程嘉
【摘 要】 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一篇課文的狹隘視野,可以通過每個單元的略讀課文,帶出更多的文章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最終提升語文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 互補;融合;增量;合力;閱讀思維;語文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界的泰斗周一貫先生提出:“必然要求閱讀教學從過度依賴課本,教學內容狹窄,教學形式單一的束縛中走出來,向‘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方向奮力前行,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好地彰顯課程的自身價值。”然而,我們大多數語文教師在教材的使用上仍然遵循從課文到課文的死板模式,語文教學沒有實現生命成長。
從三年級開始,教材里出現了一種新的課文——略讀課文。安排略讀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在前面精讀課文里學到的閱讀方法,自主學習課文。但是,從老師們長期實踐的現狀看,目前的略讀課文教學存在著以下兩種傾向:一種是略讀課文、精讀課文一視同仁。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模式、策略沒有什么區別,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反之,另一種情況則是教師完全放手,引導點撥輕描淡寫,學生學習囫圇吞棗,一讀帶過,略讀成了泛讀,根本沒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學的有效性也無從談起。而僅僅通過一兩篇略讀課文的自主練習,學生不可能就能較好地運用精讀課文里學到的閱讀方法。還應該找到類似的相關主體的課外閱讀材料,廣泛閱讀實踐、鞏固、延伸,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提升,真正學會自主閱讀。
所以,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一篇課文的狹隘視野,可以通過每個單元的略讀課文,帶出更多的文章閱讀。這種“+”不是簡單的復迭,而是必要的互補,和諧的融合,關鍵的增量,建構的合力,是“1+1>2”的“+”。
因為每一篇略讀課文的主題不同,表達特點不同,側重點不同,所以,應該根據略讀課文的特點,選擇不同類型的課外閱讀材料與課文鏈接,采用不同的融合方式,讓教學更有效。
一、補充“相同表達”選文,加深感受
很多略讀課文寫得很精彩,運用了生動的表達方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些表達方法的體會,感受其表達效果,可以引入運用相同表達方法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并進一步感受表達方法的運用,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試著運用。
比如:四年級上冊第四課《火燒云》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作者抓住了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渲染了紅霞飛舞、瞬息萬變、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觀。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寫了火燒云各種奇妙的形態。教學時,老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充分自讀,在交流過程中,品味顏色的多彩、絢麗。
二、補充“相同結構”選文,運用鞏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在精讀課文里學到的閱讀方法,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鞏固。
比如:三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都是描寫祖國美麗河山的文章,兩篇精讀課文在結構上有相同點,都是總分總結構。在教學“概括主要內容”時,老師可引導學生學習用“中心句+方面”的方法去概括,在學習略讀課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課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回顧方法,自己運用“中心句+方面”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再引入另外類似的文章讓學生自己練習,讓在這個單元學到的閱讀方法得到運用、鞏固。
三、補充“相同內容”選文,比較體會
有些內容,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會有不一樣的魅力。為了讓孩子感受更多的表達形式,在教學時,可適當補充相同內容的另外的表達形式。
比如:三下的略讀課文《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話,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在學生自主、合作讀懂課文后,可出示《山海經》里的原文,讓孩子對照閱讀,找出課文出色的改寫。如,課文用“一眨眼就跑了兩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寫夸父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里的(下轉53頁)(上接51頁)水,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干了”等等,教學時,可引導學生認真揣摩體會,進一步感受神話的神奇魅力。
四、補充“相同主題”選文,拓展延伸
為了對略讀課文的內容有更深刻的體會,還可以在自主學習課文后,找一些相同主題的課文,補充閱讀,加深對課文主題的感悟。
比如:三年級下冊的《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通過一個故事,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在學生學完課文后,可補充閱讀《畫家作畫的構思》,讓學生通過讀,找到畫家是如何“繪藏”的,討論畫家是如何畫“聲”的。
五、補充“相同體裁”選文,激發興趣
在閱讀一些體裁特征明顯的文章時,為了進一步感受這種體裁的特點,可以補充閱讀相同體裁的不同文章,找到共同點,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三上《獅子和鹿》是一篇略讀課文,也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這種文體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可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交流: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自己受到什么啟發?然后補充閱讀《公雞和母雞》《一棵大樹死了》《爸爸教我動腦筋》等寓言故事,讓學生選讀后講故事,再說一說故事所講的道理。
開展略讀課文“1+x”教學,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提升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與再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將更多的課堂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交流讀書感悟等互補性閱讀方式,實現課外閱讀課內化,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豐富閱讀內容,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閱讀能力,讓學生更多地嘗試略讀、瀏覽、選讀等閱讀方式,去比較、發現、運用,變碎片化的閱讀為整體性、結構化的學習,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周一貫. 閱讀課堂新常態:1+x[J]. 語文教學通訊,2015(33).
[2] 曹鴻飛. “1+x”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 教學月刊(小學版 語文),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