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銳慶
【摘 要】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三個因素構成的完整系統。廣大一線思想品德課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把學生吸引到思想品德課中來。下面根據我自己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教學實踐,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三個因素談點膚淺的認識。
【關鍵詞】 教學過程;一專多能;學科吸引力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三個因素構成的完整系統,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因素,教學活動都將不復存在。廣大一線思想品德課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把學生吸引到思想品德課中來。下面根據我自己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教學實踐,就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三個因素談點膚淺的認識。
一、教師要一專多能、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
首先,教師通過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來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因此,教師必須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必須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擴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這樣增強學科吸引力,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教師要有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各學科的知識不是彼此孤單獨立的,而是密切聯系,相互滲透的。特別是在今天,學生思維活躍,眼界開闊,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教師只有具有廣泛的文化修養和興趣愛好,才能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要求,才能有更多的機會接近學生、影響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再次,教師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教師講話要善于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恰當的比喻,有幽默感,同時還要有表情,親切,誠懇,快慢適當,抑揚頓挫,使人聽起來有愉悅感,切忌說話啰嗦,含混不清,模棱兩可。
二、給學生一個馳騁的空間,增強學科吸引力
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實際活動,才能轉化為其知識財富,進而轉化為學生的智力才能和思想品德修養。
首先,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給學生一個“說話”的機會;同時教師設計練習,讓學生在練習簿或黑板上書寫,給學生一個“動手”的機會。同學們非常活躍,既發揮了動手能力,又鍛煉了膽量,每個同學都努力地表現自己。
其次,增加課外活動,讓學生動起來。中學生眼界開闊,思維在發展,教師若只局限于“課本知識”是難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的。因此,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政治活動,科技活動,文學藝術活動,文娛體育活動和公益活動等。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信息處理能力
我認為思想品德課教學僅授課本內容,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把學生吸引到思想品德課堂中來還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 在教學實踐中,適時展開社會調查。如在講“我國的分配制度”時,要求學生調查父母所在的單位的所有制分配制度等內容,并在課堂上交流。又如在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要求學生采訪本校的人大代表,然后寫出調查體會,在課堂上演講。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養成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身邊事,積極思考問題,處理信息的習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把學生吸引到這門學科中來。
2. 根據需要,適當補充鄉土教材。補充鄉土教材,對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信息處理能力,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而且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在教授“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時,我結合本縣實際,組織學生參觀德慶學宮、三元塔、龍母廟,要求其發表觀后感,為營造我縣美好文化環境出謀劃策,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這樣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注入鄉土教材,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開闊了學生視野,還提高了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 通過多媒體教學,如錄像,幻燈片,投影片,電影,電視,報紙,課外讀物等教學手段來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以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增強吸引力
教學過程既是教師教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的過程,即學生的認識活動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他選擇教學內容、進度和方式對學生實施教育。而學生則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對是否接受教師的教誨,是否思考和理解學習內容,是否把學習內容應用于自己的行動,他起著決定性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和興趣是人行為的兩大內在動力。學習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的好壞,首先取決于這一主體是否有學習的愿望和動力,是否有發自內心的對學習的渴望與追求。明確的學習目的、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構成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推動學生克服學習上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實現學習目標。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和培養,努力增強吸引力。具體做法如下:
1. 開展課堂小活動,創設角色情景。教學成效往往取決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程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將外在知識轉化為內在素質。為此在教學中,我常常創設情境,開展課堂小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 開設“學生論壇”。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現實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應付考試,拼命趕進度,又不斷“炒冷飯”,舍不得留一點時間給學生。教師教得累又不討好,學生學得苦且無趣,被動接受,“消化不良”。開設學生論壇,目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啟發學生立足書本知識主動去洞察現實問題,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我們應善于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注重增強教學吸引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啟發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覺悟水平,增強學習興趣,提高中學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 莫耀華.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 新校園(中旬刊),2017(1).
[2] 宋年青.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點滴體會[J]. 新課程(中),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