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語言,關系學生初中英語成績,也影響學生未來發展。很多教師都重視英語教學,更加重視作為英語學習基礎的詞匯教學,希望幫助學生提升英語詞匯元認知能力。本文根據初中英語教學實際,在學習了元認知的相關知識之后,進行了培養初中生英語詞匯元認知能力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元;認知能力
【作者簡介】聶偉鑫,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學校。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都認識到了詞匯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師都采用死記硬背的模式來督促學生記憶詞匯,這導致學生對詞匯理解不深刻,記憶不牢固,出現背了有忘的反復困局。為了幫助學生提升詞匯元認知能力,教師應積極探究本文。
一、教會學生單詞的正確讀音
教師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時,首先應教授學生單詞正確的讀音,幫助學生提升詞匯讀音元認知能力。詞匯的拼寫、發音與詞義是有緊密聯系的,教師重視詞匯讀音的教學,并幫助學生通過學習發音來了解詞匯含義。比如教師可以從詞根講起,給學生分析詞根的含義及發音。比如詞根im-表示的是一種反義詞,比如impossible與possible就是一對反義詞,impossible是不可能的含義,而possible是可能的含義,im-表示的反,是一種相反的狀態。含有詞根im-的詞匯還有immoral(不道德的)、impolite(無禮的)、impartial(不公平的)、impassive(沒有感性的、無動于衷的),從這些詞匯的讀音中,可以發現im是一種低沉的讀音,有一種猶豫的味道,也就奠定了其否定的含義。再比如詞根in-,inborn(天生的)、incorporate(合并、合入)、indoor(戶內的),其中詞根in-都是內的含義,從in-的發音與含義可以理解indoor就是在門內的含義,且不具備情感色彩,所以可以譯為沒有情感色調的戶內。
當然,還有一些詞根是具備情感色彩的,這也體現在其讀音上。比如詞根de-,就具備一種消極的情感色彩,一般譯為向下、消極、破壞。比如詞匯devalue(降低價值)、depress(壓制、壓抑)、defame(誹謗、中傷),de都是一種低沉的發音,也就暗示了其消極、破壞的含義。另外,de-這一詞根并不一直是消極含義,比如在design(設計、計劃)、depict(描繪)都是沒有情感色彩的,其發音也沒有消極情緒。所以,教師在詞匯教學時要重視詞匯發音的情感色彩,并以詞根為基礎給學生解釋詞匯情感色彩的來源,讓學生熟知詞匯情感與詞根的聯系。
二、幫助學生獲取單詞的清晰形象
中國古代存在甲骨字、象形文字,都是根據事物的具體形象而造的字,無獨有偶,在西方英文中,也存在一些英文單詞與事物形象類似的現象。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幫助學生記憶詞匯,幫助學生將詞匯拼寫與事物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學生的詞匯記憶。在中學課本中有很多象形英文詞匯,比如字母D來源于希臘文,也是一種象形文字,原意為石器、石頭,在英文中以D開頭的英文詞匯也多與石頭相關,比如單詞dell譯為溪谷、幽谷,dam譯為水壩,dig譯為挖、掘。這些以D開頭的詞匯都與石器、石頭有很大關聯。而且學生對這種象形文字的記憶要更加深刻,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將詞匯按照象形來設計記憶方法。比如oral一詞,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O這個字母代表著圓形,與我們的嘴巴非常相近,從嘴里出來了三個其他字母,也就像我們在說英語一樣,所以oral是口語的含義”。通過這種生動形象的講解,學生可以將詞匯以象形字母為基礎來拓展成一個小故事,從而深刻記憶詞匯。
此外,教師也可將詞匯進行分組教學,將聯系緊密的一組詞匯一同給學生講解。教師可以按照首字母來分組,比如首字母為P的詞匯為一組,P像一只手掌,可以譯為手掌、腳掌,然后教師將pace(步)、press(按壓)、push(推)、pull(拉)、paw(手掌)等詞匯放到一起給學生講解,并為每個詞匯都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編故事來記憶。另外,教師也要注意區分同一字母的不同含義,比如字母P在我們提到的詞匯中譯為手掌及其延伸含義;但在詞匯plant(植物)中顯然不合適,教師可以單獨講解plant,并要求學生單獨記憶。
三、將詞匯按不同范疇分類
在初中英語的詞匯教學中,很多詞匯都是基本事物的詞匯,而這些基本事物之間存在著分類聯系,比如people是人,而按性別可以分為man和women,按年齡可以分為adult和child;而people又有與之并列的分類,如animal,指人以外的動物。當學生掌握這些詞匯之間的分類關系之后,就能形成一個清晰的英語思維,學生的英語元認知能力也顯著提升。教師在詞匯的分類教學中,可以從詞匯的下屬詞匯、并列詞匯、上屬詞匯開展。下屬詞匯就是詞匯所包含的詞匯,比如詞匯people的下屬詞匯可以是adult和child,而child的下屬詞匯又可以是girl和boy,girl和boy、adult和child都是并列詞匯,而people是adult和child的上屬詞匯。教師可以利用樹形圖來展示詞匯關聯分類,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清晰的詞匯網絡。教師可以將一單元或者已經學過的所有詞匯綜合起來給學生進行分類。比如在學習《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一課時,教師在講解詞匯sport時,可以將學生學過的、未學過的詞匯進行分類拓展。比如sport的下屬詞匯包括的是一些運動項目,教師可以讓學生暢想一些,先讓學生嘗試提出一些詞匯,有些學生通過查閱字典提出了詞匯:football、basketball、run、jog、jump、swim、walk、skate、ski、dance、tennis,在學生提出的這些詞匯中,包括動詞,也包括名詞,在含以上雖然都是運動項目,但教師一定要糾正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分類。教師可以梳理出名詞運動:football、basketball、tennis,動詞運動:run、jog、jump、swim、walk、skate、ski、dance。然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繼續進行分類,將相似的運動分為一類,比如run、jog、walk都是類似的田徑運動,ski和skate是冰上運動。通過細致的分類,學生能夠系統的掌握這些運動詞匯,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同一類詞匯的區別,學生就能輕松區分所有詞匯。比如冰上運動中的ski是滑冰,而skate是滑雪,教師可以用圖片來展示兩個運動,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區分、記憶兩個詞匯。
四、教給學生單詞的隱喻及轉喻意義
英文詞匯往往具備很多含義,而我們的教材當中僅僅給出了最常見的幾種含義,并不全面。教師可以在詞匯教學中幫助學生認識詞匯的各種含義。有時,英文中還會出現語境用法,將詞匯放在特定語境中產生一個特定的含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為學生解讀這些特殊詞義。比如在學習詞匯bear是,課本中給出了詞義熊,一般做名詞使用,課本中的例句中bear也是熊的含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補充另一個常見的詞義:忍受,并給學生舉出一個例句:I cant bear people who make judgements and label me,其中的bear譯為忍受。教師還可以進行拓展延伸,給出一個bear的語境含義。比如在例句:The ice was not thick enough to bear the weight of marching men,其中bear的含義是忍受,但譯為“冰不夠厚,不能忍受行軍隊伍的重量”不符合日常習慣,就可以引申為承載,將句子譯為:“冰不夠厚,承載不了行軍隊伍的重量”。在這一翻譯中,bear是一種隱喻,教師要多舉例子,加深學生對詞匯隱喻的了解,并盡量幫助學生列舉更多的隱喻用法。
其次,教師也要注意培養學生識別隱喻、理解詞匯隱喻的能力。教師可以在給學生舉出隱喻例句之后,讓學生自己嘗試進行翻譯,在學生完成之后,教師再給學生講解隱喻,從而加深學生印象。有時還會出現一些較難識別的隱喻,比如:Jack is the head of this University,很多學生一時都難以理解head的含義,而在教師給學生講解head可以譯為領導、頭領,在這一句中就是校長時,學生豁然開朗,在之后遇到類似的隱喻時,也敢于大膽猜測詞義。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推理,識別英文語句中的隱喻,并解讀隱喻。
五、結語
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方法。教師們可以參考本文的實踐經驗,從矯正學生的詞匯發音,幫助學生理解詞匯發音做起;再幫助學生利用象形來記憶詞匯,幫助學生生動記憶詞匯;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詞匯分類,學習英文中的詞匯隱喻,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詞匯,提升學生對詞匯知識的認知。
參考文獻:
[1]袁韶.元認知能力培養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7(22).
[2]唐永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J].珠江教育論壇,2014(1):70-72.
[3]李樹光.初中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運用探究[J].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15(8):48-49.
[4]曾明喜.元認知策略的運用對初中生英語詞匯學習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