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航
摘要:如今世界面臨的全球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退化等問題已成為困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對全球區域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已成為當前人類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就恢復生態學的定義,近期的研究熱點尤其是我國先進的恢復生態學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希望給予我們高中生一些啟示。
關鍵詞:恢復生態學;研究進展;發展趨勢;研究動向
一、恢復生態學的定義及內涵
(1)恢復生態學的定義
恢復生態學作為一門年輕學科,至今為止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定義有如下三方面:
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Jordan、Cairns和Egan等先后提出的定義強調恢復是使受損的生態系統恢復到干擾前的理想狀態,但由于缺乏對生態系統歷史的了解,恢復時間太長,生態系統中關鍵種群的消失,費用太高等現實條件的限制,這種理想狀態不可能達到。
我國余作岳和彭少麟提出恢復生態學是研究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技術與方法,生態學過程與機理的科學。
國際恢復生態學會先后提出三個定義:生態恢復是修復被人類損害的原生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及動態的過程;生態恢復是維持生態系統健康及更新的過程;生態恢復是幫助研究生態整合性的恢復和管理過程的科學,生態整合性包括生物多樣性、生態過程和結構、區域及歷史情況、可持續的社會實踐等廣泛的范圍。第三個定義是該學會的最終定義。
上述三方面的定義雖然各有不同,但均認為恢復生態學是研究退化或受損的生態系統的恢復或重建,是關于生態恢復的一門科學。
(2)恢復生態學的內涵
單純從恢復生態學的定義,重在生態的恢復。根據生態系統退化的不同程度和類型,可采取不同的恢復方式,通常有恢復、重建和保護三種形式。恢復、重建也可概括為生態的修復,通常恢復生態學注重研究的是生態的修護,而忽略了保護。
研究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僅僅幫助退化、受損或破壞的生態系統恢復,是必須的,但是是被動的。解決導致退化的根源,勝于解決表現的癥狀。將退化生態系統的成因、退化的生態過程及其機理等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搞清,防止或減緩生態系統的退化,未雨綢繆,防范于未然,是主動的保護。將保護與修護有機結合,保護為先,保修并舉,變被動為主動才是恢復生態學更深刻的內涵。
二、恢復生態學的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1)恢復生態學的研究進展
前面已經提到,生態恢復需要人工介入而不只是自然的過程。因此,當前的恢復生態學不僅要在理論知識技術方面進行研究,還要由人類社會在政治、經濟、人文等方面的支持。2000年在英國召開的國際恢復生態學會大會的主題是“以創新理論深入推進恢復生態學的自然與社會實踐”。會議指出要重視恢復生態學的生態哲學觀,恢復生態學研究者要與政府和民眾充分交流合作,因為,生態恢復需要政府和民眾的支持才能有效實施。2001年召開的國際恢復生態學大會的主題則是“跨越邊界的生態恢復”,會議以美國加拿大邊境地區的世界著名景區大湖(Great Lake)地區的生態恢復為焦點,從林學、農學、環境學、工程學等不同層次討論了跨越邊界恢復生態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恢復生態學研究初期,英美等發達國家對恢復生態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開礦后廢棄地生境的恢復,而我國主要以土地退化和土壤退化研究為主。目前世界各國都開始注重不同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其中我國對于恢復生態學的研究在范圍和廣度方面遠超其他各國,研究成果在某些領域也已達到了國際同類水平,在國際恢復生態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2)恢復生態學的發展趨勢
世界恢復生態學研究已經進行了30年,從之前的單純學術研究發展為多組織多部門聯合研究。但相比其他應用類學科,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技術體系。因此,恢復生態學研究勢必還要經歷長時間的發展。就發展趨勢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生態恢復與社會、人文的耦合;2.生態系統演變、退化機理研究;3.生態恢復理論和技術研究;4.生態恢復與全球變化研究。
三、恢復生態學的研究動向
國際恢復生態學學會召開的全球范圍的恢復生態學研討會,著力于研究當前恢復生態學的重大和熱點問題。從2013年第五屆國際恢復生態學大會及2015年第六屆國際恢復生態學大會來看,近期恢復生態學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1)將恢復生態與全球變化等問題結合起來研究
隨著全球l生生態系統退化和破壞的日益加劇,生態恢復成為具全球挑戰性的課題,生態恢復影響著全球碳匯動態、物質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人類的生存環境等,其理論研究和實踐對于人類乃至全球變化都至關重要。2013年第五屆國際恢復生態學大會討論了用氣候、系統發生及其他長遠的觀點來進行生態恢復;評估森林恢復在碳固定中的確切意義;考慮變化的海岸與海平面上升的生態恢復;在變化世界中確定牧場生態恢復的挑戰和機遇等問題。2015年第六屆國際恢復生態學大會也提出,生態恢復面對著全球退化的問題;生態修復緩解和調節全球氣候變化;全球海岸帶恢復的現狀及需求等問題。
(2)自然恢復與社會人文的耦合
恢復生態是全球性的,不只是自然的過程,應有全社會的支持,包括政治、經濟和人文的介入。恢復生態學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實踐中的強烈需求,通過理論的創新推動社會生態恢復的進展。2015年第六屆國際恢復生態學大會強調,恢復生態需要社會參與及文化價值觀的融合。2013年第五屆國際恢復生態學大會中也提出將發展管理志愿者作為社區生態恢復最好的方案。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城市的未來亦是人類的未來。城市的生態恢復不僅為自然景觀問題,還包括人文景觀、歷史景觀、文化與美感等,應特別強調社區藝術。必須開展生態恢復教育,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提供機會。
(3)生態恢復的教育與能力培養
生態恢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長期不斷的努力,因此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發展生態恢復的教育與能力培養是必要的。2013年第五屆國際恢復生態學大會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恢復生態學教學,2015年第六屆國際恢復生態學大會中也提出要加強發展中國家彈性生態系統恢復的能力培養及生態恢復的教育與宣傳。
四、結語
恢復生態學作為全球最為關注的學科領域之一,其與人類的生存及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我國近幾十年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生態退化嚴重,如何進行綜合整治、恢復和重建退化的生態系統,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環境,是提高區域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使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生態恢復任重道遠,未來更應該加強恢復生態學的研究與實踐。
(作者單位:衡陽市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