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泳君
摘要:孟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戰國時期的儒學大師,孟子的思想對于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其教育思想,不僅在古代頗有價值,放在今天,對于我們現階段的教育事業也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文針對孟子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進行分析。
關鍵詞:孟子教育思想;現實意義;分析
孟子,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并且還是我國戰國時期非常著名的儒學大家。孟子的教育思想是以孔子的思想作為基礎的,然后加入了孟子本人對于教育的看法,從而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教育思想理論。孟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國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對于我國后世教育思想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儒家,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大家”,而且,儒家推行的是仁政。儒家教育思想的傳播是以教化民眾作為基礎的。后世之人,將孟子稱為“亞圣”,主要是因為孟子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嫡傳者,也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較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孟子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著作《孟子》當中。本文將對孟子的教育思想做出詳細的介紹,以此來揭示孟子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孟子教育思想的源起和歸宿
孟子曾經說過“人皆可以成堯舜”。孟子的這一觀點主要是為了強調人人都可以進行學習,都可以學有所成。而且,孟子還認為“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主要是為了說明每個人都有成為圣人的良知,只不過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有的人將這些良知丟掉了而已。所謂的學習、請教,實際上就是為了幫助這些人將丟掉的良知找回來而已。通過對孟子的這些言論的研究發現,孟子的教育觀點的基礎就是“性善論”。孟子認為:人,生而善良。并且,他十分堅信這一觀點。所以,他才能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為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孟子生活在戰亂的年代,當時的社會大背景導致人們只關注眼前的現實功利。在這種社會環境之下,孟子的教育思想得到發展,可謂是扭轉了時代的風氣。孟子在他的著作當中,大量的敘述他所推行的仁政思想,想借此來喚醒世人心中的“善”。
二、孟子對其教育思想的貫徹
孟子的教育思想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他的思想的源起和歸宿之間是能夠進行相互轉換的。在孟子四十歲的時候,他開始帶著他的弟子周游列國,講述他的思想。他希望能有諸侯采取他的建議,實現他的理想。盡管孟子已經做出了許多努力,但是他的思想并沒有被當時的諸侯們所接受。在外輾轉二十幾年之后,孟子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雖然游學過程中受到了很多的挫折,但是,孟子并沒有因此就放棄自己的思想。在回到家鄉之后,孟子開始教書育人。終于,皇天不負苦心人。孟子的思想在兩宋時期得到了高度的推崇。
三、孟子的教育方法論
通過記載不難發現,孟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德育思想和教學思想。關于德育思想,孟子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比如“持志養氣”、“動心忍性”等;關于教學思想,孟子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比如啟發教學、因材施教等。孟子的教育方法論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詳述了。
四、孟子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孟子的教育思想已經經過了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在這兩千年中,孟子的教育思想時刻散發著智慧的光輝。雖然時代已經不同了,但是,孟子的思想當中還是有可以借鑒的地方的。
(1)孟子的“達濟天下”的責任意識和“舍我其誰”的豪情壯志影響著現代的知識分子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這也使得人們追名逐利的思想被日益加重。過分強調個人利益,這是十分不利于社會持久發展的。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讓每一位公民都學習孟子的“達濟天下”、“舍我其誰”的思想。這種思想強調的是大胸懷、大責任。相信在透徹孟子的這一思想之后,追名逐利的思想將會被淡化,社會的發展也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2)性善論是和諧社會的基礎
現代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人們總是強調要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想要建成一個和諧的社會,首先就需要人們相信每個人都是善良的。人與人之間多一些信任,才有助于和諧社會的建成。這也是孟子思想的直接體現。
(3)強調“示范育人”的重要性
孟子認為“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孟子的這一思想主要是為了強調“示范”的重要性。示范,在現代社會中也是相當重要的。在家庭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通過父母的“示范”養成的;在學校里,老師是學生的榜樣,學生的很多規矩都是通過老師的“示范”建立起來的。所以,“示范”的作用不容小覷。
五、結束語
其實,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借鑒孟子思想的地方。雖然經過了兩千多年的發展,但是,孟子的思想中有些內容已然沒有過時。為了促進我國教育思想的改革,一定要仔細研究孟子的教育思想,真正的做到“古為今用”。在引用孟子教育思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通過對孟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我國古代還是有很多極具價值的思想、規則、物質的。所以,一定要保護好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
(作者單位: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