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泓錦
摘要:農村城鎮化建設是我國近幾年來重要戰略發展國策,也是實現我國邁向發達國家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就是在城鎮化建設大背景下,對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加強農村經濟管理的對策,從而使我國農村經濟管理在城鎮化建設下有更快的發展,也使我國農村乃至全國的整體經濟水平有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城鎮化建設;農村經濟管理;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其中對我國經濟推動起到巨大作用的就是農村經濟。近幾年來,農村城鎮化建設成為我國主要的發展戰略,我國政府機構對于在農村中城鎮化的重視度也是越來越高,而且對于農村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量也在不斷增加,使更多人才都愿意去上農村展現自己的能力,建設農村。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經濟所占的比值很大。因此,與其他經濟產生的經濟效益相比,農村經濟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對于我國構建和諧社會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農村經濟管理工作進行程度快慢決定了我國能不能在短時間內走向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當前農村經濟管理中的問題
(1)群眾收入問題
農業發展在現代的社會中發展越來越趨向于規模化的發展路線,而我國的地勢大多數都處于平原地帶,在平原地帶居住人民較多,土地耕種面積都被房屋占去大部分,所能耕種的面積較少,無法實現大規模的耕種要求。獨立耕種較多,集中性較少,這樣的農業模式存在的問題是新型農業技術無法順利推廣,農產品的質量無法提高,使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始終不能提高,帶動不了農村城鎮化建設的經濟需求。由于耕種面積受到限制,產出的農作物質量無法保證,所獲取的效益值比較低,沒有將節省時間和勞動力的發展目標實現下去,有效的流轉土地使用權無法進行。
(2)農民維權意識問題
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城鎮化以及工業化,但隨著也有不利于發展的問題產生,就是農村土地占用的情況時常發生,農民上訪的次數越來越多。同時,國家發布的惠農政策由于個別原因無法真正的落實到每一個農民的手中,一些農村企業和政府單位無休止的征地、用地,使農民無法按時種地、收地,而且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無法靠自身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農村上訪的農民自身就缺乏法律意識,因此農民所占的優勢無法發揮,農民就常常在無組織的情況下進行上訪,所得到結果不盡人意,農民積極維護自身的權益是比較困難的。
(3)公共事業問題
我國在近些年來對于公共事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公共事業是為了將城市和鄉村有效的銜接在一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種方法。經過很多年來的國家政府扶持,我國農村的基本設施建設、教育體制、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都有了大幅的發展,但在這些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了很多關于公共事業的問題,比如基礎設施無法正常使用、缺乏物質基礎以及經濟保障,使得很多偏遠地區農村沒有享受到公共事業帶來的福利,還有農業部門不能將公共服務體系應用在農民中。雖然我國政府對于農村建設的資金在不斷增加,但是農村人口居多,無法保證每一戶村民都可以享受到國家待遇,使得在農村中基礎設施建設、養老存在著很多如今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且受到我國經濟財政的限制,我國農村中的公共事業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方法,對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加強農村經濟管理的對策
(1)加強經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要將政府所下發相關的農村政策落實到農村中,才能使農村經濟管理具有制度化、常規化,也能提高農村的經濟。只有維護農民的個人利益、增加農民收入以及使農民的務農水平有所提高,才能推動我國農村城鎮化發展的進程。
(2)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
首先要構建完整的農村經濟執法責任制度,為了將執法更加透明化、公正化,必須建立完整的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執法崗位和執法責任制,政府有關部門工作人員要了解自身的工作性質,承擔工作上的責任,做好自己工作分內的事情,承擔責任。其次建立工作規章制度,要想將上級領導所傳達的相關政策有效落實下去,必須要建立完整的農村土地承包、減小農民負擔和農村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措施,從而才能將農村經濟做到規范和合理有效的管理。
(3)積極開展調研工作
在農村經濟管理的活動中,要準確掌握變革活動的相關措施,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容,要積極組織各項相關活動,這樣的活動能夠很好的解決村莊中大部分的問題。在現如今信息化社會的大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中也含有信息化技術,將信息化技術延伸到每一個農村經濟管理中,不斷深化農村經濟統計信息工作,實施監測技術,做好每一個農民的收入統計分析工作,上傳給政府,才能使政府出行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有利的相關政策,使農村中存在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隨著我國現代農村化建設的越來越好,不單單提高了農村經濟水平,更是讓我國整體經濟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因此,做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對于我國的經濟乃至整體發展來說都起著重要的意義。相關政府將國家下發的政策落實到實處,加強有關部門對于農村經濟的管理工作,解決農村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才能讓我國農村建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路線。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