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念與范疇是思維的形式,知識的模型,兩者具有片面性、直接性和間接性、整體性的差異。哲學、邏輯學和認知語言學對于概念、范疇的概念可能不盡相同,對它們研究的重點和方法也不同,然而,各學科的理論專長,尤其通過互相借鑒或整合會有利于概念、范疇的研究乖促進英語教學實踐。
關鍵詞:概念;范疇;哲理認知;教學實踐
概念及范疇是哲學、邏輯學、心理學和認知語言學等學科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內容。從概念、范疇出現之日起,這些學科都從各自的視角對其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不同程度地提出、批判、補充、甚至顛覆了有關理論。如果對各個學科擅長的互補性研究方法和成就加以相互利用,就會有助于概念、范疇的縱深研究,其應用也有益于英語教學本質問題的解決。
一、概念、范疇的內涵
概念是人類認識客觀現實世界的思維體系的最基本的單位,是思維活動產物和單元,隨著人類及社會認識的發展而變化,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理性思維的一種邏輯基本形式,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是自我認知意識的表達,是抽象化的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的概括,是能改變模型的事物性質的描寫。概念是抽象的和普遍的想法、觀念或充當指明實體、事件或關系的范疇或類的實體,有忽略事物的差異把事物視為同一體處理并等同地適用于所有事物的外延。概念是非主動的意義的載體,尤其單一概念在所有語言中有同一的意義并使翻譯成為可能。從哲學觀念上,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是對繁雜事物或過程的理解。從心理學理論上概念是人腦基于感性認識從同類事物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屬性的本質反映,可以與用以表達、標示和記載的一個詞或詞組同等對待。概念的字義是受判斷所產生的對事物的理解,概指量化,念指思維意識。從其理論上,概念擁有內涵和外延兩個呈反比關系的基本特征。范疇也是表示一個大的高級抽象類別的概念,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一般至于最一般基本概念,如語言范疇,具體科學的范疇及體系。哲學范疇不是某一領域、方面和問題而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過程最本質最普遍的聯系的反映,哲學范疇對各門具體科學具有普遍的方法論意義。范疇是反映了客觀內容的主觀思維的形式卻是對現實事物和現象本質的概括,即主觀與客觀的辯證統一,也是主體和客體聯系的紐結。任何范疇都是諸種要素組成的概念系統,構成它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結構。建立范疇體系的基本原則是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即整個范疇體系的邏輯發展順序以簡化和揚棄的形式包含、再現著事物形成的歷史。范疇的這種相互聯系和轉化構成了哲學和各門具體學科的范疇體系,范疇體系有條件地、近似地反映永恒運動和發展的客觀世界。
二、概念和范疇的區別
在頭腦里的概念、范疇的產生經歷一系列受感知客觀實在作用于生理到心理的過程,也經過了感性認識的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和理性認識的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感覺提供了內外環境的信息,保證了機體與環境的信息平衡。知覺為我們對外界的感覺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包括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表象是指當前不存在的物體或事件的一種有鮮明的形象性的知識表征。表象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維與概念思維可處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刺激——表象——觀念——語言——文字,在自我與外物之間存在信息和能量的轉化,是我與外物的物理關系,是直觀的感性反映。表象是感知與思維之間的一種過渡反映形式,為感性認識的最后階段,為理性認識階段的概念、范疇和詞的思維及概念、判斷和推理提供感性材料。在表征性抽象之上,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隨著主觀、客觀世界的發展而變化的概念。范疇是高級形式的抽象類別的概念。概念和范疇是經?;煊玫膬蓚€既存在差異又關系密切的范疇或術語,其關系是一一對應的存在著本原與派生的影射關系,類似于名異實同的同義關系。范疇和概念各為獨立的同出一源的相似個體,同時范疇和概念又無自身的獨立性而作為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而存在或為同一不過因視角不同才顯出差異的事物。范疇和概念可以是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同一事物,也可以是時而范疇包含概念或概念包含范疇,或是人們的認識還僅局限只有范疇和概念時的兩個模型。
三、概念、范疇和語言教學
新經驗主義的體驗哲學顛覆了純粹知性概念使知識概念成為可能,而且使范疇可以運用于經驗對象論證,使其在客觀現實和主觀理性間的聯系得以發現。體驗哲學的一元論的觀點克服了二元論的物質與意識、心靈與身體的溝通問題,把感覺材料被看作是一種既主觀又客觀的,既物理又心理的中立?;隗w驗哲學的認知語言學,語言的形成遵循著一條哲理邏輯路線,即,現實世界-感知體驗-知識結構-語義語法。語義范疇形成路線圖是感知、知覺、表象(具象概念),意象圖式、理想認知模型(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范疇(抽象概念)、意義和語義。利用語言由概念、范疇發展而來的路徑來培養學生思維抽象能力和抽象解讀能力,如實物(感覺)-知覺-表象-概念-范疇-語義范疇-語符的思維抽象能力過程和認知語言過程的訓練,以及如語符-知覺-實物-概念-范疇的語言符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模型系統建構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把概念、范疇向命題,推理,篇章思維推進,從各思維單位層面出發培養抽象思維法,即在感性認識基礎上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方式透過現象,抽取事物(研究)對象本質的把握事物的因果性和規律性的理性思維法。通過概念、范疇直到意義、語義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和訓練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能力甚至到更高思維和智力層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而語言認知能力,從初始抽象能力進步到科學抽象能力。英語語言表達了帶有文化特色形成的概念,但也有更多的科學概念及科學思維,所以,這種從概念、范疇視角的英語語言認知培養一定會有利于學生對于語言知識及系統的有效增加,英語技能和語言認知力的提升和科學邏輯的思維能力的養成。
作者簡介
楊仲韜,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應用語言學。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