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路 張大虎 許春華
摘要: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程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本文探討了按照新課程要求重新構建新課堂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課程;教學;研究
傳統教學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索,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它壓抑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影響思維和智力的發展。我們應改變這種方式,讓學生在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產生積極的、主動的、自覺的學習態度,其知識“內化”的程度才會大大提高,教育才會真正有所成效。只有能構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面對新課程,我們有必要研究、討論新的教學方法。
一、情緒調節教學法——學習在充滿樂趣時,才更有意義
情緒調節教學法,是指教師在一定教學目標指引下,通過管理和調節學生的情緒,引導和發揮課堂中學生的主要情緒對教學活動的積極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佳情緒狀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陛的教學方法。
情緒調節教學的基本方法在于調動學生情緒的方法。
(1)讓學生產生好奇的方法。例如創設情景,制造懸念,設置矛盾;呈現新穎、奇特的刺激;變換刺激呈現的方式;變換教學方式,如客串演講、角色交換等。
(2)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積極情緒相一致,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小實驗,參與教學活動,學生間進行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教師的言語幽默;教學內容、教學事例從學生的切身性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
(3)讓學生產生愉快體驗的方法。根據學生能力水平差異安排學習任務。使學生體驗成功;及時反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樹立榜樣,激發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體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學生良好的情緒長期貫穿于課堂學習之中,必將會形成學生好學、樂學的積極學習情緒感,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知之者。”只有感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樂于勤奮學習。
二、自主性學習教學方法——“教”就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自主性學習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激勵下學生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自我評價,構建教與學的互動模式的教學方式。
自主性學習主要采取嘗試教學法、自主輔導教學法、反饋教學法、分層遞進教學法。
(1)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是種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先嘗試自我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的教學程序結構。嘗試教學法的實施分五步:基本訓練;導入新課;新授課程;課堂作業;課堂小結。嘗試教學法在于提供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
(2)自主輔導教學法。自主輔導教學法是集班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與一體的教學方法,強調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教材內容,自己練習、檢查并改正錯誤,培養自己的自學成才能力。自主輔導教學法分五步實施:啟發引導;閱讀課本;自做練習;知道練習結果;教師小結。自主輔導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學能力;可以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展開;把更多的課堂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
(3)反饋教學法。反饋教學法是一種十分強調反饋作用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自學,注重課堂信息的多項交流。反饋教學法的實施分三步:導入新課;學習探討;鞏固加深已學知識。反饋教學法在于激發學生的靈感,使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4)分層遞進教學法。分層遞進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一般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分別實施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分層遞進教學法的實施分三步:分層練習;分層的問題設計;臨時的“同質班”。分層遞進教學法有利于全體學生參加學習;有利于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需要;有利于不同能力學生之間的互補。
三、合作性教學法——把人放到人中間去陶冶
合作性教學法是指學生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合作性教學法主要采取小組游戲競賽法、小組分割記分法、小組個別輔導法、小組調查法、共學式和小組教學法展開。
合作性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
四、探究性學習教學法
探究性學習教學法就是運用探究的方式進行的學習過程和活動。也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發現問題,以一種類似研究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解決和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活動。
探究性學習教學法的作用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新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課堂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作者單位:空軍勤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