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仲文
摘要:由于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有限,積累的生活經驗乖學習經驗都比較少,所以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困難。激勵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就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母語的重要途徑,其對于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當的給予學生一些激勵,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激勵。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習積極性不高
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生將學習當作任務來完成,缺乏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只要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即可,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就能讓父母開心。受這種心態的影響,學生并沒有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導致其學習態度比較消極。比如,學生在學習《鯨》時,需要掌握“肚”、“肺”、“胎”等生字,教師在對生字進行講解時,一般只讓學生掌握其拼音、筆畫和結構,而不會對每個生字的字形、由來等進行講解。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機械、被動的接受,缺乏主動性,從而影響到其學習的積極性。
(2)過于注重知識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的是為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不太在乎學生是否能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會簡單的去思考學習內容,不會去體驗這些知識中的內涵,導致學生的理解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比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子》時,學生更多的是關注地震內容,以及地震中每個人的表現,去分析人物行為和語言能說明的問題,但卻沒有用心去體會地震中各人物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以及背后所反映的人生哲理。所以,當學生遇到更深層次的問題時,其往往難以給出正確的答案,這也是導致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3)結構內容比較落后
雖然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能夠讓學生學習到不少語文知識。但是,教材中的結構內容卻缺乏時代性,大部分以先輩光榮事跡為主,沒有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使得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社會的發展存在脫節現象?,F代小學生都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曾經歷過戰爭,要讓學生去體會戰爭年代人們的思想情懷就會有一定難度。小學生有必要了解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應該學習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關的內容,這樣才能使其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
二、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思想并不成熟,性格上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其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強。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得和藹可親,學生更愿意接近教師。相反,如果教師對學生比較嚴厲,就會讓學生產生反感情緒。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的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通過教師的鼓舞和激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慈母情深》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學生需要課前與家長溝通,讓父母告訴他們幸福是什么,通過父母的關愛來激勵學生更努力學習。而在課堂上,教師可先將自己的幸福分享給學生,用自己的故事去感染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激勵學生尊敬他人、好好學習。同時,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說出自己對幸福的理解,這樣能夠讓學生的心理放松警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自主,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2)適當地組織課堂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激勵教育法,要求教師要能夠將課堂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教師可適當地組織一些課堂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并將教學目標融入到活動中。比如,在《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玩猜字游戲,通過表揚的方式激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一名學生可以直接對生字進行比劃,也可以直接對其進行描述,讓另一名學生猜測具體的字。這樣既能讓學生學習到本課的生字,又能讓學生對生字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發揮激勵教學的作用,并有利于構建輕松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一些活動對學生進行激勵,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
情感激勵是激勵教育的一種方式,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可讓學生對語文課本中的內容有更深的感悟,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可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教師就可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抗戰時期,一些抗日英雄為保衛祖國而英勇就義的故事,將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出來。然后,教師再對課文進行分析,并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要用“壯士”,而不用“戰士”、“五壯士“壯”在哪里?”等,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用心去領悟文中五壯士為了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和敵人英勇作戰,最后英勇跳崖的勇氣和精神,從而被五壯士的行為深深地感染,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激勵教育,教師應注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適當的組織一些課堂活動,并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以增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改善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相應的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西燕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