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何穗
摘要:有效的閱讀是一種有意義的理解和解釋活動,也是一種創造的活動。本文主要結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際,探討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初中階段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水平的重要階段,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是十分單一的,基本上是采用教師備課的方式,即教師們在課前先將文章理解與分析一番,并進行記錄,然后在課上直接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對同學們進行講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們根本沒有時間對文章進行詳細的閱讀和分析理解,導致學生們被動的接受知識,以致于他們在上課期間沒有精神,對語文閱讀提不起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們感覺學的很費勁而教師們也會感覺教的很辛苦。因此,目前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十分缺乏有效性的。因此,一個合理的、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師們對初中語文教學有了一定的有效策略,才能使學生們更能享受語文閱讀帶來的樂趣。
1傳授有效的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興趣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有句這樣的名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就是說教師要傳授給學生有效的方法,指引他們自主學習,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初中語文教師可以以下兩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是要注重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學生應該把文章中那些描述精彩、形象生動、內涵豐富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到本子上,從而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而且還能對寫作文具有積極的意義。二是要精讀與略讀相結合。不同書籍的閱讀方法是不一樣的,有的只需速讀、略讀,而有的則要精讀、細讀,所謂精讀就是要逐字逐句的閱讀,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做出標記,就要查閱并弄懂,直到徹底把握整篇文章;略讀就是可以快速的閱讀,可以一眼幾行的讀,只需了解大概意思。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指引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精讀與略讀想結合,提高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用有限的時間獲取更多的知識。
2創建朗讀平臺,還原語文本色
朗讀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對詞語的感受能力、對語境的領悟能力,以及對語言的審美能力。然而很多語文教師忽視,朗讀這一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朗讀時間被擠壓和占用,學生不能直接完整地感受課文言語。教師應該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去發現和思考問題,從而有所領悟和收獲,達到對學生悟性的培養。有些文學作品的妙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靠反復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通過文字表面體會到文章的情感底蘊,從而“悟”出課文深藏的感情,以及表達這種意蘊的藝術方式,并對課文或課文的某一方面做出鑒賞。例如在學習《蒹葭》這篇文章時,這首詩歌采取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嘆,層層推進,只有通過朗讀這一方式,才能更好的達到反復抒情的目的。可以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分組讀、自由讀等各種朗讀方式讀出詩歌的意境之美,領悟到那種蒼涼凄迷的環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學生飽含激情地反復誦讀課文,可以透過美妙的語言,獲得最真切的感受,和作者產生共鳴,激起感情的波瀾,陶醉在美的境界之中。
3加強探究性閱讀,激活學生思維火花
探究性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一種新的閱讀方式。學會探究性閱讀,對于拓展思維、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一般而言,探究性閱讀應重視以下三結合:一是學生自讀與教師點撥相結合。即教師不但要為學生提供一個以學為中心的探究學習環境,還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并關注學生閱讀的感受和體驗。二是要重視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相結合。獨立思考問題能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克服思維的盲從性和依賴性。但鼓勵獨立思考并非否定集體討論,教學中應做到二者的結合。因為學生討論是一種合作學習方式,它在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精神,有利于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要重視思維訓練與記誦積累的結合。閱讀教學是一種以理解為核心的思維訓練。思維的工具是語言,思維離不開語言,因此,思維訓練必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
4擴充課外閱讀,組織課外活動
閱讀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也不能只是教材文章的閱讀,還應注重課外的大量閱讀。學生通過課余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有助于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更具學生的身心特點,指導學生選擇積極向上、生動有趣并且易懂的書籍進行閱讀。例如在學完諸葛亮的《出師表》后,可以推薦學生嘗試閱讀名著《三國演義》,從而讓學生在課外讀物中汲取向上的精神動力。教師應盡可能每周開設一節課外閱讀課,指導學生利用書刊、報紙、電視新聞、網絡等,閱讀和搜集他們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并定期地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會,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朗讀美文佳作,提出讀書疑難,并利用黑板報開辟讀書版面。
總之,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語文教師要樹立科學的閱讀觀,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朗讀作為閱讀教學的平臺,再以課外閱讀為輔助,只要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敢于嘗試,勤于總結,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更適合的的閱讀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感受語文的無窮魅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上林縣塘紅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