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文 閆紹惠 李戰軍
摘 要: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提供了發展機遇。本文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素質;創業素質
隨著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的推進,作為中國“首都圈”的京津冀地區,三者協同發展越來越提到國家發展的日程上。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政策的提出,促進了區域產業結構的變化和升級,這就需要一批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尤其是國家2017年設立雄安新區這一重大決策,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雄安新區是連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紐帶,它的發展定位是科技創新之城,這就更加需要越來越多的創新創業人才流入。面對機遇,放眼未來,作為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人才的高職院校,急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引入人才培養方案,為社會提供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
高職院校占據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別是在“雙創”時代的背景下,創新創業素質教育不僅可以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而且還可以提升高職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京津冀一體化政策是以首都為核心,實現區域間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可以全方位的帶動河北的高職院校與京津地區的高職院校協同發展,更好的實現創新創業素質教育。京津冀一體化政策的有效落實不僅為河北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發展方向,也為河北的高職大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業擇業機遇。因此,積極推進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高職院校利于不敗之地的根基。十九大以后,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更加重視,高職院校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更是責無旁貸。
一、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現狀研究
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國家創新人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一)創新創業教育處于起步階段
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真正的融入到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內,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探索階段。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還沒有真正的被納入課程體系之內,與專業教育處于兩層皮的狀態。對創新創業理念的認識不到位,創新創業只是針對個別對創業感興趣的同學,而不是培養全體學生具有創新創業精神。
(二)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專業的師資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校內教師往往缺乏創新創業實踐經驗,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都是校內的就業指導老師或輔導員擔任。這些教師沒有創新創業經歷,缺乏創新創業實踐與經驗,不能有效的吸引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興趣。
(三)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
高職院校開設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但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專門課程,更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進行結合。選取的教材往往只是關于簡單的介紹一些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教材,缺乏具有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實用教材。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學生缺乏對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
(四)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實踐平臺不完善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需要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實踐平臺。高職院校的學生動手能力強,他們需要更多地實踐平臺來展現的他們的優勢,但很多高職院校雖然搭建了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但是受到資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平臺建設不完善,更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這使得學生的專業實踐就受到了限制,也就不能夠將創新思維與專業能力有機相互融合,最終實現創業。
二、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影響因素
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影響因素不僅有國家和社會方面,更多的是學校和個人因素。
(一)學校因素
高校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戰略的主陣地,我國長期的高校教育體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受到限制,導致學生創新意識的薄弱。高職院校在這方面更是薄弱。在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應用性和技能性的人才,相對來說,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崗位適應能力強。但是,對于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很多高職院校相對來說重視程度不夠,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對于學生專業技能教育比較重視,但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確實比較弱化。有的創業者雖然創業準備已經已相當充分,但是缺乏創業經驗從而導致創業的失敗,因而學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起著重要的影響因素。
(二)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是影響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主要因素。高職院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強,但是相對而言創新意識薄弱,從而影響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其次,高職院校的多數學生缺乏自信,對創業過程中的風險沒有信心能應對,導致對創業充滿恐懼。再者,高職院校的學生自身缺乏培養創新創業素質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再加上對創新創業認識的薄弱,因而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高職院校有創業的學生,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的知識和經驗,往往一遇到困難就茫然失措;即使創業成功,在企業運行過程中也由于缺乏企業管理能力或市場運行能力而導致陷入困境。
三、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的途徑
學校教育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的關鍵推動力。隨著“雙創”口號的提出,各個高校都在開展“雙創”教育,高職院校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從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到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再到實訓場地,產品孵化基地等等;從線上到線下,從理論到實踐,學校積極探求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和發展的方式和途徑,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推向了一個新的層面。
(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創新,最主要的是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中,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相融合,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大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地位,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加強創新創業素質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對創業素質教育教師的培養,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方針,聘請創業素質教育專家來校講座,使在校學生能夠普及創業知識;同時鼓勵教師到校外參加培訓或座談會,進入企業實踐,與其他高校交流學習相關經驗。京津冀一體化政策的實施為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機遇,河北的高職院??梢耘c京津地區在創新創業教育取得優秀成果的高職院校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地區的創新創業教育。
(三)提供創新創業實踐環境
結合國家的政策法規,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下,為創新創業大學生提供創業環境和幫扶政策。鼓勵支持在校大學生創業,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京津冀一體化政策的實施為河北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了更多的實踐環境。特別是雄安新區的建設,引進了大批高新技術產業。
(四)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針對學生創業意識薄弱,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多條渠道,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宣傳,讓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更深刻的認知,提升創業意識。學校要開辟新的宣傳板塊,加大校內新聞對大學生創業的宣傳內容。
(五)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大學生創業能力是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采取多種渠道開展。比如積極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大賽,鍛煉他們的能力;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企業實踐機會,總結吸取企業管理的經驗,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素質。
(六)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由于學習能力上與其他本科院校存在差距,在就業創業上缺乏自信,對自己的能力認知不足。增加心理課程建設,開設心理輔導中心,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四、結語
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需要國家、社會、高校和個人共同才能完成,這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缺一不可。培養高職大學創新創業素質,不僅提高大學生自身就創業的能力和水平,還可以緩解當代大學生就業嚴峻問題,同時提升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能力,為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做出貢獻。
我們正處于一個偉大的時代,時代的發展為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搭建了廣闊的舞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加強,高職大學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在“雙創”大力推進的社會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進,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邰葆清.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2]劉云龍.“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策略[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12.
[3]張士清,楊景勝,賈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程[M].東軟電子出版社.2016.3.
[4]楊建,從文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教育的路徑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
作者簡介:王新文(1976—),女,河北遷安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學和職業教育;
閆紹惠(1988—),女,河北承德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和職業教育;
李戰軍(1975—),男,河北徐水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