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預防方式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消化內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采用單純藥物治療)和觀察組(藥物聯合內鏡治療),每組40例,比較其再出血率和病死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病死率低于對照組,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結論:普萊洛爾聯合內鏡預防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再出血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預防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消化內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確診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經內科治療后初次止血,肝功能分級:A級7例,B級54例,C級19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有男22例,女18例;年齡18~74(52.78±7.54)歲;對照組有男24例,女16例,年齡19~72(53.91±7.2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二)治療方法
(1)對照組。給予單純藥物治療,口服普萊洛爾,每日2次,首次口服10mg。采用患者最大耐受劑量給藥,如心率下降25%且患者無法耐受時應酌情減量。
(2)觀察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內鏡治療,方法如下:于曲張顯著處穿刺,采用三明治夾心法注射。根據曲張程度調整注射量,給予胃底靜脈組織黏合劑,直徑1cm的曲張靜脈給予組織膠1ml。待曲張靜脈閉塞后實施食管靜脈套扎,從賁門上段2cm處始,朝上做螺旋式結扎,并給予生長抑素及抑酸治療。待上段黏膜發白且無法看到靜脈曲張時結束套扎,14d后給予再次內鏡治療,直至靜脈曲張消失。術后禁食24h,觀察出血及異位栓塞情況。
(3)觀察指標。再出血評定標準:出現嘔血、大便潛血檢查陽性、胃鏡檢查可見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現上述情況之一即判定為再出血。
(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預防效果。觀察組患者的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病死率低于對照組,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不良反應。兩組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僅有乏力、嗜睡、輕微腹痛等不良反應,未進行特殊處理,后自行消失。
三、討論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高發并發癥,也是患者的常見死亡原因。對再出血的有效預防是臨床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關鍵性內容,目前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治療以控制出血、預防再出血為主要目標,其防治手段有藥物防治、介入診療、內鏡防治和外科手術等,但介入治療、手術治療均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近年來,隨著藥物治療和內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其在防治食管胃靜脈再出血中的應用價值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其中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是當前藥物預防和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再出血的主要選擇類型,但此類藥物不良反應較多,且用藥量越大,安全性越差。內鏡治療的靈活性很強,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適宜的治療方式,其中套扎治療的安全性較高,療效較好。研究指出,內鏡治療可有效抑制食管胃靜脈曲張再出血,但可能增加門靜脈高壓性胃病的發生風險,而普萊洛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門靜脈壓力,二者可形成互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再出血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病死率也相對較低,提示口服普萊洛爾聯合內鏡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與鐘文生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藥物聯合內鏡治療是預防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再次出血的理想方案,可降低再出血率,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徐小元.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預防[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33):2609-2610.
[2]艾靜,冀世玉,趙敏,等.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防治進展[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6,33(6):421-424.
[3]尉飛.普萘洛爾輔助治療預防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4,1(8):449,452.
[4]李敏然,徐小元.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的防治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5,23(4):247-249.
[5]朱亮,張希全,孫業全.門靜脈高壓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療進展[J].實用醫藥雜志,2014,31(7):653—655.
作者簡介:周洵銳(1999—),男,漢族,浙江人,主要研究方向:臨床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