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瓊珊
摘 要:為探討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對141名中職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1)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高于女生,在沖動傾向方面男女生間存在顯著性差異。(2)一年級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高于二年級,在沖動傾向方面一年級與二年級存在顯著性差異。(3)學生學習焦慮問題最為突出,其次是過敏傾向、身體癥狀、自責傾向、對人焦慮、沖動傾向、恐怖傾向,最后是孤獨傾向。
關鍵詞:中職生 心理健康 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01
引言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以下簡稱中職生),他們在初中時是后進生,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差,紀律約束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且他們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也是產生心理困惑、心理沖突最多的時期。這些都造成他們普遍學習無興趣,讀書無目標,對自己沒信心,在校混日子。他們在家長和他人的心目中是沒出息、沒希望的學生;在教師的心目中是學習差、品行不良的雙差生,是屢教不改的后進生。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更應該受到重視,特別對于農村的中職生來說更有必要。本研究以《心理健康診斷》問卷為工具,就中職業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旨在通過對中職生學習、人際、身體等方面健康分析,為中等職業學校更好地認識學生的特點與需要,因材施教,也為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一、方法
1.被試
本研究采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對廣東省某市兩所中等職業中學各年級的學生共141名進行隨機抽樣。發出問卷300份,剔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285份,有效率為95%。被試的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
本文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采用的量表是《心理健康診斷測驗》,該量表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學科研究人員,根據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進行修訂,成為適應于我國中學學生標準化的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全量表由8個內容量表構成,把這8個內容量表的結果相加,得出學生一般焦慮的程度;而分量表的結果可判斷出學生的主要問題方面。這8個分量表分別包括: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
3.測試過程
以班為單位集體,測試中使用統一指導語,學生有不明白的可舉手提問,主試進行解答。測驗時間約40分鐘,學生答完問卷后當場收回。
4.數據統計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11.5進行差異性檢驗對資料進行統計,用Excel進行簡單的統計。
二、結果與分析
1.總焦慮傾向分析(圖 1)
根據上圖得知MHT測試最高分70, MHT測試最低分4,兩者相差66分。總焦慮傾向標準分65分以上有3人,64以下有112人,而且大部分學生得分都在40分以下。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在65分以者,需要制定特別的個人指導計劃。這種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良行為,其目的是為了消除焦慮。有攻擊和暴力行為時,如果進行懲罰會增強他們的焦慮,所以必須用其他方法對他們進行指導。還有一種日常不引人注目的人,雖然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但也不可放過,應制定計劃以改變其退避的、總想退縮的性格。
2.內容量表得分分析
內容量表得分超過8分以上,就必須制定有關方面的指導計劃,由上表可知,學生學習焦慮問題最為突出,其次是過敏傾向、身體癥狀、自責傾向、對人焦慮、沖動傾向、恐怖傾向,最后是孤獨傾向。
三、討論
1.量表得分分析
從總焦慮傾向分析當中得知,大部分學生得分都在40分以下,只有3名學生的得會得分在65分以上。這說明受測學校學生基本處于心理健康水平。得高分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不良行為,其目的是為了消除焦慮。有攻擊和暴力行為時,如果進行懲罰會增強他們的焦慮,所以必須用其他方法對他們進行指導。還有一種日常不引人注目的人,雖然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但也不可放過,應制定計劃以改變其退避的、總想退縮的性格。
從內容量表得分分析,學習焦慮是學生心理問題的首位,雖然我國已經推行素質教育,但在升學的壓力下,我國大部分地方還是應試教育,在這種教育形勢下的學生,就算在升學的壓力的中職里,他們內心對分數的渴望依然沒有減弱。其次是過敏傾向、身體癥狀、自責傾向、對人焦慮等,這與中職生青春期特點有關,表現獨立但又想依賴,對自己不自信。而這又導致學生比較過敏,這種過敏又容易引起自責、焦慮等。
2.中職生心理健康
從年級來看,8個內容量表測試中低年級比高年級健康,特別在沖動傾向方面,二年級比一年級的學生更易沖動。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剛升入中職后,大部分學生在初中學習差,想重新在中職開始,面對學習、人際等方面都比較主動積極。在同學、師生之間還不熟悉,大家都想給他人一個好的印象,彼此之間關系可能一時相對比較融洽,從而表現在心理健康診斷問卷得分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受大環境的影響,入學時的壯志慢慢減少或消失了。二是學生入學時對學習等各方面進行相對理想的設想,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學習上可能沒有按他們預想中進行。
從性別上看,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的好。過往許多對中職生心理健康調查研究中得出的結果是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高[2] 。為什么這次研究會得出相反的結果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本次調查的學生來自于珠三角發達地區的農村,經濟條件比較好,而且當地重男輕女的思想觀念逐漸減弱,女孩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有些女孩甚至是獨生子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發生變化,事業、供養家庭不再是男性專職,對于這種轉變,給中職的女生帶來更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二是可能與受測學生的專業有關,接受測驗的學生的專業都是計算機,計算機班女生相對人數較少,這對處于青春期的女生又增加了更多心理壓力。所以本研究得出女生與男生在沖動傾向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沖動。
3.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原因多種多樣,可以從社會、家庭、學校、學生主體分析。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已經形成, 學校希望在高中階段的他們可以改善他們的心理行為和發掘他們本身的優點與特長,從而為他們將來就業打下基礎。所以學校必須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3.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學生了解與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調節不良情緒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
3.2加強德育教學。德育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后盾。
3.3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心理品質。
3.4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無處不在,全師生總動力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結論與問題
第一:學生學習焦慮問題最為突出,其次是過敏傾向、身體癥狀、自責傾向、對人焦慮、沖動傾向、恐怖傾向,最后是孤獨傾向。
第二:一年級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高于二年級,在沖動傾向方面一年級與二年級存在顯著性差異。
第三: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高于女生,在沖動傾向方面男女生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以往的研究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高,但在這次研究中得出相反的結論,這可能與受測人數與專業有關。
第四:本研究沒有城區學生做對比,可能顯示不出農村中職生的特點。
參考文獻
[1]薛華.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09,11:98-99.
[2]俞國良.侯瑞鶴.姜兆平.董 妍.王永麗.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特點的調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