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瓊立
【摘要】互聯網的發展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創業機會,大學生應當緊緊的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積極融入到互聯網+創新創業浪潮中來,努力提升創新創業能力,以滿足社會的發展和需要。文章對“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影響因素進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生 創新創業能力 影響因素
一、前言
隨著高校的擴招,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形勢相當嚴峻。高校如何全面開展切實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激發其創業潛能,引導和幫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創新創業隊伍中來,使大學生成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創業者,從而有效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題,成為當今各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和關鍵措施。
在互聯網成功創業人士的帶領下,如阿里巴巴的馬云、騰訊的馬化騰以及政府創新創業政策的支持下,越來越多大學生也投人了創業大軍中。相比以往大學生創業范圍窄、創業信息匿乏,互聯網+時代到來對大學生創業創新而言是一個難得機遇。在互聯網+背景下,很多大學生充分發揮科技時代的優勢,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創新創業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大學生是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對緩解就業壓力、實現個人價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地區和政府應該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搶抓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重大戰略機遇的重要舉措,爭取成為中國“互聯網+”應用先行區,積極促進互聯網+創新創業。高校通過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進而提高了就業率。創業已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種重要手段,大學生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培養創新創業能力,自主創業,這樣不僅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還能幫助別人就業。
(2)“互聯網+”時代下賦予大學生更多的擔當?!按蟊妱撔?,萬眾創業”的號角已吹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強音;“互聯網+”已揚起這個時代風范獨具的開創大旗;“創新驅動人生,創業成就夢想”,這是這個偉大的時代賜予大生的機遇,也賦予當代大學生的更多的擔當。
廣東某一高校電信學院新能源應用技術專業曹同學,依托所學專業孵化建立佛山創新能源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結合“互聯網+光伏”、集安裝、管理、運營太陽能發電站的新型新能源企業。入孵之后,2017年5月,公司的官網上線,2017年6月,完成17.92KW的光伏系統并網;2017年8月,完成28.18KW的光伏系統并網,預計2018年營收100萬元。曹同學成為大學生使用互聯網+進行創新創業的典型代表,擔當起了社會責任,為母校贏得好的聲譽、為大學生樹立起互聯網+創新創業好榜樣,增強大學生使用互聯網+創業的信心。
(3)成功案例引導更多大學生投入互聯網的創新創業浪潮。成功企業家、投資人、創業導師、中國首部互聯網+創業商戰小說作者劉波,攜《網絡英雄傳I:艾爾斯巨巖之約》當紅熱銷的勢頭和創業實戰的風云,與廣東一高校3000多師生分享了創新創業的成功和喜悅,與學生零距離交流了創新創業的經驗和方法。現場即興演講激勵了無數學生向往互聯網的創業創新行動,勇于創業成就人生夢想。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大學生創業浪潮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將會不斷涌現。通過互聯網創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大學生數量也在急劇膨脹。
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
(1)學校提供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全國很多的高職院校為了滿足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要求,都建設有創新創業的實訓基地和創業工作室,在環境設置上模擬企業的工作情境,通過使用創新創業訓練平臺軟件,將創新創業知識測試、創業心理測試等創新創業能力指標通過軟件模塊設置出來供大學生進行測試。另外也將企業創業流程、創業計劃書撰寫、企業注冊、企業創建、企業團隊建設、企業經營、市場環境變化等模塊通過課程實訓周進行模擬學習和實操,達到了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和目的。
(2)企業提供真實訓練項目。另外一種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模式就是與企業的互聯網數據平臺對接,將企業的真實業務引入學校供大學生進行真實的創業實戰。如佛山某一高校引入企業”立聘“平臺供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立聘一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學生就業創業項目,由佛山某一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開發的微信招聘平臺,集聚了相關專業團隊,并致力于大學生的關系社交、職業規劃、創業即溝通的人力資源移動互聯網垂直服務項目。
企業信息平臺通過高校大學生得到很好的宣傳和推廣,高校大學生通過信息服務平臺更容易的找到工作,獲取到了相關就業創業的資訊,從而實施創業項目訓練和實戰,校企雙方都得到好處。類似如此,通過移動互聯網結合企業的業務應用,同時與高校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相結合的案例還很多,這在每年高校職業技能比賽項目中都有很多的體現。
(3)社會上基于互聯網創業環境濃厚。近10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最近5年,各類移動互聯網創業平臺的出現,如共享單車、微商、網上外賣和各類移動APP的應用,如滴滴打車、摩拜單車、餓了么等等都體現了移動互聯網在社會生活各層次的作用,發揮了很大引領作用。處于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更是能夠體驗得到這種濃厚的技術應用所帶來的變化,理所當然在就業、創業方面也會受其影響,從而自覺將互聯網技術應用起來。中國經濟學會報告指出僅在2013年一年,就有1000萬家微商注冊成功,實現自主創業。通過新媒體普及,使大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找到商機,并且不需要太高投資,降低了創業門檻。
(4)政府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的支持。《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2015年8月,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發布了《順德區“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指出,搶抓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重大戰略機遇的重要舉措,順德要成為中國“互聯網+”應用先行區。
2015年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教育廳也印發了《廣東省教育廳關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對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指出了方向和目標。
在廣東某一高職院校網站搜索最近5年來“創新”關鍵詞,結果顯示148條,搜索“創業”關鍵詞,結果顯示133條。從顯示信息中可了解到高職院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而付出的努力,同時也取得相關業績。
2015年6月該校就印發了《***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方案》,同年被評選為首批十二家國家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有9項學生項目獲得2015年廣東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18萬元,同時獲得學校1:1配套經費支持。校園大學生創業街活動連續舉辦7年,通過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環境和條件,使學生在創業實踐中磨煉創業意志,培養創新創業能力。2016年12月,該校榮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示范校”50強,被評為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
四、總結
在“互聯網+”背景下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創新創業導師培訓l、課程建設改革、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講座、學生項目孵化以及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等途徑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
學校、企業、社會和政府要密切配合,順應時代的潮流,結合高校學生的特點,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互聯網+”的思想,培養大學生的互聯網思維,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潮流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敏“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5.
[2]譚璐.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6,(17).
[3]于曉丹.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大學生成功就業[J].新校園(上旬),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