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濱
【摘要】農民工進城為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廣大農村聯系城市的紐帶。農民工進城,其子女的教育問題就成為了他們最關心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農村留守兒童遠離父母,其家庭教育問題突出。本文著重分析了留守兒童心理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給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農村 留守兒童 心理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81-01
隨著近幾年來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外出打工的農民將自己的孩子留在了農村。這些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長大,缺乏父母的關愛,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家庭與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人們將之稱為“留守兒童”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農村留守兒童,不僅是孩子個人成長的問題,也不僅是一般家庭私人問題,而是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建設、關系到一代接班人的培養問題,關系到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真正落實和質量的提高”。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個人至上、性情孤僻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農村留守兒童中,有21.79%的兒童性格內向,不愿意與他人交流、自閉,經常處在無助柔弱的狀態下[1];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這類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往往缺乏熱情和愛心,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道德品行較差,常有違規、違紀、違法現象。
(二)焦慮、煩悶、易怒
兒童的成長方向與親子溝通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促進兒童向親社會行為發展,有益兒童心理健康。留守兒童對于自己父母親的打工行為的評價是較為矛盾的,一方面自己不愿父母遠行;另一方面,由于自己上學等家庭開支費用的負擔,父母又必須出去打工。留守兒童對于這一現象的評價是充滿矛盾的。同時面對矛盾時,心里也是充滿壓力的。他們對于學習感興趣的比例遠遠高于非留守兒童,但是學習成績又比非留守兒童差了。他們想要回報父母,但是自己成績又不好,覺得特別對不起父母,內心充滿了不安、焦慮與緊張。
(三)孤獨感強、較為自卑
隨著留守兒童年歲的增長,對事物的思想觀念和意識逐漸形成。看到其他家長對同齡兒童的呵護,很難正確理解。在憎恨自己父母對于自己情感呵護不足的同時,產生自卑心理。長期的自卑心理導致留守兒童不懂得傾訴,抑郁寡歡,沒有朝夕相處的玩伴、失去學習興趣、缺乏快樂的生活,而且,這種情況會愈演愈烈,對留守兒童的未來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家庭努力
首先要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家長要克服苦難,盡可能的創設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正確處理創收與教育子女的關系。在確實沒有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的情況下,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多與老師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情況,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同時提高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讓他們盡可能的為留守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多與教師溝通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二)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應該成為影響留守兒童成長的主渠道。努力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這就要求學校教育不僅要完成校內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向留守兒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彌補他們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對此,學校應充分發揮教育優勢,特別注意與家長的聯系溝通,提高他們對教育的認識。教師要加大家訪力度,或通過電話、微信、QQ等形式,及時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疏導。針對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工作。學校還可以開展圍繞反映留守兒童家庭的班會,引導學生形成關于父母外出打工現象的正確認識,形成正確的生活觀。
(三)社會關心
留守兒童較之普通兒童只是由于生活環境中約束因素、溝通與指導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種被周圍不良環境影響的更高的可能性。為此,應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強農村鄉鎮文化建設,大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打擊違法經營的網吧、電子游戲室等,根治各種精神污染對孩子的毒化,讓農村中小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給農村留守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四)政府重視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措施是結束留守,各級政府應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盡快打破二元戶籍管理制度的束縛,制定政策,使農民工承擔與市民同等的義務,享受與市民同等的待遇,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與其未成年子女兩地分居的狀況[2]。因其它原因不能隨父母居住的留守兒童,政府應該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提前做好準備,有條件的農村,地方政府可為開辦寄宿制學校創造條件,盡量為留守兒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時,讓他們在老師、同學等群體中得到溫暖。為留守兒童撐起一方晴朗的天空,為國家經濟發展乃至社會的長治久安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小燕.農村留守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4(9):119.
[2]楊曉玲.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J].中國市場,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