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靜霞
【摘 要】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在教學中,應該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就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談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 學生;閱讀;培養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過程。在教學中,應該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注重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有效的內驅力。要讓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出來,激發學生興趣就是一種簡潔高效的方法。首先,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其次,能針對閱讀材料精心設計巧而活的問題;再次,閱讀訓練力求有序而又靈活多樣。閱讀訓練是一項艱辛的腦力活動,要讓學生在這一訓練中自得其樂,就必須在有序中不斷求變,求新。
二、注重朗讀,培養閱讀基礎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是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的閱讀活動。運用朗讀,能幫助讀者以聲解義,領略文章的精妙之處。教學中,應以朗讀為突破口,讓學生去讀文章,讓他們在讀文章中去體會文章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才能讓他們真正從感性上、直覺上,從整體上認識、體驗所讀之物,進行主觀的消化吸收,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把握好朗讀這一關,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學生對閱讀文本有初步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理解文本打下基礎。
三、注重積累,培養語感
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學敏銳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主要表現為聽、讀兩項基本能力。語文學科要培養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其高度綜合的表現形式即為語感。培養敏銳、正確的語感,有助于養成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質。要提高語感能力,首先要擴大閱讀面和閱讀量,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次,在學習中積累各種語言材料,加強背誦的訓練。多讀、多記、多練、是學好語文的秘訣。通過日積月累、感染熏陶、潛移默化而逐漸形成高層次的語感,才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目的。
四、注重體驗,提倡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閱讀主體對閱讀對象的個體反應,由于閱讀主體的不同,閱讀的體驗、結果就不同。語文課程中具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于知識背景、生活經驗、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作品,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獨創性的理解。在文學作品閱讀中,不要刻意追求“標準答案”,提倡多元化、個性的閱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五、閱讀中應注意的問題
我們提倡多元化、個性化的閱讀,是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作為出發點的,閱讀時提倡大膽質疑、大膽創新,但必須立足于課程標準,不能孤立地看待它,否則就是對課標的曲解。閱讀的過程,就是發現和建構意義的過程。如果學生一接觸文本便懷疑,那就很難真切地體驗作品,更難發現作品的真正意義。我們知道,語文課本所選的都是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性藝術性都極強,我們提倡質疑,但要以文章為基礎,不能盲目的斷章取義和望文生義,更不能隨意肢解文本,否則就失去了質疑的真正意義,把握閱讀的尺度,也是閱讀能力提高的表現。
【參考文獻】
[1] 周香菊. 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習慣培養探微[J]. 新課程(上),2017(5).
[2] 陳紅霞. 提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實效性研究[J]. 北方文學,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