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槐英
【摘 要】 近些年角色扮演教學法被頻繁地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它以自身的趣味性、新鮮性,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本文筆者先介紹了角色扮演法的內涵及意義,然后提出了具體的指導策略,希望能對廣大一線小學語文教育者帶來裨益。
【關鍵詞】 角色扮演法;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以往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慣用模式是講授——接受型模式,但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生的思想也開始產生了變化,如果繼續堅持陳舊的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逐漸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致,教學效果不想而知。因此,作為一線語文教育者需要徹底打破此種沉寂,將創新的角色扮演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一、內涵及意義
1. 內涵。角色扮演法是一種情景模擬活動。簡言之就是老師根據教學實情,讓學生來扮演某一角色,老師對學生扮演時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情況進行了解,是了解學生心理素質和潛在能力的一種測評方式,并對行為表現進行評定和反饋,以此來幫助其發展和提高行為技能最有效的一種培訓方法。
2. 意義。第一,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角色扮演活動中,可以使老師有意識地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及各種表現,進行合理地指導和總結,長期以往不僅有益于學生知識與學習技能的掌握,還能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充分興趣。第二,使語文教與學更具逼真感。語文課文中有些內容難以理解,尤其是某些人物的心理及語言更難以理解。這時就可以巧用角色扮演教學法,不僅能使學生模擬真實的環境,還能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在如此逼真的環境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會更加的靈活與高效。
二、具體實施步驟
首先,積極做好扮演前的宣傳工作,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后挑選扮演者,要鼓勵學生自愿報名。扮演者確定好之后,要讓他們開始扮演前的準備工作,對劇本進行反復研究與修改,當沒有任何問題時,便可以開始選擇合理的表演舞臺,將舞臺布置好。同時在學生開始表演前,老師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如隨時對表演者的表現進行記錄,以便于為表演結束后的評價提供理論依據。最后當表演完畢后,可以組織全體學生進行討論與評價,老師只需要做最后的總結點評即可。
三、具體指導策略
1. 把握好全局。老師需要先明確所需要進行的角色扮演活動是否適合在課堂中進行,組織的扮演活動是否有益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同時,還需要考慮所組織的角色扮演活動是否處于情節清晰的狀態中,是否有益于對課文及人物的了解。
2. 明確學習目標。角色扮演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是為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所以對角色扮演過程必須要精心的設計,同時要向扮演的學生反復強調扮演角色的規則、方式,將其與教學重難點結合起來。表演的內容需要緊扣教學目的、態度與技能,劇本不應該出現繁雜的情節,既要簡練又要真實,表演需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確保扮演者和觀察者都不會出現疲倦現象,這樣才能確保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化。此外,要善于將學生的表演過程錄制下來,為之后的討論提供依據,當然這將十分有益于老師的合理總結,使教與學都處于極度的合理中。
毋庸置疑,角色扮演法是語文教學中十分有效的一種方式,適合于各種題材的課文,非常有益于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去感知知識,提升學生的情感素養,為學生學習能力及素養的全面提升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冷思露.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中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實踐探索[J]. 西部素質教育,2016(3).
[2] 劉勇. 淺談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J]. 學周刊,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