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 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體會,針對“高年級段學生美術作品及對美術課程學習的興趣大不如低段學生”的這一問題,闡述了如何有效通過多元化教學讓孩子們在他們本真的童心下對美術繪畫及創作有更持久的興趣。
【關鍵詞】 本真;多元化;創作空間
高段學生由于理性知識上的認識逐漸占據感性上的認識,在繪畫中他們試著進入寫實階段,給自己的繪畫作品提出了高層次的評價標準——“像與不像”。當在作品無法達到自己希望的要求與目的時,產生了失望、退卻、逃避甚至放棄的情緒。
一、遵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有的施教
曾在學生作品征集時,一位想法、畫法非常大膽的女孩用自己最喜歡的藍色畫人物的臉。但到了六年級,發現她的畫變得中規中矩,沒有了以前的霸氣與繪畫上的張揚。多次啟發與提示,她仍然退縮和畏懼:“這樣畫不像的啊老師,我們平時看到不是這樣的!”非常可惜!一位在繪畫上非常有想法的孩子就此迷失。面對這一現象又該怎么解決?美術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工程, 如何使學生保持較好的繪畫興趣與本真的創作空間?筆者認為應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及個性的張揚,有的施教。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性及興趣愛好是各不相同的。適時在優秀作品的欣賞與審美上做恰到好處的引導與啟發,適當結合時尚元素做本真繪畫創作。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下,改善孩子在繪畫創作上出現走下坡路的現狀。
二、多元化課堂教學讓精彩不斷
經??匆娨恍┖⒆犹峁P就畫,認為都是不經思考就作畫了,其實不然,感覺就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他們把對事物的感覺毫無保留表現到畫紙上,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們的思維過程。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則要善于發現兒童思維的萌動和趨向,不失時機地提供給孩子們 “一切皆有可能”的多元化思想。高年級學生在欣賞與審美上已有了固有的意識,為調動他們繪畫與創作積極性,我改變了教學方式:“拋開以往的傳統繪畫模式,利用電腦PS等軟件、借用影像工具,涂改液、布、繩、線等材料完成美術創作。一位同學用涂改液進行繪畫創作,強大的好奇心激發了孩子們創作的靈感:圖釘“畫”的蝴蝶,布、沙、石黏貼的“靜物”,百變的創意,讓我看到了許多妙不可言的作品。
三、少點干預,多點理解
從教二十多年,我發現一個問題:由于家長過多的干預,致使許多孩子們失去了對創作興趣與積極性。而許多美術老師還是采取、講課中“灌”、繪畫練習中“仿”,的方式也一樣磨滅了孩子們對繪畫的愛好與興趣,將孩子們的想象力、創作力、創新意識也都逐漸消失。面對比賽,許多老師為了獲獎,讓參賽“尖子生”照搬照抄,學生就完全成為了老師的待筆人。聽從了老師的要求和意愿后,沒有了自己意愿和創意,孩子的個性與創造力在不覺察中也悄悄地溜走了。其實、許多孩子獨具的造型語言是許多大人所不及的。畢加索曾說過:“ 學會像兒童那樣去畫畫,花費了我必生的時間。”因此作為老師與家長盡可能的給孩子一個自由發揮的繪畫空間與創作平臺,把“畫語”權交給孩子們,用最本真的繪畫語音描繪出屬于他們的世界。
作為美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給孩子豐富的繪畫語言,更應要保護、愛惜他們的創作激情與才能。給他們發揮與展示才能的空間。尊重孩子們的異想天開,做到真正的指導而不再干預,讓他們運用豐富的繪畫語音、童心繪童畫,描繪他們自己眼中的世界。
【參考文獻】
[1] 柴霖莉. 簡單,純真——小學美術本色課堂的反思與重構[J]. 美術教育研究,2017(2).
[2] 毛鈺蓮. 淺談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J].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