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琨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世界經濟體制改變的一個重大標志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自此,金融管制被放松,世界經濟發展更加自由.于此同時帶來的金融風險也被加大。匯率波動變大。自從2005年來,我國外匯體制進行了兩次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情況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近年來受政治格局與經濟形勢的影響,人民幣出現了大幅升值的趨勢。在目前這一階段,如若匯率管理出現問題會給銀行帶來極大的風險,甚至于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因而,我國金融發展現階段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我國商業銀行如何面對外匯風險。本文首先分析了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的成因,隨后對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最后對如何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給出設想。
【關鍵詞】銀行業;外匯;風險
一、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一)商業銀行存在外匯風險的原因
商業銀行的外匯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使商業銀行以外幣表示的債權和債務的價值發生變化,從而使商業銀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而商業銀行外匯風險形成的原因細分可以分成兩點:
第一,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匯頭寸。一般來說,外匯頭寸是指商業銀行的外匯資產與外匯負債不能抵消的部分。當商業銀行持有外匯頭寸,不論匯率的上升還是下降,商業銀行都會遭受嚴重的損失。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匯頭寸造成外匯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一是,當商業銀行借入與借出的外匯期限不相同的時候,人民幣升值,商業銀行就會出現借出的外匯未到期,借入的外匯需要還的情況;二是,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活動采用不同的貨幣計值,匯率一旦發生變化,整個現金流都會受到影響。商業銀行資本金里面有一部分是包括外幣資本金,一旦匯率發生巨大波動,外幣資本受影響較大,商業銀行可能出現崩盤。
第二,外匯市場上匯率波動性大。眾所周知,自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世界經濟就開始了往自由化發展,匯率的波動也越來越頻繁。商業銀行不論是持有外匯的資產還是負債,只要匯率一波動,其資產和負債都要發生變化,這樣一個過程就為商業銀行的外匯造成了巨大的風險。再加上,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匯時間越長,其面臨的風險也就越大。
(二)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現狀
自從2000年我國加入WTO后,同各個國家的經濟交往越來越密,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外匯風險就越來越大;此外,外資銀行的引入,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競爭也越來愈大。這樣一來,促使商業銀行在管理外匯風險方面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理論上來看,我國經濟正向這全球化、自由化的方向快速發展,這就使得我國企業、居民個人持有的外匯增多了,商業銀行為了抓住這一商機,推出了種類多樣,形式豐富的外匯投資方式。再加上,外資銀行的競爭,商業銀行的外匯業務涉及更為廣泛,甚至包括外匯衍生產品的交易。近年來,人民幣一直處于升值狀態,為了規避風險人們更加傾向于選擇外匯衍生產品投資,這為商業銀行帶來了利潤;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持有如此多的外匯,一旦人民幣匯率大幅下降,銀行將面臨虧損的風險。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為了盡可能的避免損失,其銀行系統內部有一套管理系統。除了商業銀行本身,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監管要求日益提高。從2004年,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監管商業銀行,如,《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等。
(三)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商業銀行自身和銀監會對外匯風險管理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為了盡可能的規避外匯風險,雖然都制定了外匯風險管理政策,但是這些政策的實際操作性并不大,很難實行起來。比如限額管理,盡管我國商業銀行總行對各分行有在持有外匯頭寸上有規定,但不論是總行還是分行都未對其真正的實行過,都是按照央行規定平掉頭寸。
第二,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我國對于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的監管分為三部分:一是,銀監會,其負責對商業銀行實施整體監管;二是,央行,其存款準備金、貼現業務和公開市場等工具進行宏觀調控;三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其專門負責商業銀行的外匯監管。照理說,三管齊下,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監管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這三部門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渠道,各掃門前雪,導致了監管效率的整體下滑。
二、完善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設想
(一)積極提高外匯風險管理的認識和理念
銀行機構應全面評估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本行外匯業務和外匯風險的影響,切實認識到匯率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轉變重經營,輕風險管理的理念,全面、科學和及時評估外匯頭寸的風險。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將重視外匯風險作為加強執行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其他工作人員認真執行本行外匯風險戰略。同時,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要熟悉外匯風險管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及時掌握本行的外匯風險敞口頭寸,確保外匯業務發展戰略與本行的風險管理水平、資本充足水平相適應。
(二)優化商業銀行外匯管理體制
首先,商業銀行內部為了使得規避外匯風險的政策不浮于表面,應該建立體系完整的監管部門。這一監管部門保持獨立性,受垂直領導不受其他部門的影響,專門負責在外匯風險管理,及時把外匯市場存在的風險向風險管理部門報告,以便風險管理部門能快速的采取措施,規避風險,減少損失。當然,要組建這樣一個精英團隊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因此,商業銀行也應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訓。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從勞動市場引進優秀的外匯風險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可以從銀行內部培訓有經驗的外匯風險管理人才。第一,加強對外匯資產、負債業務的管理,穩定外匯存款,優化貸款結構。
其次,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存在的一大原因就是持有外匯幣種錯配。為了規避這一原因帶來的風險,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持有各種各樣的外幣,盡可能減少因幣種不匹配帶來的外匯風險。最好選擇可自由兌換的外幣,這樣一來,當一種外幣的匯率發生變化的時候可以兌換成其他外幣,有效規避了外匯市場的風險。
(三)豐富商業銀行外匯管理工具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外匯風險的計量一般采用的都是凈匯總敞口法、總匯總敞口法、匯總短敞口以及加權總敞口法等傳統的計量方法。要想盡可能的規避外匯風險,關鍵就在于對外匯風險進行計量。但是我國采用的這些方法都比較偏向于定性,較為落后。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該轉變思想從定性分析轉為定量分析,重視風險價值法的推廣,加強國外外匯風險管理技術的引進,如:Kendor+、Panaroma等風險計量系統,再根據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加以改善。此外,由于外資銀行的引入,我國商業銀行為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不能受制于外資銀行,應加大外匯衍生產品自主創新。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我國對外匯投資的需求不斷加大,我國商業銀行應抓住商機,增大外匯產品的自主創新,為自身創收。如:遠期外匯、期權等。
(四)改善商業銀行外匯監管環境
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對于外匯風險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提升外部監管力度。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我國的外匯市場監管盡管三管齊下,但是由于各部門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渠道,導致效率低下。因此,應在三個監管部門加強溝通,明確各部門的職責,避免出現無人監管的黑色地帶,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造成商業銀行的損失,威脅我國外匯市場的安定。此外,為了監管體系更加有效,也應努力完善外匯風險管理相關的法律制度,使其與外匯市場新的監管體系配套,廢除或修訂無法實施或未有效果的法律法規,增強其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古函可.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業務風險管理對策[J].商,2014(10)
[2]沈玉琦.商業銀行外匯業務風險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5(12)
[3]湯蹇之.上市銀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湘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