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福
【摘 要】本文闡述實施基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的意義,并從師徒配置及教學安排、課程安排、評價模式等方面具體分析基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的具體實施,總結實施成效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廠中校” 實施 成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C-0036-03
怎樣才能培養優秀的能夠滿足企業生產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是高職教育面臨的嚴峻考驗。傳統的學校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近年來,筆者所在課題組通過和貴港市汽車后市場服務企業——貴港市桂商汽車有限公司合作,開展基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實踐試點探索,為企業培養汽修專業人才。“廠中校”的教育任務就是通過“廠中校”教育,使學生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術技能,為以后參加工作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生產一線提供高技能專門人才。通過三年來的實踐,學生的技術職業素養、汽修技能等綜合素質和能力明顯強于本校其他按傳統模式培養的汽修學生。我們也從這種“廠中校”校企聯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一、實施基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的意義
(一)基于學徒和師傅角度。在對學生和師傅的調查訪談中,學生說,他們在“廠中校”的環境中,既是學徒又是企業員工,白天在維修車間接受師傅的技術技能的傳授,晚上還自學理論知識或是接受學校老師授課,這種技術技能、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而是變以前的老師要我學為我要學,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也提高了。由于在真實的企業環境里和師傅邊工作邊學習,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職業意識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熟悉了以后的工作環境,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畢業后快速適應工作崗位、滿足汽車維修企業需求打下良好基礎。工廠的師傅說,有學生徒弟的協助,提高了汽車維修的績效。而要更好地管理好、指導好學生徒弟的生活和學習,自己事先要深入學習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這樣自己的人文素養和專業職業素養也相應地得到了提升。另外,在指導學生技術技能的訓練中,在和學生的溝通、切磋中,創新的火花自然產生,師傅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職業生涯也得到了拓展。
(二)基于學校和企業角度。當前,企業對崗位技術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越來越不能滿足企業一線的要求。順應工礦企業的發展要求,基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應運而生,校企聯合辦好“廠中校”,既能為學校解決資金、實踐設備、師資的不足,又能為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方便,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零對接。對于企業方來說,辦好“廠中校”,能為企業自身提供既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又具備比較好的崗位技術能力的新生力量為企業工作,讓學生熟悉企業的生產管理要求和文化,掌握工作崗位的技術流程的操作,從而促使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得到提高。
二、基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的實施
(一)師徒配置及教學安排。在“廠中校”學習期間,根據不同的崗位,不同的技術技能特點,采用一師多徒、一徒多師、一徒一師的師徒靈活配置方式。在見習熟悉技術技能崗位流程階段,一般采用一師多徒式,由1個師傅指導3-5個學徒。在技術技能崗位實操訓練階段,采用一個師傅帶多個學徒與一個學徒向多個師傅學習相結合的形式,一個技術技能崗位由1個師傅帶3個徒弟,每個學徒在所有保養維護、維修技術技能崗位流程中進行輪換實操訓練。在學徒獨立操作協助師傅工作階段,采用一師一徒或一師帶1-3個學徒的帶徒方式,學徒靈活找尋師傅,使每個學徒都有對應崗位的師傅,完成技術技能課程學習。晚上,由一個師傅帶領集中學習專業文化知識。
(二)課程安排。“廠中校”學習期間,安排以汽車維修企業為主,以技術技能訓練為核心,以提高學徒(學生)崗位能力為目的的體現企業文化精神的學徒制教學課程。
(三)建立校企雙主體共同考核的多元評價模式。在“廠中校”中,對學生的管理與考核,要基于以下特點:一是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要完成學校里的課程學習的任務,又要完成在企業里作為學徒、企業員工完成的學習工作任務。學生要很快適應學校、企業兩種環境,取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二是“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能按照學員(學徒)的特點進行靈活的教學,學員(學徒)有較大的自主權。三是可以實行彈性學制,學生可以靈活彈性地安排學習時間完成課程學分。
根據以上特點,“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考核,一方面,在企業中,以企業導師考核評價為主體;另一方面,在學校中,以學校導師考核評價為主體,形成校企雙主體共同考核模式。即建立校企考核相結合,兼顧理論與技術技能操作相結合的考核評價制度。考核方式包括:著重考核學徒(學生)平時學習綜合表現;理論、技能并重;線上或線下考核;實踐課程考核以企業導師為主,或校企雙導師共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出勤率、遵規守紀的情況、工作態度、合作精神、責任感、技術技能操作流程的熟練程度、汽車保養維護、維修操作崗位的熟練程度、工作效率、創新精神、運用專業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實踐證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汽車維修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
三、基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成效
(一)有效地凸顯學生的個性,培養創新力。師徒一對一的技術技能專項指導,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學徒在師傅的幫助指導下,不僅可以提高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汽車維護維修的技巧,達到熟練掌握技術、提高操作技能的效果。
有個性差異就有發展,“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能發現并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師徒一對一,打破傳統的“簡單劃一”的技術技能訓練模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技術技能訓練理念和提高崗位能力的教育理念,尊重引導每個學生,使他們在道德、人格上形成各自的生命獨特性。“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就是根據學生差異來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術技能的訓練,根據個性要求安排相匹配的訓練項目與適宜的教學訓練方法和師傅,謀求適合差異的訓練方法和策略,使每個學生的差異能力提高,形成自我學習風格,最終大家學習步調一致,共同進步。
(二)有效地體現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在專業知識的教學和專業技術技能的訓練中,不同的學生個體,需要個性化、有針對性的訓練。傳統的單一的被動的技能訓練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應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以兼顧不同特征、不同層次的職業學生的發展,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性教學方式。基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能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完善發展。學生在工廠車間的真實環境里,由個性不同的師傅進行汽車維修專業知識的傳授、汽車維護維修技術技能的訓練,能使學生對汽車保養維護、汽車的故障修理保持敏感和好奇心,讓學生在不同崗位有針對性地提問題,掌握解決技術技能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方法,使每個學徒(學生)能比較好地找到適合于自己個性才能發展的獨特領域和生長點。
(三)有效地傳遞技術技能隱性知識。在技術技能的傳承和學習過程中,一般認為,可以用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來表述的,是知識的一種形式,叫“顯性知識”。而隱藏在大腦里的不可編纂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叫“隱性知識”,包括信念、適應能力、直覺的洞察力、判斷力、意志力、責任心、激情等等。這些“隱性知識”深植于個人的經驗與意識之中,是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靠講授的課堂是學不到的,只能在“做中學”,在實實在在的實踐訓練中才能真正領會掌握。“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能夠提供給學生學習隱性的技術技能知識的個別化教學。其一,學生通過觀察師傅在汽車維護維修的工作過程,潛移默化地學習模仿。其二,在面對面的師帶徒的技能訓練和工作中學習和交流,學習師傅的“言傳”“身教”,邊做邊學,從而習得實踐訓練中的經驗教訓——技術技能隱性知識。
(四)學生掌握技術技能本領顯著提高。“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生產車間與課堂一體化,學生親臨其中,在汽車維護保養、汽車維修整個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維修廠的師傅親自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模仿,按照維修廠的標準流程完成維護維修技術技能操作,也按照相關標準指標進行新產品驗收,培養了技能,獲得了工程經驗,提高了職業素養。試點實踐證明,經“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培訓學習,學生顯著地提高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技能。比如學徒班的學生參加各類技能競賽分別獲2016年全國機械行業技能大賽“第五屆‘中銳杯汽車(制造服務類)專業技能大賽”汽車檢測與維修賽項二等獎、2016年全國機械行業技能大賽“北汽新能源杯”純電動汽車服務技能大賽三等獎、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汽車檢測與維修第3名二等獎和2017年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汽車檢測與維修第3名二等獎。
(五)帶隊教師的技術技能水平明顯提升。學校帶隊教師通過在企業車間現場的實際操作以及和企業師傅的共同研討等,提升了技術技能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專業理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有10個老師通過了技師考試,帶隊教師獲“優秀教師”稱號。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導師的選拔。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帶徒導師將會全面影響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水平、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學校應優先安排專業知識扎實、工作責任心強、職稱學歷高的專業教師擔任導師;企業則應優先選拔技能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責任感強的人才擔任師傅。
(二)帶徒師傅的培訓提高。“廠中校”帶徒師傅既要完成日常工作,又要兼顧指導學生,要教會學生用專業技術技能知識解決工作問題,也就是使學生“會工作、會學習、會發展”,這就要求師傅要有教育和管理知識。故對帶徒的師傅需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培訓,這種培訓可通過學校或相應的培訓機構進行。這需要通過校企雙方共同協商解決。
(三)導師考核。對導師的考核,分為師德考核與業務考核兩部分。師德方面主要考核導師的思想覺悟、工作態度等,通過考核小組考核、同行評價與學徒評價等多種方式進行。業務考核主要通過定期檢查教學文件、不定期聽課、同行評價、學徒評價、考核小組抽查學生學習效果等方式進行。每個學期對導師進行一次整體評價。評價結果與待遇掛鉤,并作為將來聘用與否的重要依據。
(四)導師待遇。校企雙方確定現代學徒班導師待遇標準。對校方導師,其獎金待遇將比同專業其他普通班教師要高。校方將指導教師的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納入教師考核內容,(下轉第54頁)(上接第37頁)并確定為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對企方導師,其獎金應高于相同崗位其他普通員工。
本課題實踐表明,“廠中校”的現代學徒制,不僅能為學生(學徒)、企業、合作學校帶來收益,也能促進企業師傅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水平、職業院校教師提高技術技能,還能充分調動企業辦學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企業在辦學中的優勢,較好地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總之,只有充分發揮企業方辦學的主體作用,才能又好又快地為生產一線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雷滬,李萬錦.現代學徒制中知識技能轉移路徑及其影響因素——基于職業院校離散式頂崗實習的實踐[J].職教論壇,2015(6)
[2]趙鵬飛,陳秀虎.“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2)
[3]王鵬,吳書安,李松良.現代學徒制框架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建構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2015(20)
[4]王媛媛,周慎.現代學徒制:隱性技術知識傳播的“橋梁”[J].繼續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