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成策
【摘要】加入WTO之后,中國的紡織品出口貿易得到迅速發展。但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當前環境下,我國紡織品出口也面臨著巨多潛在危機。本文首先介紹了中國紡織業出口現狀,說明紡織業在我國出口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紡織品 出口貿易 現狀 問題 對策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當前國際環境下,中國的紡織品出口貿易也面臨著重重障礙,如國際國內環境、紡織品企業自身、人民幣的升值、綠色貿易壁壘以及環境規制等各種因素帶來的影響,我國紡織品出口面臨著巨多潛在的危機,在國際中的地位正趨于下降之勢。因此,研究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現狀及其問題,并從政府、紡織品企業自身以及紡織行業協會等各方面以及時找出相應的對策解決問題,讓我國的紡織品隨時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及時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參與國際競爭,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游刃有余,求得生存和發展,中國的紡織業才能在世界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一、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低成本優勢逐漸喪失
我國紡織品出口一直的主要優勢是價格低廉,如果想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要求,就必須要投入比發達國家高出許多的資金和人力去開發綠色產品,并且符合這些標準的檢測設備,目前國內還不能完全自主生產,需要進口,這無形中就增加了紡織產品的成本。這樣一來,中國出口企業的利潤就正在一點點地被侵蝕,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紡織品的國際市場份額。面對金融危機的不斷延伸,各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通過采取新型的國際貿易壁壘手段,對主要出口國家的紡織品進行限制。與此同時,很多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周邊國家的紡織業競爭力在不斷提高,中國的紡織品成本優勢也不斷下滑。這些國家的政府也正在積極采取鼓勵性措施,促進其紡織業競爭力的提高。其紡織業整體實力的迅速發展,為眾多歐美大型進口商實施全球采購戰略、快速轉移訂單提供了便利和可能。一旦中國面臨的外部貿易環境發生改變,這些國家將有能力迅速來填補中國留下的市場空間。
(二)國內方面生產結構和技術水平的制約
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具有很大的優勢,但仍是科技含量低的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很容易引起價格競爭。我國紡織企業大多數是設計單調、創新能力低的加工型貿易企業,因此,主要依靠數量、低價競爭作為競爭手段。但是這樣的方式是無法真正獲得長期利潤的。而且目前國內紡織企業各方面的技術領域還有待開發,紡織品的質量檔次等與國際也有差距,諸多因素造成了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困難。
(三)紡織企業自身生產自主性不強,產業鏈亟待升級
我國的紡織業生產以大量的加工為主,缺乏自主創新。紡織品出口企業賺的只是加工環節微薄的利潤,出口大多以定牌、貼牌為主,50%左右的服裝出口是來料加工,30%以上是進口國提供商標、紙樣稿來進行加工,自主品牌的服裝僅占10%左右,而且設計開發水平較低,無法自主設計、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二、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的對策分析
(一)政府方面加強對紡織行業的管理、規范與調整
自2001年11月人世,中國紡織品面臨更大的市場,市場大,壓力也大。不僅面對發達國家進口限制的壓力,還面對著發展中國家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單單是出口,國內紡織品市場也是壓力重重,所以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至關重要。面對國內紡織行業的大量涌現,國家也要規范市場,調整秩序,不能盲目地追求經濟效益,政府也要正確加以引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采取有效手段了解市場,反應快速,要通過研究培養適合所需的人才,要有豐富的社會知識,超前意識,善于找到發展的道路,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要做好公共關系。
(二)紡織企業自身調整產品結構,加強自主品牌的建設
人民幣升值,低價銷售策略已經行不通了。在此情況下,紡織品出口企業可以嘗試轉型,不做低檔做高檔,調整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加強品牌建設,增加議價能力。同時也可適當增加進口比例,多做進料加工業務,多做新的項目。將人民幣的升值壓力部分轉嫁到進口商或消費者身上。
(三)行業協會的應對措施
在目前紡織品出口還比較混亂,而政府干預又違反自由貿易的原則之下,特別需要一個有實力的行業協會,做好以下工作:
1、深入開展國際紡織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務
由于生產企業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較狹窄,所以紡織商會要幫助他們拓展信息渠道,挖掘信息資源,保證紡織企業及時了解紡織動態。針對國際市場業務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為紡織服裝行業提供更加豐富的原料、產品、技術裝備、價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
行業協會及商會應該充分發揮協調小組及企業專家隊伍的作用,對于一些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應該采取價格協調和增強行業自律性等措施,監督進出口企業的守法經營情況,以保證紡織品進出口企業內的公平有序競爭;同時提高專業市場的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建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行業自律機制,要求企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并進行相關指導,提高企業對社會責任體系的認識,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維護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利益和形象。
3、推進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與國外同行的合作交流
我國的紡織企業與發達國家比較在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開展紡織企業特別是進出口紡織企業與國外同行之間的交流活動,擴大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交易渠道,提高國際競爭意識。
4、建立紡織業檢測機制,制定市場準入標準和認證體系
面對歐、美、日等主要貿易伙伴的產業政策、反傾銷政策等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帶來的種種不利,逐步建立起紡織服裝的監測系統,對一些重點產品的出口數量、出口價格、出口國別和地區及時發布,幫助我國紡織企業正確認識市場前景,確定發展方向。外貿經營權由審批制改為登記制以后,國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規范企業貿易行為越來越少,紡織商會要根據國際紡織品市場需求情況和外貿敏感度對紡織服裝行業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產安全、產品質量、環保、勞動保障等情況,在商務部支持下,聯合有關部門和專家制定國際上認可的行業標準,規范企業行為,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然.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現狀及對策分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2]解全明.淺談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現狀與對策[M].深圳:深圳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