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要】本研究在綜合分析浙江省屬產品對外貿易情況尤其是出口情況的基礎上,分析該省水產品出口和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結合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和浙江省水產品出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針對性的合理化建議,因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或可對其他地區相關產業和企業的海外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浙江省水產品出口 品牌 貿易壁壘
浙江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經濟發展水平也居于全國前列,這些都為該省水產品出口的發展提供了優勢條件。新時期的水產品經濟發展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浙江省必須對國際國內經濟的新環境做出適應性的調整,為了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實現本地區水產品出口的發展,浙江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推動漁業及相關貿易企業打開國際市場,彌補現存產業的不足,不斷提高水產品外貿產業的實力和水平。浙江漁業及相關貿易企業在海外市場進入中表現出比較強勁的勢頭,在我國水產品出口的海外拓展和經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浙江省水產品出口現狀
(一)出口規模擴大
浙江水產品在港澳臺地區、韓國、日本、西歐等國家非常受歡迎。水產品出口一直是浙江水產品銷售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浙江水產品出口產量從2006年到2013年明顯下降,從2006年的5.5萬噸下降到2013年的2.86萬噸。2013年出口量雖同比下降,但是出口額卻上升,是由于海參等海珍品出口比重增加所致。2014—2016年,該省水產品出口的水產品保持了較高質量,產品合格率達99%,面向俄羅斯、泰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水產品總量有所提升,與此相對的是對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的出口呈現出一定的下降。2014—2016年,浙江省水產品出口貿易進一步大發展,累計對外出口水海商品金額分別為129.24億元、165.27億元和168.41億元。
(二)出口地區集中
浙江省水產品主要面向日本、韓國、美國和西歐,這些地區所占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三。在2015—2016年2個財年中,浙江省水產品流向日本的比重越來越大,從34.2%增長到38.3%,另外三個地區的比重有一定程度的下落分別從23.2%、20.3%和16.6%下降到21.7%、19.3%和15.3%。從產品流向的地區差異可以看出,傳統的市場在小幅度的萎縮,比如說美國,這種局面的出現于美國對中國水產品養殖和貿易企業實施的技術和環保壁壘有著內在的關系。西歐地區的相似性下降,也說明世界發達地區對產品在技術和環保方面的性能要求更加嚴格。
(三)出口結構單一
浙江省水產品的產品結構不平衡,在眾多出口產品中,僅新鮮水產品就超過了市場83%的份額,而更能代表技術水平的高附加值、深加工的產品份額太少。浙江省水產品的出口主要優勢還在于養殖和生鮮貿易,這種環節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但是真實的收益并不是很大。另一方面,水產品深加工層面的產品和環節較少,可以說浙江省的水產品依然沒有上升到較高的層次,這種依賴勞動力的加工模式無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因此不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
二、浙江省水產品出口的對策分析
(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從水產品出口的市場分布看,主要以香港、美國和歐盟為出口市場。雖然浙江省水產品的出口結構是在不斷的優化過程中,但是其產品結構還是相對單一的,市場分布也比較集中,同時由于加工貿易在浙江省的水產品出口以加工貿易為主,因而必須要對現有的水產品產品結構進行相應調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調整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因為浙江省水產品出口結構的調整,還受到浙江省宏觀綜合發展等多種因素制約。實現浙江省水產品出口的國家和地區的地域范圍的擴大,必須要對市場進行相關的界定。例如按照地區進行劃分,市場可以細分澳洲市場、美洲市場、亞洲市場等。按照國家進行界定,可以細分為美國市場、德國市場、俄羅斯市場等。按照產品的流動方向來看,又可以細分為進口市場、出口市場、依據商品形態的不同又可以劃分為技術、勞務市場,產品市場等。市場的多元化必須要達到立體的多層次。在多元化戰略的實現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努力實現量上面的快速增長,也應關注品質的提升,也就是市場要進一步的細分。
(二)重視品牌建設和營銷
浙江省現有水產品相關企業要積極實施“品牌帶動戰略”,積極立足于企業優勢,開發優質水產品自主品牌,提升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首先在機制體制上,要健全品牌培育機制,加大對于品牌產品的認定力度,政府要積極鼓勵水產品相關企業的品牌建設,對于水產品相關企業從貼牌生產到品牌建設的轉變要給予足夠多的支持。其次要積極學習國際品牌的建設經驗,鼓勵有條件的水產品相關企業積極向國際一線品牌學習。再次是在自主品牌產品的推廣上要進行適當的關注,對于擁有自主品牌產品的水產品相關企業,積極通過上交會、廣交會等平臺進行相應的宣傳和推介活動,鼓勵企業走出國門參加更大規模的國際展覽。最后是鼓勵在國內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不斷提升企業及其品牌和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通過海外營銷渠道的建設,將國內的水產品自主品牌變為國際自主品牌,從而提升浙江省水產品相關企業在海外的整體競爭水平。企業要更加注重現有品牌的擴展以及水產品自主品牌的建設力度,不能僅僅停靠在某一點的建設上。
(三)培養和引入高素質專業人才
為了填補浙江省水產品出口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缺口,相關企業一方面可以從國際人才市場引進經驗豐富的人才,尤其是目標市場所在國家的貿易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通過定期的培訓和考核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有規劃、有步驟的培養一批能力強、水平高、視野寬的行業經營人才和專業人才。此外,建立行業交流平臺,利用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建立符合行業發展要求的交流和溝通渠道,比如微信平臺、微博、QQ等;行業內部建立完善的“老”“中”“青”人才發展梯隊,鼓勵和支持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突出的“老”“中”型人員提攜后進,促進整個行業知識體系的更新和發展。鼓勵從業人員不斷更新知識體系,結合具體的工作為自己充電,加強對外語的學習,在能力范圍內多掌握幾門外語。此外,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不能忽視對職業道德的學習和涵養。
參考文獻:
[1]韓別特.中韓水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及比較[J].科技展望,2017,27(27):240-241+243.
[2]王義魏,劉志雄.中國與越南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問題的實證研究[J].世界農業,2017,(08):67-73+250.
[3]王新華,胡怡華,王銳.我國水產品出口發展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J].價格月刊,2017,(03):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