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蘭若
【摘要】當前經濟發展速度增快,企業需要應對充滿變數的市場,為了提高經濟收益企業則需大力關注內部審計工作。當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還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問題,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包括主觀與客觀二個方面。本文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首先指出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出現風險的原因,并針對這些風險研究如何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以達到企業健康發展最優目標。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風險 成因 防范策略
近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迅猛,市場經濟體系日益完善,涌現出大量組織形式不同的企業,同時也出現了大量新型企業管理模式。所有企業在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時,經營活動中不斷產生各種風險,而企業只有實現規范化管理才能促進自身健康發展。在這種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因審計內容不斷增多、審計范圍不斷擴大、審計對象日益復雜,而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應對內部審計風險,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水平成為擺在企業管理者與理論研究者面前的主要任務。
一、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內部審計部門不具備較高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要想收到較好的效果則需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部門、配備高質量人才,但自當前企業中的設置來看,大多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不能獨立開展工作。如在大量企業當中,內部審計部門從屬于財務部門領導,或與財務部門處于同等地位,內部審計人員不但要承擔繁重的審計工作,而且還需兼任其他財務崗位,如負責記賬、擔任出納、保管等,所以要想正確評估企業的財務狀況則面臨著諸多困難,出具的審計意見也不具備有力的理論支持。甚至有的中小企業內部不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屬于相同機構。
(二)客觀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化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一日千里,而且社會形勢日益復雜,經濟業務類型、性質復雜多樣,傳統會計核算業務已與時代需求不相適應。而在應對剛剛涌現的新業務時,制訂標準往往還需一定的時間,只能依據有關規定將其暫時歸為其他種類,因此存在著大量不同意見。自審計內容方面進行分析,現代審計承擔著被審計部門財務收支狀況的審計職責,而且也要嚴格審核其各項投資的收益情況:再有,不但要及時評估被審計部門的經營情況,而且也要全面考察其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健全,由于審計內容過于復雜,因此內部審計人員要想出具規范的審計結論面臨著諸多困難。
(三)信息化發展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各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大多應用財務軟件來完成,財務管理模式與傳統方式存在較大差別,所以對內部審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審計環境與工作切入點也會發生明顯變化。如財務數據的審計,當前各個企業全部使用財務軟件來收集財務信息,錄入人員只負責各個數據的輸入工作,財務軟件則會自動生成財務報表。但如果企業利用改變記賬或口徑的做法,那么則會呈現不同的會計信息,特別是財務報表。在這種形勢下,必然會給內部審計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其只有掌握系統定義原則才能確定數據標準。
(四)內部審計方法不能及時更新
雖然當前大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均以采用了抽樣技術,但審計人員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卻存在著大量不合理行為,全部依靠H己的審計經驗確定樣本規模與評價結果,這種抽樣常常會導致重要問題被忽略,造成嚴重的審計風險。第一,有的企業當中不具備合理的內部審計制度,內審部門在開展工作時不制訂審計計劃與審計程序、不進行審計復核,審計工作底稿不完善,只記錄審計T作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全面反映整體審計工作過程,因此審計復核與審計質量得不到保障。
二、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管理制度
企業在設置內部審計部門時要做到下面二點:第一,保證具有較高的獨立性,內部審計部門在人員設置、經費使用、人員薪酬等方向要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審計職能不得與其他職能}昆合在一起,任何部門或個人不得干預審計人員工作,審計工作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第二,要具有較高的權威,內部審計部門具有較高的組織層次,擁有的權威則越明顯,其審計工作發揮的作用就越顯著。因此要求各個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統一的內部審計部門,在機構職能與人員配備方面等同于會計委派制,即上級單位向下級單位指派審計人員,同時設置內部審計部門,此部門完全服從上級領導,同時上級單位負責發放下級單位人員的工資,下級單位工作人員不得干預所有內部審計行為。以此種設置為標準,各單位可以依據級別不同逐級進行委派。
(二)及時制訂操作性強的內審方案
通常情況下,開展審計工作首先要制訂完善的審計工作方案,尤其是遇到經營規模較大、經濟關系較為混亂、不能實行內部控制、不具備財務基礎、經濟收益忽高忽低、審計工作不能正常開展的被審計單位時,更需制訂合理的工作方案,從而推動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這種形勢下,為了防止出現審計風險,社會審計部門不可能參與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企業內部審汁部門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態勢,保證審計工作收到較好的效果。因此,內部審計人員要準確確定審計風險,一旦發現審計風險較大的單位,則需全面考慮主審人員設置、力量設置、時間安排等諸多因素,
(三)及時引進先進內部審計方法
在過去較長時期內,內部審計工作一味應用賬面導向審計與系統導向審計模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上述審計模式已脫離了時代要求,當前已經出現了與現代審計需求相一致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風險導向審計是在審計工作中引入風險概念,其利用全面衡量與評估審計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從而明確審計風險是否會對財務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其主要引入分析性復核方式,不但全面評估企業內部存在的控制風險,而且深入研究涉及風險的各種因素,從而明確測試重點。最近幾年,風險導向審計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并迅速被推廣到社會各個領域當中,其關于風險的評估貫穿于全部審計過程,這一先進做法將會對將來審計工作的發展起到導向性作用,我國大量企業也先后引入了這種審計模式。
(四)解決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化發展對內部審計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各個企業要著力推進審計信息化發展,及時制訂與信息化發展相適應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從而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化運行,及時購置高質量內審硬件軟件,配置高質量網絡系統,著力開發審計軟件功能,使其與內審工作創新相適應。企業還需定期檢查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情況,利用實地觀察、詢問有關人員、檢查系統日志,測試信息系統的控制性能等方法明確控制重點,保證內部控制體系的日益完善,有利于防止出現審計風險。
(五)有計劃有目的的應用內審外包
內部審計外包也是內部審計的一種手段,指的是將內部審計T作的全部或一部分委托外部專業部門開展內部審計的一種管理手段。當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涉及的范圍逐步擴大、審計工作越來越復雜,而利用內審外包的做法可以有效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專業化程度,可以及時發現企業內部處理各種經濟業務與制訂組織流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之處,同時也可以幫助企業白社會角度全面審視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風險,可以有效防止出現審計風險。當前,企業在利用內審外包過程中,要求首先深入研究自身實際情況,要結合自身特點采取最為合理的外包形式,如全部外包、合作審計、審計咨詢、協力式外委等。內審外包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企業還需及時制訂應對方案,全面監督并管理內審外包項目開展的全過程,保證內審外包質量,涉及企業機密的信息,要求外包單位必須保密。
三、總結
總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存在著諸多風險,其成因涉及大量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而及時結合國家政策與市場環境制訂預防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風險控制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審計質量具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務必要引起企業董事會與領導層的重視。為了有效防止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出現,可以利用制訂完善的內部審計管理制度、制訂內部審計方案、制訂內部審汁程序、提高內部審計工作適應性、引入內審外包等各種做法,推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使其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雪珍.對集團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現狀、成因及防范對策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6(17):302 -302.
【2】郭銘.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成因以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2):43 -44.
【3】石萍萍,王宏,趙成柏.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建議【J】.財政監督,2017(21):83 -86.
【4】林朝明.施工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與防范探析【J】.會計師,2017(3):54 -55.
【5】李曉樵.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及其對策淺析【J】.會計師,2015,No.214(7):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