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健紅
【摘要】課堂設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與技巧,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層次了解課堂設問情況,深化課堂設問環節,有效誘導班級學生“發現、思考、解決”問題,在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同時,提高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闡述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設問的技術。
【關鍵詞】中職 語文課堂教學 設問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0-0062-02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是否成功和課堂設問情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中職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深層次思考、分析設問環節存在的問題,巧用設問技術技巧,設置多樣化的課堂問題,將教學各環節環環相扣,催生高效語文課堂,順利開啟班級各層次中職生語文興趣之門,科學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有效設問的必要性
在中職階段,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鮮明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特征,也是對中職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文明、遠大理想等教育的重要學科,為此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要實現這些目標,課堂設問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因為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設問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意識,有效引導各層次學生學會“思考、表達、交際”,主動準確理解并把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知識結構層次,在多樣化教學問題情境中,深入挖掘自身各方面潛能,高效應用語文知識,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應用實踐能力。同時,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有效設問利于教師隨時全方位了解教與學情況,及時優化教學各環節,促使教與學活動有序開展,最大化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實現素質教育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的目標。
二、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設問的技術
(一)趣味設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課堂設問,將其放在課堂教學目標中實現,教學任務完成等重要位置。教師要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趣味化設問,增加課堂教學趣味程度,順利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例如《石縫間的生命》一文,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在講解課文內容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巧妙引入到課堂中,在動畫、音像等作用下,將靜態的課文內容動態化,再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實際,選取他們熟悉而感興趣的和課文內容緊密相連的課外素材,和多媒體作用下的動態《石縫間的生命》課文知識點有機整合。隨后,教師可以圍繞課文內容,從學生的趣味點出發,設置趣味化的課堂問題,提高課文教學趣味性,有效激起學生探索欲以及求知欲,主動參與到課堂趣味化問題探討中。在此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和課文主題相關的問題趣味化:石縫間的生命指的是什么?它們如何在石縫間生長的?你們見過石縫間的生命嗎?它們有著怎樣的精神?石縫間的生命對我們人類如何體現生命價值有何指導意義?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索和課文主題相關的問題,實時把握課文作者采用的象征這一寫作手法,借助石縫中的生命來象征身處逆境的人的拼搏精神,尤其是對頑強生命力歌頌的這一主題。以此,讓學生在關注自然、社會的基礎上,學會關注人生以及人性,深刻思考人生價值以及重要性,在無形中使其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到語文教與學中,科學而輕松學習語文課文知識,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文教學設問有效性。
(二)把握設問難易度適中與適度,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課文內容為媒介,以學生為導向,高效設置課堂問題,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中,要堅持適度的原則,動態控制課堂設置的問題總數量,避免過多或者過少,這是因為一篇語文課文可以設置的問題并不單一,體現在多個方面,但課堂教學時間并不是毫無限制的,有限課堂教學時間的高效利用直接和課堂問題的適量適時緊密相連。以教學《我的母親》為例,這篇文章是老舍為紀念母親而寫的。1942年老舍的母親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飽含血淚的筆寫了《我的母親》來回憶自己的母親!全文通過對母親一生經歷往事的回憶,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親:她勤儉誠實,做事認真;她樂于助人,不怕吃虧;她處事有度,軟中有硬;她善良堅強,對子女充滿深厚的感情。因此,教這篇課文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圍繞課文重難點內容,把控好設置問題難易度,科學設置難易度適中的課堂問題,符合各層次學生已有的語文水平,以便于學生解答基礎性課堂問題。比如,作者老舍的生平,有哪些重要的作品?在你的生活中,在與母親的相處或交談中,是否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隨后,教師可以堅持“層層遞進”的原則,從學生語文能力素養入手,逐漸增加課堂課文問題難度,利用難易度不等的課堂問題來理解課文:本文記敘了母親一生的哪幾件主要的事情?本文的記敘順序是什么?母親有哪些性格特征?作者對母親家世的敘述在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通過這些難易適中,由表及里的提問,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思考到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從而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贊頌、感激和懷念之情!不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毫無目的地設置設問,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有效誘導學生思考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情況,提出針對性問題。提出問題之后,教師要多層次組織學生深層次思考,在共同探討、分析與解決課文問題中,準確理解課文重難點知識,準確把握字里行間課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層次化設問,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中職學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在語文課堂有效設問中,中職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關注每位學生成長,實時發散各層次學生思維,在不斷“懷疑、求知”中獲取新的知識,實時促進各層次學生能力發展,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以《學會感恩》為例,這是一篇議論文,目的是培養中職學生的感恩品德。課前教師可以設置情境問題: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我們感恩的事情,我們該怎樣學會感恩的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分層教學法落到實處,注重層次化設問,促使課堂設問具有鮮明的梯度化特征。1.聯系日常生活,說說生活中關于“感恩”的事例。2.解決課文生字與生詞方面的問題,歸納各段落講述的主要內容。3.仿寫和改寫段落中精彩句子。4.鑒賞課文重點段落中關鍵性句子、寫作特色等。在設置好課堂問題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鼓勵班級不同層次學生參與到“學會感恩”課堂問題的提出、探討、分析、解決等環節,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意見。教師要采用多樣化評價方法,從課文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等方面入手,客觀評價班級各層次學生課堂問題回答情況,進而,實時把握各層次學生對該篇課文知識點掌握情況。隨后,教師進一步設置層次化課堂問題,通過“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感恩?感恩的價值與人生成長有何關聯意義?”等問題引領各層次學生深入思考,深層次解決和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教師還可以選取課文具有代表性的“學會感恩”素材內容,結合課文知識點,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對班級學生進行隨堂測試,在實時解決課堂問題中,深層次理解課文內容,有效鞏固的基礎上,順利促進語文能力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課堂設問意識,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高效設置課堂多樣化問題,構建全新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解決課堂問題中,完善構建的語文知識結構體系,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更好地彰顯語文課堂有效設問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巖.中職學校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技巧淺議[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2):278.
[2]樊永祥.“藝術性提問”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技巧[J].成功(教育版),2011,(14):118.
[3]李萬軍.幾種解決中職語文教學目標存在問題的辦法——中職語文教學目標的建議之二[J].課程教育研究,201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