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與婷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用于現代企業的發展需要?;诖?,本文就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企業財務管理進行探究,首先就企業資金使用效益低、企業成本意識弱、財務風險意識欠缺等突出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根據現代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切實有效的管理建議,幫助企業提升財務管理的水平,更好地適應當前的市場經濟新形勢。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 資金使用效益 財務風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運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外部壓力。企業如果想要在環境復雜的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須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以此擴大企業的規模,保障企業持續穩定運行。要達到這一目的,企業必須提高內部財務管理的意識,緊跟時代新潮流。但是從現階段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來看,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研究財務管理新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新形勢下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益較低
就企業的資金投入來看,主要有兩部分來源,一部分來源于企業自身,另一部分則來源于國家。近年來國家雖然對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大量的資金扶持,但畢竟是杯水車薪,因此企業必須加強財務管理,但是就當前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來看,很多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益低下,往往出現一部分資金投入剩余,而另一部分則赤字的現象,嚴重阻礙企業健康發展。
(二)企業缺乏成本效益的意識
受到我國企業體制影響,很多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出現“吃不消”的情況,無法很好地適應當前的環境,缺乏科學的財務管理意識和手段,在企業運營方面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一味依靠國家的扶持和幫助,導致企業流動資金欠缺,成本效益低下。
(三)企業缺乏財務風險的意識
當前很多企業都嚴重缺乏財務風險的意識,對內部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仍然沿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導致多部門都依靠有限的資金進行運營,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質量。一些企業為了應付各項經費的開支,甚至出現赤字現象。
二、新形勢下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合理建議
(一)增強財務管理的創新意識
現代企業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要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獲得較好較快的發展,企業必須注重發揮自身特色,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特色的財務管理模式。要達到這一目的,企業必須增強財務管理的創新意識,融入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制定具有戰略性的財務發展目標和計劃。首先,企業要對財務管理的目標進行創新。例如某企業緊跟當前知識經濟的潮流,將傳統財務管理目標中的企業價值最大化轉變為知識人才最大化,努力構建優秀的人才培養和交流環境;其次,企業要對財務管理的內容進行創新,例如將資金資本向知識資本轉化,以經濟要素作為企業內部利潤分配的新模式等;第三,企業要對財務管理的手段進行創新,拓展企業經濟活動的空間和范圍,例如充分互聯網平臺,做到企業財務透明化、管理公開化,從而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
(二)對財務管理的制度進行完善
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對企業健康運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形式進行規范,并保障企業各項運營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必須對財務管理的制度進行完善。首先,企業要從整體利益出發,構建宏觀的財務管理制度,確保每一部門的資金運行都受到制度的監督和制約,并且能夠在宏觀調控的作用下達到高效益的分配和利用;其次,企業要對內部監管機制進行完善,通過制定相關制度,加大對內部監管的力度,嚴厲杜絕出現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現象。例如在企業內部實施分層分權管理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對管理權和監督權進行下放,從而提高基礎工作的效率。另外,要注重企業基層職工的力量,通過激勵機制,動員職工參與到財務監管工作中。
(三)增強財務管理的風險意識
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既給現代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較大的風險和挑戰,在這此情況下,企業必須不斷增強財務管理的風險意識,從而降低企業發生運營風險的幾率,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針對這一問題,企業必須轉變財務管理的發展理念,堅持高效的信息觀念和理性的風險觀念,例如對互聯網進行高效利用,通過網絡平臺建立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建立全面的財務管理數據庫,對各項信息進行收集和匯總,根據財務風險數學模型對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對企業未來的經營管理做出可靠參考,避免不必要的風險發生。
三、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企業財務管理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針對當前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研究可得,增強財務管理的創新意識、對財務管理的制度進行完善、加強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管、增強財務管理的風險意識能夠有效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希望本文可以為研究新形勢下的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有效措施的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麗.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企業財務管理[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20):298.
[2]唐召斌.新形勢下如何提升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2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