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建議。
【關鍵詞】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02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者,經歷了我國近幾年合作教學在工作中的實踐和應用,切身體會到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在一線教學過程中的矛盾和與困難。怎么樣才可以讓合作教學這種的先進教學方式能讓國人認可和應用,怎么樣才可以讓這種教學方式在我國的課堂上充分發揮出先進的功效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內容,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這幾年合作教學在教育一線工作中的現狀,找到合作學習應用存在的問題,提出“合作教學”幾點建議。
一、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1.合作學習是語文學科發展的需要
在我國近代小學語文教學的歷史長河中,有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還有講讀式的教學方式,再者就是目前一線工作的教師常用的情感教學方式。我國目前的現狀是一線教育工作者只著重觀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常常忽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了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觀,必須重視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改變原有忽視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教學模式。
2.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對于當代學生影響最大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同伴與同伴之間的學習關系和學習氛圍。身為幼兒的小學生正是在身心都在發展的黃金時期。有著伙伴與伙伴之間的游戲需求,好動并且非常活潑,有著非常強烈的求知欲,同伴與同伴之間的游戲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游戲的氣氛中學習,提高成績就會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3.合作學習提高小學教師素養,培養小學生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
合作學習是當代創新的教學方法,身為一線教育工作者要貫徹研究這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從而提高自身教學理論水平,提高當今小學教學老師的總體水平。合作學習,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深入的探討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對當今教師的素養知識儲備務必提高,工作在一線的在職教師,要不斷的自我更新,主動學習儲備自身的知識面,做到教到老,學到老。
二、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的存在問題
1.監督指導缺失,評價準標模糊
合作學習的課堂是以多邊互動的方式進行的。有些教師還是對合作學習的教育方式理解的不夠全面,認為在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就是新課改所倡導的內容,忽視了合作學習中教師的重要作用是指導學生和監督學生,小學生的課堂學習環境決定了兒童需要老師的指導范圍和監督程度
2.濫用或極少利用合作學習方法
合作學習方法是我國新課改倡導的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面對這種新理念的教學方式,在我國目前的教學現狀里,存在兩級分化的趨勢,一種是濫用,一種是極其少的使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使用,是有條件的,不能盲目的應用在每一堂課上面,不能盲目的應用在每一個,課本的知識點上面,這樣的想法是對合作學習的誤解。
3.流于表面的小組合作形式,缺乏真正的合作學習
首先,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存在誤解。許多老師都會認為,當小組討論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共同學習時就是合作學習。其實不然,合作學習除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有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學習小組內的互動和學習小組和學習小組的互動,在職教師沒有明確掌握合作學習的意義,就會出現“偽合作學習”現象的產生。
三、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建議
1.提高教師自身素養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才是合作學習的總組織者和總執行者,沒有教師的規劃和指導,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就不會存在的。以此得出結論,教師的自身的知識儲備及素養,是合作學習能否貫徹實施的關鍵所在。合作學習是一種創新的與國際接軌的教學方式,在職教師要深刻的領悟,加深自我提升,并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充分的運用它。
2.掌握合作學習操作方法,提高教師操作技巧
合作學習的能否實施,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和指導。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怎么貫徹落實合作學習的主導思想,尤為重要。針對于每一個環節與環節之間的上下連貫,每一個環節具體的操作時間,依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合理的分配好關鍵點和主次點,做到整體的教學框架有一個具體的掌控。
3.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和支持
實際學生的積極參與才是合作學習的主體。因此,關于學習者的參與也就作為了合作學習能否真實落實的重要因素。教學者對合作學的體悟程度,決定了學習者的認識高度。教學者要讓學習者明白,合作學習是一種受用一生的技能,教學者要在合作之前口述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學會合做才會學習到與別人溝通接觸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英.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上),2015(9):36-40.
[2]金葭.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J].山海經.2015 (14):64-67.
[3]邱媛.對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的探討[J].亞太教育,2015(19):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