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李
【摘要】基于社會經濟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以及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日益嚴重,隨著城鄉差異逐漸增大,我國現如今的農村與城市的養老服務之間所具有的差距越來越大。自改革開放以后,農村青年逐漸向城市轉移,使得農村養老模式開始基于各種現實因素的影響,實效性越來越低。本文將對新型農村養老模式現狀及對策加以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農村養老模式 現狀 對策 人口老齡化
引言:隨著各種例如:養老服務質量較低、資金不夠充足等問題的增加,使得社會養老模式基于相應制度的影響,無法發揮出較高的實效性作用,致使現如今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依舊較為突出。我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必須依照實際的農村人口老齡化現狀,對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進行合理研究以及解決,有利于促進我國人均經濟水平的提高。
一、新型農村養老模式現狀
(一)家庭養老模式
此類養老模式,主要指的是,使得農村老人于家庭中養老。其中,基于我國農村家庭,普遍具有的人口數量較多,且相互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導致現如今的農村居民普遍傾向于家庭養老模式,對其他種類的養老模式知之甚少或者一概不知。H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村已經發生了十分巨大的變化,但家庭養老于農村乃至全國人民心中的印象卻從未曾改變。其中,就現如今的家庭養老情況而言,農村家庭雖然確保了老人的基本生活,但基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等原因,通常情況下,多數家庭也僅可以為老人提供糧食,無法使得老人從心理以及精神層面上得到良好的照顧[1]。
(二)集體養老模式
基于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的養老模式也逐漸趨于完善,但各種農村養老機構的建設工作,卻由于經濟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始終缺乏實質性的進展。現如今,存在已經建設的農村敬老機構,所具有的生活條件較差等現象,其中的老人在冬天,只能依靠火爐取暖,對促進敬老機構的整體安全性提升具有不利意義。同時,基于集體養老模式缺乏合理的設計以及規劃等原因,使得農村土地資源遭到大量浪費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利用大面積的土地建設幾個條件較差的房屋,只供養幾個老人等。
二、優化新型農村養老模式的具體對策
(一)重視發揮政府的主導性作用
基于政府所具有的權利具有公共性,其不僅需要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以及使得各種社會現象不斷趨于公平化,也應著重于采取多種有效手段,為廣大的社會成員謀求福利。因此,想要優化新型農村養老模式,就應重視了解以及吸收其他國家中創設農村養老模式的成功經驗以及觀念,加大政府于社會保障中的投入力度。首先,政府需要通過加大政策以及資金投入力度的方式,幫扶農村中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并對愿意主動承擔照顧老人義務的家庭組織予以物質或者資金支持。
此外,國家有關政府也應以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現狀為基礎,對各項社會福利事業進行合理的組織,以促進其發展,并應通過加大力度實施農村敬老院建設,并著重于提升其中的軟件以及硬件設備質量的方式,確保敬老院中的老人可以擁有較高的生活質量,且應注重提升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同時,應盡可能的設計出具備較高實效性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有效激發社會各界從事養老福利事業的熱情以及積極性,,
(二)加設社會融資渠道
不論就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其在創設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過程中,均不可能脫離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及其所發揮的主導性作用。其中,世界中多數國家現如今,應用的均為工業救濟農業的方式,以促進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發展,而由于農村養老問題,具備一定程度的復雜性以及繁瑣性,因此,想要單純的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支持,促進養老保障事業以及養老福利事業的全方位發展,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需要通過吸收其他國家豐富以及成功的農村養老模式建設經驗的方式,為調動社會力量提供保障,以使得政府所具有的金融財政功能良好的發揮出來,并通過對政府的融資以及稅收職能進行合理調控、有效運用各種方式促進農村養老渠道不斷趨于多元化發展、以及要求各相關企業加大經濟補貼力度的方式,推進我國農村養老模式的建設進程[2]。
(三)優化傳統養老理念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腳步的加快,以及社會結構的不斷變化,農村青年所需要面臨的工作以及生活壓力不斷增大,使其無法擠出時間,對老人進行良好的照顧。因此,從現如今家庭功能日益下降的現實情況考慮,農村老人更應以子女的角度進行思考,力求可以降低子女所需要承受的壓力總和,適時的改良自身以及子女的傳統養老觀念。如,現如今各養老機構以及養老保險等已經成為了多數人的主要養老參考對象,其中,養老機構的主要特征包括:具有群居性以及多種類型的社交活動,可以使得老年人可以在享受生活樂趣的同時,得到良好的照顧以及關心。
但與此同時,現如今的多數農村老年人,依舊保留著以往的生活習慣,想要依靠自身的能力,對自己進行合理的照顧,因此,照比養老機構而言,其更傾向于家庭養老。所以,為了使得農村居民的傳統養老觀念得到快速改善以及優化,就需要重視創設出多種類型的農村養老機構,并著重于為其中的農村老人提供全面的物質以及心理照料,力求可以以不斷提升自身服務質量的方式,使得農村老人的養老對于養老機構的印象有所改良。此外,促進養老事業的發展指的不僅為,對老人的溫飽以及居住問題進行合理解決,也應在良好滿足其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基礎上,使得老年人也可以在建設和諧農村的事業中發揮出自身的實效性作用。
結論:綜上所述,對農村的養老問題進行合理解決,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更和諧、穩定的發展。基于農村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流動量的增大,使得農村養老模式不斷趨于社會化,是時代必要的發展趨勢,所以,對其進行有效的探究以及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焦花.山東省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模式選擇意愿及養老保障優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7.
【2】李俏,陳健.農村自我養老的研究進路與類型詮釋:一個文獻綜述【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98 -10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