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敏
【摘 要】目的:觀察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使用不同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甲強龍)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就診住院的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36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8例。對照組采用甲強龍靜脈注射,每天1次,每次劑量2mg/kg;試驗組采用甲強龍靜脈注射,每天2次,每次劑量2mg/kg。觀察2組患者在1個療程內病情發展的情況。結果: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高于對照組的7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較大劑量甲強龍對于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不同劑量;甲強龍;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2-00-01
支原體肺炎(MPP)是兒童時期肺炎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近期的研究表明其發生率為小兒肺炎的10%一30%,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不斷增高。支原體肺炎有易反復發作的傾向,且在臨床中發現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喘息發作密切相關。近年來重癥支原體肺炎(SMPP)的發病率顯著上升,且治療難度大,國外文獻有報道肺炎支原體引起閉塞性支氣管炎,致肺不張長期不愈的病例。
大環內酯類藥物是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但即使規范合理的應用抗生素仍有重癥肺炎發生。雖然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研究表明其發生與細胞免疫學反應有一定的關聯性。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已被應用于成人重癥及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對重癥患兒的療效研究較少。有研究表明使用潑尼松1mg/(kg·d)超過l周可減少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的發病率。事實上,皮質類固醇類藥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劑量、管理路線、持續時間)還未明確。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甲強龍)用于治療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仍處于起步階段,用量不明確的階段, 現針對這一狀況研究不同劑量的甲強龍用于治療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2015年 9 月—2017 年6月就診于我院兒科住院部的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 36 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8 例。患兒均符合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均伴有全身炎癥綜合征,肺部的病變遷延不愈,影像學檢查表現為肺部大葉實質的病變,3例出現胸腔積液,同時伴有其他器官受累。對照組中男 9 例,女 9 例,年齡 3 ~11 歲,平均年齡 7.33 歲;試驗組中男 10 例,女 8 例,年齡 3 ~11歲,平均年齡 7.32 歲。對照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靜脈注射,每天1次,每次劑量 2mg/kg;試驗組采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靜脈注射,每天2次,每次劑量 2mg/kg。觀察患者1個療程 3 周內病情發展的情況。
1.3 療效評價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主要是指體溫恢復,咳嗽癥狀消失,胸部影像學檢測完全恢復;好轉:臨床癥狀基本好轉,胸部影像學檢測病灶減輕;無效:臨床癥狀不變化甚至加重,胸部影像學檢測不變化甚至加重??傆行?=(痊愈 +好轉)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9.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應用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經過1個療程的藥物治療后,試驗組總有效率為 94.44%,高于對照組的7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2.2 不良反應
2組均無不良反應的發生。
3 討論
支原體肺炎是小兒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臨床表現為頑固性劇烈咳嗽的肺部炎癥, 因此,支原體肺炎,又稱作原發性非典型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已知能獨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目前發現的最小的原核生物,其結構簡單,僅由 3 層膜構成,無細胞壁,胞質內僅可見的細胞器為核糖體。支原體可引起體內的呼吸道及生殖道的感染。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是肺炎支原體,引發的肺炎主要是間質性肺炎或者毛細支氣管炎樣改變。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播,經過呼吸道感染,常變現為潛伏期較短,好發人群主要是學齡期兒童與青少年,多表現為發熱伴持續劇烈咳嗽且X線所見遠較體征為顯著。同時,該種病原體的傳播與季節相關,好發于冬春季。致病機制主要是通過其頂端結構進行宿主細胞的黏附,同時進行微管的插入,達到汲取營養、損傷細胞膜,繼而釋放出核酸酶、過氧化氫等代謝產生引起細胞的溶解、上皮細胞的腫脹與壞死。針對肺炎支原體的診斷主要依賴于分離培養與血清學的試驗。
近年來,支原體肺炎在臨床上愈來愈多見,其不僅侵犯呼吸系統,且累積全身其他多個系統,伴肺內、外并發癥和免疫紊亂,威脅患兒生命安全。本研究中的患兒均伴有全身炎癥綜合征,肺部的病變遷延不愈,影像學檢查表現為肺部大葉實質的病變,3 例出現胸腔積液,同時伴有其他器官受累。目前,兒童支原體肺炎的治療首選藥物為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但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即便合理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效果依舊不理想、甚至病情進展或遷延不愈引起反復咳喘,甚至支氣管哮喘,有報道稱最終需行肺葉切除的病例。因此,針對兒童支原體肺炎的患兒,據其發病機制尋找一種更優的、合理的治療方案非常必要?,F提出應用甲強龍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但由于其機制不清,導致劑量缺乏標準化。
甲強龍是一種中效 GCS,與 GCS 受體親和力高,有較強的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且對垂體軸的抑制及水鈉潴留的不良反應少。隨著作用機制不同,甲強龍發揮的效應亦不同。常規劑量甲強龍產生作用是通過基因調控途徑,即經典途徑,通過與其受體結合而調節相關基因的轉錄和蛋白表達,起效較慢。其效應時間在激素與胞漿受體結合至少 30min后才起效,并呈劑量依賴,隨劑量增加效應相應增加。在劑量 <24mg 時呈現明顯的劑量依賴性,24 ~80mg間依賴性減輕,>80mg 后無依賴性。沖擊劑量甲強龍作用機制是非基因調控途徑,其產生效應的時間在激素與胞膜受體結合數秒至數分鐘內即可出現,局部藥物濃度高,局部抗炎作用更強,可在短時間內顯著發揮其抗炎、抑制免疫作用。
本研究提出應用甲強龍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且采用不同劑量甲強龍治療,其結果顯示較大的劑量有助于該種疾病的治療(需謹慎使用),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 94.44%,高于對照組的7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使用較大劑量甲強龍治療重癥支原體肺炎能夠顯著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而且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崔賽男,谷麗,楊蓉,等.兒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與療效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2013.34(04):93—97.
徐紅.甲強龍沖擊療法治療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臨 床 研究[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8(10):72-73.
吳麗華.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的,lg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20):2715—2716.
潘學軍,黃小霏,古劉王,等.匹多莫德、孟魯司特及甲強龍聯合治療肺大葉實變性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5,3(1):53 -54.
秦立慧.不同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小兒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3(10):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