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佳 蔣亞嵐
【摘 要】目的:探討嚴重哮喘呼吸衰竭在治療的臨床效果,并總結其治療方案。方法:根據我院在2015年到2016年期間呼吸科室收治的嚴重哮喘引發呼吸衰竭的患者100例,作為此次研究的主要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方式,實驗組則進行無創傷機械通氣治療,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臨床中的各項生命體征和治療效果。結果:根據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分析和治理效果的綜合分析,兩組患者均在嚴重哮喘呼吸衰竭的情況下得到有效的緩解,其中觀察組以96%的治療有效率優勝與對照組的7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嚴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中無創機械通氣地采取會相較于常規措施在治療有效率、臨床癥狀改善等方面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治療;嚴重哮喘;呼吸衰竭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vere asthma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to summarize its treatment.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induced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treated in our respiratory department between 2015 and 2016.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each 50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out trauma.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ymptom analysis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effectively relieved under severe asthmatic respiratory failure, in which 96 % of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72 %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sthma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measures in treatment and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ment.
【中圖分類號】 R365【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03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我院2015年到2016年在呼吸科室收治的100例的嚴重哮喘引發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且患者在入院時均確診為嚴重哮喘引發的呼吸衰竭癥狀,患者年齡涵蓋27歲~78歲,發病時間一般在兩年到九年不等,相對來說病情較為嚴重。在此次研究的患者中,其在年齡、病程、性別等方面上都進行了數據分析和判定,均為構成統計學差異(P>0.05).
1.2 治療方式 對于兩組患者的治療,需要根據組別對其進行不同的治療方式。對照組的患者主要采用常規治療方式,而實驗組的患者則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過程如下:首先對兩組患者都需要在接診后進行24小時的生命體征監測,預防患者因哮喘發作造成生命危險的情況,由于小窗患者的發病機理,因此要求住院患者絕對臥床,保持呼吸的順暢,避免情緒和外界環境的刺激,保持各項體征的平穩狀態。其次,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藥物預防治療,遵醫囑注射氨茶堿、甲潑尼龍等其他抗生素藥物,并保持給予補液、電解質平衡等多種基本治療。最后,對實驗組患者進行無創傷機械通氣療法,保持十分鐘到二十分鐘頻率的同步間隙指令,配合適當的通氣和呼氣。
1.3 觀察指標 對于具體的臨床治療效果,需要對比兩組患者在動脈血氣、基本生命體征以及哮喘緩解程度等各項指標進行綜合數據分析,根據哮喘疾病引發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可以分為有效、顯效以及無效三種類別,需要具體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分析,再進行治療有效率的計算。
1.4 統計學處理 將以上患者的臨床數據歸入計算機中,采用SPSS19.0軟件包對所有臨床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卡方采用x2檢測。
2 結果分析
根據圖1中患者的各項治療數據,具體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比對結果如下:首先兩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沒有出現任何并發癥的感染以及生命危險;其次,對于臨床治療效果上,觀察組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6%,而對照組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2%,由此可以看出采用無創傷機械通氣法治療的患者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統計學具有差異性(P<0.05)。
3 討論
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成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的疾病,目前我國的哮喘病因還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還有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哮喘在我國屬于高發疾病,并且城市要高于農村,兒童高于青壯年,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變態反應是哮喘發生的本質,如花粉,螨蟲,海鮮,牛奶和蛋類等過敏的也會導致哮喘的發生,并且目前的醫學條件還不足以完全治愈哮喘,只能通過一些醫療手段起到預防和緩解的效果。嚴重哮喘可以引發患者呼吸衰竭,極有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本文主要針對嚴重哮喘患者引發呼吸衰竭時采取的無創傷機械通氣法治療效果的研究,通過臨床數據驗證了這項技術在臨床中具有的可實施性,因此,可以作為常規臨床治療手段,最大程度的緩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長度。
參考文獻
[1] 錢月華.急診治療嚴重哮喘呼吸衰竭100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23) .
[2] 程紅兵,葉青.急診治療嚴重哮喘呼吸衰竭45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5(25) .
[3] 范存永.嚴重哮喘并發呼吸衰竭急診治療的臨床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