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萍
【摘 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在子宮內膜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82例子宮內膜癌患者,數字隨機抽取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人文關懷,觀察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變化、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相比較對照組均明顯減少(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較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在子宮內膜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人文關懷;子宮內膜癌;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car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 In our hospital, 82 cases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February -2017 February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umanistic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verse mood changes,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ca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After nursing,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QOL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Humanistic car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of high value in the nurs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umanistic care; endometrial cancer; nursing
【中圖分類號】 R969.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062-01
子宮內膜癌在婦科是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導致女性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通常實施手術治療,且圍手術期實施合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1]。本文選取82例子宮內膜癌患者,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82例子宮內膜癌患者,患者均符合子宮內膜癌診斷標準[2],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數字隨機抽取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1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3-61歲,平均年齡(49.16±3.26)歲;文化程度:小學及文盲12例,初中12例,高中級以上17例;手術病理分期:Ⅰ期31例,Ⅱ期4例,Ⅲ期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3-61歲,平均年齡(49.05±3.1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文盲11例,初中12例,高中級以上18例;手術病理分期:Ⅰ期31例,Ⅱ期4例,Ⅲ期6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對比差異(P>0.05),可臨床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營養支持、健康宣教、功能訓練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人文關懷護,主要內容包括:①護理人員應全面學習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臨床特點,了解患者面對疾病可能產生的心理情緒變化。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個體心理情緒變化,予以患者針對性心理疏導,自患者入院就需予以足夠尊重,熱情對待患者,通過積極介紹使之盡快熟悉環境,且通過耐心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而且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通過合理語言,簡潔的對患者說明子宮內膜癌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及效果、注意事項等,使之對疾病有充分認識,消除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信心,以更為平穩的心態接受臨床治療。②定期舉行知識講座,可通過介紹與癌癥斗爭的患者故事,使得患者保持較為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樹立戰勝疾病信心,提高治癌知識了解程度,改善不良生活行為,使之保持生活的規律性,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健康飲食習慣,保持合理休息,積極健康的運動鍛煉,調整精神狀況,提高機體健康。③護理人員可通過了解患者經濟狀態,盡可能獲得家屬、社會支持,便于消除患者顧慮,使之能夠更為積極地配合治療。如有必要可將醫療開支情況不按時告知患者,避免其思想負擔增重,導致臨床治療受到影響。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談,消除其心理障礙,且鼓勵患者積極與家屬、配偶溝通交流,如有必要可對家屬講解患者思想顧慮問題,使之了解目前病人狀況,得到患者家屬的支持和了解。④術后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有效緩解其心理負擔。手術治療后,女性往往會對性生活充滿擔憂,所以應對患者及家屬特別說明手術可將患者腫瘤徹底切除,單純陰道、盆腔內的變化并不會導致性能力降低,而發生的一系列癥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自身心理無法適應而已??赏ㄟ^詳細講解,使得患者夫妻雙方顧慮得以解除,且使之了解手術治療后夫婦雙方需要如何正確對待性生活。尤其男性配偶應保持良好態度。在性生活中,單純強調性高潮并不合適,而且健康者的性高潮也會因年齡增長、藥物使用而發生變化。若由于疾病而無法得到滿意性生活,可通過擁抱、接觸、相互親昵等動作來展現生命存在的意義。正常性生活對于身心健康及生活美滿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婦女不可強求每次均可達到高潮,達不到性高潮也不必失望,可應用各種方式來提高性技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變化,通過抑郁自量表(SDS)、焦慮自量表(SAS)問卷調查分析患者情緒變化情況,分值越高說明患者不良情緒越嚴重。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通過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分析患者護理滿意度,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5分;基本滿意:70-94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基本滿意+非常滿意)/n×100%[3]。觀察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價量表(QOL),內容包括性生活滿意度、夫妻關系、生活滿意度,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錄入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驗證,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驗證,P<0.05說明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SDS評分對比并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相比較對照組均明顯減少,組間對比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較顯著提高,組間對比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數據見表2。
2.3 兩組患者QOL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QOL評分為(79.06±6.15)分,對照組QOL評分為(60.16±5.92)分,兩組對比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t=15.048,P<0.05)。
3 討論
子宮內膜癌通常出現在絕經后婦女群體中,尤其是一些面臨退休或已退休女性,往往會在精神上出現較大失落感,從而導致手術耐受性較低,使得手術存在一定風險。而且在術后化療階段產生的毒副作用,通常會導致患者在心理、生理方面出現一定的功能障礙。大部分子宮內膜癌患者無較為良好的預后,疾病病程較長,需要花費較多住院費用,而且很多患者費用需要子女承擔,從而使得患者出現一定的消極悲觀情緒[4]。而且隨著病程延長、患者年齡增加,子宮內膜癌患者在社會活動、自我照顧方面的能力逐漸下降,不良情緒例如孤獨、無助感等會明顯增加,尤其希望家屬子女能夠長時間陪伴照顧自己,但是近些年來,快節奏的工作生活及社會壓力往往導致很多人無法獲得足夠時間陪伴患者,只能予以一定的經濟、物質支持,從而導致患者得到的關心、照顧較少,尤其經濟稍差的家庭往往會認為慢性病患者是整個家庭的一個負擔[5]。所以子宮內膜癌的社會情感體驗及滿意度往往較低。子宮內膜癌患者在心理方面往往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在對腫瘤疾病恐懼擔憂的同時,還會因女性特征改變在家庭、社會方面承受一定的壓力。有的患者往往認為生理缺乏吸引力,無價值、無性功能會造成自身精神壓力增加,難以出現性興趣。有的男方會害怕傷害到妻子,或是擔心染上癌癥,從而導致性功能障礙更為嚴重。很多患者因了解病情嚴重程度后,往往會出現焦慮、恐懼、孤獨心理等,從而有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精神抑郁、輕生等情況發生。面對子宮內膜癌患者知識特點,實施合理的人文關懷具有重要意義[6]。
經研究可知,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相比較對照組均明顯減少(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較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了解患者心理問題,了解患者性格、人生觀、承受能力等,予以針對性的護理疏導,可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通過講解疾病知識、治療方法及效果等,可使得患者對于疾病及治療目的有充分了解,提高其治療信心。針對患者擔憂術后出現性障礙問題,應予以積極的心理護理,且使之了解手術并不會使得性生活受到影響,但是不良情緒等問題有可能導致性障礙。因此加強性生活方面的知識講解及心理疏導,可提高患者性生活滿意度,對于改善夫妻關系,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7]。
總之,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在子宮內膜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其生活質量,在臨床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雪松,康琳棣,張妍,等.子宮內膜癌Ⅲ期術后輔助放化療患者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6):3214-3216.
[2]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13-317.
[3] 龔智遜,徐英,徐晶晶,等.人文關懷護理對宮頸癌放療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7):2494-2495.
[4] 鄭楚燕,黃友瓊,林興娜,等.整體護理和人文關懷在子宮內膜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5,16(9):1122-1125.
[5] 譚章云,陸堅.子宮內膜癌診治的常見問題及干預[J].中華護理雜志,2015,18(6):797-799.
[6] 黃珺,劉義蘭,胡莉萍,等.針對住院患者人文護理需求實施全程人文關懷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3):1-3.
[7] 張欣.人文關懷在現代護理模式中的探索[J].當代醫學,2010,16(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