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谷強 劉勝花
【摘 要】 隨著大數據產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轉型為大數據公司。為促進大數據公司的健康發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文章從大數據公司的概念及業務內容等入手,剖析大數據公司因有著不同于傳統企業的復雜業務,在發展中不斷遇到新問題而更需要構建內部控制。基于大數據公司的業務特點及出現的問題,認為內部控制環境、風險控制和內控監督、信息與溝通等要素是公司內部控制的重點,應構建適于大數據公司特點的企業發展戰略、誠信的生態系統及文化理念、勝任大數據業務的人力資源戰略、實時風險防控和監督體系等內部控制策略。
【關鍵詞】 大數據; 大數據公司; 內部控制; 企業發展戰略; 人力資源戰略
【中圖分類號】 F239.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09-0126-03
一、大數據產業的國家戰略地位及業務范圍
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三次提到大數據:一是在總結過去五年來的政府工作時指出,大數據、人工智能加速了新舊動能轉換;二是在對2018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議時強調,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壯大新動能,要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等;三是在談到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時,提出“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食品藥品的監管效能”,這是大數據第五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已被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經過數年的爆發式發展,目前,我國大數據產業正在從起步階段步入黃金期。據國家發改委等權威機構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數據總量將會超過8 000億PB,占全球數據總量的20%,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超過8 000億元。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可以預測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將繼續迎來黃金期,推動各個行業的智變升級,在人類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大數據的概念
《大數據的沖擊》一書中將大數據通俗定義為“用現有的一般技術難以管理的大量數據的集合”,并廣義地定義為“大數據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它包括因具備海量、高速、多樣的特征而難以進行管理的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存儲、處理、分析的技術以及能夠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獲得實用意義和觀點的人才和組織。”因此,大數據這一概念不僅指規模龐大的數據對象,也包含對這些數據對象的處理和應用活動,是數據對象、技術與應用三者的統一。
(二)大數據公司的概念及業務范圍
大數據公司通常是指有獲取大數據能力的公司。現在已經具備獲取大數據能力的公司即數據型的大數據公司,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以及華為、浪潮、中興等國內領軍企業,這類大數據公司通常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涵蓋了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以及數據安全等領域。
目前,大數據公司的業務范圍主要涉及:一是為電商企業提供個性化推薦引擎的大數據公司,包括推薦引擎、分析引擎和營銷引擎等,覆蓋大數據全產業鏈的實現路徑[1]。二是大數據分析技術提供商,面向企業或者政府部門提供數據分析的結果。這類公司可以完整地實現大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為各大企業提供高端信息技術咨詢服務,還可通過構建一個數據資產分享和交易平臺把數據或信息作為資產直接進行銷售,面向個人提供基于數據分析結果的服務。三是為傳統企業提供大數據技術平臺搭建和大數據驅動的SaaS應用的大數據公司,整合高性能的計算和存儲能力,為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提供專業穩定的IT基礎設施平臺,實現大數據存儲統一管理,能夠幫助企業精準預測和構建用戶特征,搭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大數據運營體系。
可見,大數據公司有著不同于傳統企業的復雜業務,更需要構建內部控制。
二、大數據公司發展中遭遇的危機及內部控制的重點
(一)大數據公司發展中面臨的風險
隨著大數據應用的飛速發展,全球互聯網公司都在爭相轉型為大數據公司,互聯網企業對大數據陣地的爭奪熱度持續升溫,大數據公司在發展中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1.大數據公司發展中出現的安全與道德危機
第一,某些大數據公司利用掌控的數據不當獲利,如“大數據殺熟”的出現,既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帶來了消費者信任風險和危機。因客戶的大部分數據都在大數據公司中存留,公司通過掌控的客戶大數據信息獲得不正當的利益,暴露出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非對稱、不透明以及社會責任與道德底線考驗。
第二,信息泄露問題已經成為大數據行業中飽受詬病的問題。大數據公司中個人信息不斷發生泄露,引發了大量網絡詐騙的出現,眾多民眾因此被騙,造成財產的巨大損失或日常生活不斷受到騷擾,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第三,數據公司內部人員作弊。如阿里巴巴公司2016年9月中秋節內部銷售中發生了“安全部門的員工內網秒殺124盒月餅事件”。公司內部安全部門人員作為平臺規則的捍衛者,使用工具作弊觸及了誠信紅線而被阿里巴巴公司開除。
2.大數據公司的發展沖擊著公司的管理能力
大數據的運用沖擊著傳統的信息化服務企業,大數據將重塑傳統的信息化應用模式,導致死守傳統信息化服務的企業面臨著或消失或滅亡的命運。信息化企業分化在所難免,能適應變化的企業將融入大數據產業鏈條,不耐受者將退出歷史舞臺。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2020年全球數據使用量將暴增44倍,達到35ZB。隨著數據資源爆炸式地增長,大數據對舊有世界的顛覆性影響將堪比互聯網初降時所帶來的猛烈沖擊。具有數據采集、分析、處理、運營能力的大數據公司,將成為中國經濟推動力量中的新貴,但同時也在公司的發展戰略、管理理念、企業文化、人才管理、風險評估與安全防控等方面給企業帶來了空前的挑戰。
3.大數據公司發展中遭遇人才匱乏危機
大數據公司在不斷發展中遇到了人才匱乏危機。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對數字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國勞動力市場中的數字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擁有頂尖數字技能的專業人才和具備數字技術與行業經驗的跨界人才。據2017年11月清華經管學院互聯網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和LinkedIn(領英)聯合發布的《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人才與就業》報告中顯示,目前從事大數據分析和商業智能等深度分析職能的數字人才比例(3.55%)還不足4%,而且初級職位(55%)的就業者占到數字人才的一半以上,高級專業人員(28%)與管理人員(13%)的比例較高,但仍有提高的空間。
(二)大數據公司內部控制構建的重點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規定,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應當包括下列五要素: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針對大數據公司發展中遇到的上述風險,大數據公司內部控制構建的重點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內部控制環境方面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中內部環境類指引有5項,包括組織架構(主要涉及公司治理結構、組織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發展戰略、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等指引,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大數據公司應該在公司發展戰略、人力資源及企業文化等方面重點制定控制措施,以保證企業的順暢發展及其他內部控制的實施。
2.風險評估與控制方面
大數據技術使得效率提高和生活方式改變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安全挑戰已無法忽視。要充分評估大數據殺熟、信息泄露及公司內部人員失信等對公司產生的危害與風險,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確保企業健康穩定運行。所以,大數據公司在風險評估與防范方面也要重點控制。
3.對控制的監督方面
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檢查,也難以完美運行。因此,完善的監督體系是大數據公司內控順利有效執行的保障,大數據公司要把內控監督體系的建立作為內控構建的重點。
4.信息與溝通方面
大數據公司在信息與溝通方面應該更具有優勢,可以充分利用公司自身的技術優勢建立內部與外部的有效溝通渠道,保障公司順暢運營。
三、大數據公司內部控制的構建策略
大數據公司制定內部控制應該重點遵循及時性、針對性、發展性及有效性等原則,有效的內部控制構建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一)內部控制環境構建策略
1.構建適合于大數據公司的企業發展戰略
2016年7月,《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發布,明確提出2018年要形成統一的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大數據顛覆性地改變了經濟形態、國家治理和資源配置模式,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變革,其影響力遠遠超過當年互聯網公司崛起帶來的爆發式增長。未來在大數據領域最具有價值的事物之一就是還未被大數據觸及到的業務領域,這些領域是尚未挖掘的油井、金礦,以下領域將會給大數據公司帶來發展的機遇:
一是諸如云存儲市場。目前為企業的大數據提供安全保護和數據管理的技術與產品及為第三方大數據應用的數據存儲、安全和管理的工具市場空間足夠大,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而新型玩家并不多,會給初創公司提供很好的發展機遇。
二是數據的遷移與管理領域。隨著采用“云應用”企業大幅度的增加,很多大公司推出了分布式存儲方式的新型數據庫,這增加了使用者的管理難度,因而能為企業的數據提供相應的統一遷移與管理的產品也大有前途。
三是數據分析市場。數據分析能力是一個大數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既有數據又有分析能力的公司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大數據公司創新能力的競爭取決于數據分析水平,那些在數據分析及處理能力上占有超強優勢的大數據公司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四是數據挖掘領域。國內大數據公司對數據挖掘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數據挖掘技術發展緩慢,鮮少對模型和挖掘技術的研究。因此盡快研究數據挖掘技術并將其用于為眾多的商家和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必定可以在當今充滿競爭的大數據市場領域內占有一席之地并收獲巨大的商業利益。
綜上,大數據公司就是要針對市場做出全面分析后,從需求和發展的不同角度進行考慮,根據自身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進行市場定位,制定出適合自己公司未來發展的戰略。
2.構建誠信的文化理念
大數據痕跡的可追溯性、預判性等特征內嵌隱含的敏感數據及分析缺陷嚴重侵害了公眾隱私[2],助長了數據預判偏誤與獨裁的風險,導致公司缺乏公眾的信任,因此更為需要構建誠信的文化理念,捍衛公司誠信透明的生存基石。公司應建立一個持續不斷地進行完善的誠信文化制度和相應的獎勵機制,大力宣傳并樹立遵守誠信文化的典型;建立誠信文化理念,避免利用掌握的消費者數據隱私進行差別化的營銷或者服務,避免價格歧視以及出售給第三方數據實施犯罪等違法行為的發生;設立價值底線,避免對生命和財產造成危害的不符合法律及商業道德的行為發生;建立嚴格保密的廉正舉報平臺,方便消費者舉報員工的失信及不法行為,構建一個讓消費者及社會公眾信任的誠信生態系統及文化理念。
3.構建勝任大數據業務的人力資源戰略
進入大數據時代,傳統互聯網巨頭雖然坐擁大量數據資源,但數據要經過專業的清洗、建模、分析之后才能夠應用。因此,未來在大數據領域最具有價值的是擁有大數據思維的人才,這種人才可以將大數據的潛在價值轉化為實際利益。大數據公司必須儲備擅長處理數據的專業團隊,需要具有理論和實踐能力統一的綜合能力人才。所以,大數據公司構建勝任大數據業務的人力資源戰略是必然。
首先,公司要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招聘勝任的員工,并建立明確的組織架構和規章制度有序地管理、選拔和培養高端大數據人才。其次,公司的HR也要轉變管理方式,在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引入大數據的思維與技術,嘗試根據員工的行為數據做出理性的分析與判斷,從而更加合理地進行人力資源的配置與激勵[3]。HR利用掌握的數據分析等技能,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個體或員工數據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通過人力資源核算或人才測評分析等方法,真正體現人力資本概念[3],進行科學的人才決策及預測員工績效,并提前做好人力資源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