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 王秀華 張瑜 葛鳳麗



【摘 要】 高校網絡財務建設多年,但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僅限于做最基本的應用,沒有對網絡財務軟件的功能及應用范圍進行充分發掘。采用文獻研究法,搜集了2000—2016年公開發表的92篇高校網絡財務方面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發現雖然近年網絡財務研究的熱度不斷增加,但詳細介紹網絡財務具體應用的文獻極少。已有研究主要關注網絡遠程報賬和收費管理,預算管理研究有增加趨勢,其他財務管理與決策方面的應用極少。為彌補該不足,文章以Q高校為例介紹了網絡財務具體實踐流程,并指出未來高校網絡財務的發展方向,以期為高等學校利用網絡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高等學校; 網絡財務; 網絡會計; 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7;F27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09-0138-05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將互聯網與高校財務管理系統結合起來,發展網絡財務是緩解當前高校財務部門面臨的矛盾和困難的有效途徑。2007年1月15日,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第五部分提出大力推進高等學校財務信息化建設,創新財務管理手段,要求各高等學校全面推進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和網絡化以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信息質量[1]。如今10多年過去了,我國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情況如何?信息化建設與規定發布之前相比又有何變化?針對這兩個問題,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對2000—2016年共92篇高校網絡財務建設方面的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側面探查高校網絡財務建設基本情況及其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介紹Q高校網絡財務管理創新與實踐,并對未來高校網絡財務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一、高校網絡財務建設的基本狀況
(一)研究熱度呈螺旋上升趨勢
2000—2016年發表的“高校網絡財務”方面的文獻統計見圖1。
從圖1可以明顯地看出,“高校網絡財務”的研究熱度呈螺旋上升趨勢。2000—2007年時間段,高校網絡財務處于研究的初期階段,自2007年開始,受教育部及財政部聯合發文的影響,高校網絡財務研究的熱度逐漸增加,且在2014年達到研究的高潮,近兩年有所回穩。
(二)實際實施率低
本文通過分析每一篇文獻,根據文獻信息判斷作者單位是否已經實施網絡財務將所有文獻分為“實際實施”網絡財務和“建議實施”網絡財務兩大類,并對“實際實施網絡財務”的文獻是否“描寫實際操作流程”的情況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發現,在92篇文獻中,僅有23篇文獻明示或暗示所在單位已經“實際實施”了網絡財務,實施比率約為25%,而“實際實施”網絡財務的文獻中,僅有11篇文獻詳細地描寫了高校網絡財務實際操作流程,比例約為48%,詳見圖2??梢?,接近3/4的文獻依然停留在建議高校實施網絡財務的階段,而未關注應該如何實施網絡財務這一問題。
從圖2可以看出,“實際實施”網絡財務的文獻數量穩中略升,即2007年教育部及財政部聯合發文之后,表示已實際實施網絡財務的文獻數量略有增加,但增幅與研究熱度增幅相比較低,介紹實際操作流程的文獻數量更少。
二、高校網絡財務應用特點分析
(一)網絡會計方面
本文將高等學校網絡在會計方面的應用劃分為會計核算、網絡遠程報賬和信息披露三個流程。2000—2016年“高校網絡會計”方面的相關文獻中關注網絡會計核算方面的文獻數量統計見圖3。高校網絡會計方面的文獻研究表現出如下特點:
1.關注“網絡會計核算”的文獻數量不高,略有增長
從圖3可以看出,關注“網絡會計核算系統”應用的文獻數量除在2014—2016年波動較大外,一直處于平穩增長態勢,但整體而言,僅有28篇文獻提及網絡會計核算問題,不足1/3,相關文獻數量不高。
2.關注“網絡遠程報賬”的文獻數量增長快
從圖3的長虛線可以看出,近年來關注“網絡遠程報賬”文獻數量增長較快,尤其是在2009年以后,隨著高??蒲薪涃M投入的大幅度增加(詳見表1),高校報銷業務量急劇加大,傳統的財務報銷模式已滿足不了當前財務發展需求,報賬信息不對稱和報賬等待時間長等突出問題降低了學校財務部門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有些高校甚至出現了提前一天在財務部門門口排隊領號以便第二天可以報銷成功的現象,大大影響了教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在這一背景下,“網絡遠程報賬”的實現將有助于緩解這一現象,因而其學術關注度不斷上升。但總體而言,僅有25篇文獻關注網絡遠程報賬,占比27.17%。
3.“網絡手段信息披露”持續波動
從圖3可以看出,關注“信息披露或報表”的文獻數量長期呈波浪狀分布,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現,表明理論界對此的關注并不穩定??傮w而言,有19篇文獻關注該方面,占比20.65%。
4.專項研究多,系統研究少
2000—2016年已發表的“網絡會計”文獻中,39.13%的文獻中不涉及任何一項具體流程,僅是泛泛而談,有45.65%的文獻對單一內容進行了具體研究,涉及2項及2項以上內容的文獻僅占15%左右,可見,已有文獻更多的是專項研究,而系統性的研究不足。
(二)網絡財務管理方面
本文將高校網絡財務管理方面的應用劃分為網絡結算、工資管理、公積金管理、資金管理、收費管理、網絡預算管理、校園一卡通、科研經費管理、創收成本核算九個流程。從文獻研究看,高校在網絡財務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特點:
1.系統研究高校網絡財務管理的文獻少
2000—2016年已發表文獻涉及“高校網絡財務管理”具體流程情況統計見圖4。從圖4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文獻不涉及“高校網絡財務管理”任何一項流程,僅涉及一項具體流程的不足20%,涉及兩項具體流程的不足15%,涉及三項具體流程的不足10%,僅有極少數文獻涉及五或六項具體流程??梢?,高校網絡財務管理領域研究才剛剛起步。
從具體流程上看,研究網絡結算、收費管理和預算管理三個流程的文章數量最多,分別為21篇、17篇和13篇,而其余流程的研究相對較少。
2.“網絡結算”研究低速增長
2000—2016年發表的關于網絡結算方面的文獻數據統計見圖5。從圖5可以看出,近年來“網絡結算”相關文獻數量略有增加,但總體而言,共有21篇文獻涉及到網絡結算,占比22.83%。2007年“規定”出臺后,相關文獻數量略有增長,但增速不高。
3.“工資管理”及“公積金管理”研究少
2000—2016年發表的關于“工資管理”的文獻數量極少,共計8篇,占比8.70%;關于“公積金管理”的文獻數量更少,共計3篇,占3.26%。2007年“規定”的發布并未推動相關研究,詳見圖5。
4.“資金管理”研究幾乎停滯
2000—2016年發表的關于“資金管理”的文獻數量少,共計8篇,占比8.7%,且基本是在2007年“規定”發布前后6年內,自2011年起長期無相關文獻,直至2016年有2篇??梢?,“高校網絡資金管理”方面的研究幾乎處于停滯狀態,詳見圖5。
5.“收費管理”研究熱度相對較高
2000—2016年發表的關于高校網絡“收費管理”的文獻數量相對較多,共計17篇,占比18.48%,且2007年“規定”發布以來發表10篇相關文獻,可見研究熱度相對較高,且有一定的持續性,近年來有所波動,詳見圖5。
6.“校園一卡通”研究有減弱趨勢
2000—2016年發表的關于高?!靶@一卡通”的文獻數量共計11篇,占11.96%,比例不高,在2007年“規定”發布之后,只有2012年和2014年有一定的研究熱度,其余年份無相關研究,研究有減弱趨勢。詳見圖6。
7.“科研經費管理”研究熱度低
2000—2016年發表的關于高校網絡“科研經費管理”的文獻數量共計4篇,占比4.35%,比例相對較低,但2007年“規定”發布后,尤其是近兩年,研究文獻數量有所增加。詳見圖6。
8.“網絡預算管理”研究熱度逐漸增加
2000—2016年發表的關于高校網絡“預算管理”的文獻數量共計13篇,占比14.13%,研究熱度相對較高,且自2008年起研究熱度逐漸增加,有上升趨勢。詳見圖6。
9.高?!皠撌粘杀竟芾怼毖芯縿倓偲鸩?/p>
2000—2016年發表的涉及高校網絡“創收成本管理”研究的文獻數量共計2篇,分別發表于2005年和2010年,受限于各高等學校成本核算的不健全,運用網絡進行創收成本管理目前基本沒有實現,研究不足,但隨著高校成本核算的加強及創收的增多,與創收相關的績效評價等必然要求創收成本核算信息,未來有進一步研究的可能。
(三)網絡財務相關的其他方面
除網絡會計和網絡財務管理之外,高校網絡財務還有其他流程,分別為網絡查詢、網絡在線管理、網絡采購、網絡業績評價、網絡審計以及網絡安全問題等。2000—2016年各流程研究熱度比較見圖7。從圖7可以看出,研究熱度最高的三個流程是網絡安全、網絡查詢和網絡在線管理,分別占34.78%、25%和13.04%,其余流程研究熱度不高。
綜上所述,“高校網絡財務”當前的建設情況以及應用情況不太理想,與2007年“規定”要求尚有較大差距,10年來進展不大。問題表現在:(1)重“網絡會計”輕“網絡財務管理”及其他管理;(2)重內部資金結算輕輔助決策;(3)系統性研究缺乏。
三、網絡財務管理建設的創新與實踐
Q高校一直致力于發展網絡電算化建設,通過財務軟件的有效使用和有機結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優化了財務管理方式,財務管理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網上預約+投遞式報賬,開啟遠程網絡報銷新模式
財務人員將會計科目做好后臺設置。單位報賬員借助校園網平臺在系統中錄入報賬信息,預約成功的數據實時傳輸到財務賬務系統。會計人員將審核通過的單據自動生成記賬憑證。網上報賬系統將原來會計人員對原始憑證的審核、計算和錄入環節簡化為簡單的復核工作,大大減少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提了工作效率,規范了財務基礎工作。
投遞式報賬是基于網上預約報賬系統平臺延伸的一種新的報銷模式。經實踐證明,投遞式報賬能徹底解決報銷排隊問題,確保工作人員在安靜的環境下認真審核票據,減少了處理業務的環境壓力,提高業務處理的準確性,進一步提升了財務工作質量,使遠程網絡報銷成為可能。
(二)銀校直聯系統實現了無現金報賬和網上實時結算
銀校直聯系統是將銀行的專網與賬務系統和網上報賬系統有機結合,實現了無現金報賬和銀行匯款業務實時對接。匯款業務快捷高效,提高了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以上財務系統的有機結合實現了資源共享,避免了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啟用個人收入申報系統保證了信息傳遞的準確性
收入申報系統解決了傳統傳遞信息準確率低和審批效率低的難題,杜絕了電子版信息和紙質材料不符的現狀,減少財務人員審核風險。學校各單位錄入的發放信息,直接從財務工資軟件和學生收費軟件提取銀行賬號等數據,確保銀行信息的準確性。發放信息的電子數據實時傳輸到財務軟件,經審核制單后數據傳輸到銀校直連系統實時發放。收入申報系統實現了資源共享,確保了電子版信息和紙質材料的一致性,提高了信息發放準確性。
(四)完善網絡查詢平臺,提高服務質量
為了進一步完善網絡查詢平臺,將教工查詢和學生查詢模塊進行合并,重新設置了綜合服務查詢平臺。新的查詢系統便于老師及時查詢個人工資情況、公積金繳存、科研經費實時使用狀況和報銷差旅費的對私到賬信息。
尤其對于項目負責人,可以查詢自己名下的所有項目的基本情況。為了便于查詢,查詢系統可以按項目大類分為科研、預算、專項、基金和代管。按項目屬性可按個人、公共、全部來分類。每個項目可以查詢項目的收支情況、借款信息。對于科研老師可以通過科目匯總功能查詢課題的使用情況,并對照課題的預算書審查課題執行情況。查詢系統針對課題結題老師提供項目決算表和項目預算執行比例,保證了項目的合理支出和規范管理。
學生可及時掌握個人繳納學費情況,減少了師生到財務查詢個人信息的環節,提高了財務的服務品質。
(五)校園統一收費支付平臺系統,建立繳費管理新模式
校園統一收費支付平臺系統能實現“網上支付”,實現校園收費項目和業務的統一支付,實現統一收費、統一支付、統一查詢。校園統一收費支付平臺是對學費代扣系統的互補。在新生入學和每學期初,通過學費代扣系統完成新生和老生學費批量的實時代扣,對于部分因個人賬號信息有誤不能完成批量代扣的學生可以登錄校園統一支付平臺自助完成學費的繳納,保證了學生繳費及時性和準確性。
校園收費平臺除了能實現學費和住宿費的自助繳費外,還可以進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報名費、計算機考試報名費、版面費及校園一卡通圈存等其他自助繳費。學校還與支付寶等第三方簽訂了協議,學生可以通過支付寶實時完成校園一卡通的充值,方便快捷,真正實現“足不出戶、充值繳費網絡化”。
系統為校內外付費用戶提供完整一致的支付界面,用戶可以查詢所有應付項目和已付項目的狀況。財務處可以集中監管校內各類收費項目,實時查詢統計收費情況,并統一完成票據、財務憑證、銀行對賬等處理。收費部門可以經財務處審核后,快速發起、實施收費項目,實時監控收費狀態和進度。
(六)賬務系統和資產系統的有效對接,解決了資產對賬難題
資產管理系統與財務管理軟件的對接方式均采用“中間數據庫”方式,系統開發商確定好中間庫的表結構,然后進行數據的推接。在資產軟件中進行設備登記、價格變動、資產處置、部門調撥等相關操作,國資處審核提交后,同時寫入中間庫的“資產入賬信息表”從資產系統中會打印出驗收單,報賬老師持驗收單到財務處報賬。財務處在制單系統輸入單據號可調出此驗收單所包含的資產明細,自動生成憑證。憑證中保存著驗收單的“票據號”。通過Webservice向中間庫寫“資產對賬單”,國資系統調用這個表來更新它的入賬狀態。財務與資產系統對接,充分解決兩個部門的對賬問題。
四、高校網絡財務建設的發展趨勢
(一)依靠數字化校園建設平臺拓展網絡財務管理的渠道
財務軟件和科研管理平臺的對接,從合同信息、項目立項、預算管理、發票管理、費用管理、項目執行、項目決算等各個環節,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資料。教師可以隨時了解每一筆支出及預算的執行情況,避免出現經費執行與預算不相符的情況,影響課題正常結題,從而實現課題主持人、科技處及財務處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
預算管理可以采用網上填報的模式,這樣便于采集,有效控制數據錄入端預算數據的規范性,完成支出/收入項目的立項、申報項目模板下發、申報數據接收、審批和匯總,中期預算調整、預算控制、數據匯總統計和分析,向學校主要領導和部門負責人開放查詢權限,隨時關注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對預算的整體情況進行風險控制。
(二)引入電子審批制,以財務系統為核心整合高校各部門業務流程
憑證影像化和網上電子審批的結合,推動網上報銷業務的深度建設。憑證影像化系統是指以先進的影像管理技術為基礎,配合相關的系統硬件,將紙面憑證轉換成電子影像文件,具備自動建立索引、查詢、調閱、存貯等功能。項目負責人和單位領導可以依據電子憑證的相關信息,完成網上的電子審批,從而降低了審批成本,提高辦事效率和傳遞質量,增強管理的科學性和透明度,以適應在互聯網大潮下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新形勢。
進行全方位電子審批的前提在于高校建立以財務系統為核心的全職能部門業務流程的系統集成,將包括人事處的工資系統、教務處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國資處的資產管理系統等與財務處的財務系統進行無縫對接,實行數據的實時推送和更新,實現全校各種資源的信息共享,避免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
(三)深化以財務為中心的集成信息平臺建設,推動教育成本核算
目前高校財務核算工作在成本核算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各個高校無法準確獲得不同專業學生教育成本以便進行有效決策,其原因在于各部門的業務數據無法匯總到財務部門。建立以財務為中心的集成信息平臺,將有助于財務部門集中獲取高校其他部門所有業務數據,從而為相對準確核算各個專業學生的教育成本提供信息保障。
(四)以教育成本信息為基礎,推動高校管理會計相關實踐的深入發展
教育成本信息是高校進行包括全面預算管理、業績管理、風險管理等內容在內的管理會計工作的基礎。當前,管理會計工作在各個高校還僅僅停留在局部范圍,比如科研的預算和內部控制,但整個教育活動的預算實際上缺乏基礎信息的支撐。2014年11月14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明確提出信息化是支持管理會計理念與方法落地、支撐管理會計功能發揮及價值實現的重要手段和推動力量[2]。因此,可以預見,未來高校要深入推進管理會計工作,必須依賴于高校網絡財務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集成,并拓展高校網絡財務的范疇或細化管理模塊,才能夠促進高校管理會計工作的日?;?。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強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意見[EB/OL].(2012-11-02)http://cwc.hacz.edu.cn/s/32/t/1034/36/d1/info14033.htm.
[2] 劉春麗.“互聯網+”在高校管理會計發展中的實施路徑[J].北方經貿,2016(1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