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
摘 要: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生的識字量大,以及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這一特點.我買了許多兒童讀物。有故事書、字謎書、漫畫書、童話書,兒歌等。除此之外我還嘗試讓兒童閱讀課外書籍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自主探究識字來提高誦讀技能,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提高 留守兒童 誦讀 技能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a)-0180-02
一直以來,農村留守兒童誦讀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大,識字本身也是一種枯燥乏味的事情,加上在偏遠山區大部分兒童都是留守兒童。見不多,識不廣。閱讀刊物較少,獲取知識信息的來源不廣,很多學生甚至連工具書都很欠缺。加上回家沒有人給輔導作業,再加上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識字誦讀興趣也不會濃厚。
《小學語文新課標》提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他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閱讀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會不會閱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智慧的能力。因此,提高農村留守兒童誦讀技能興趣,便成了低段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通過我平時的教學經驗具體談談幾點培養學生誦讀的方法。
1 培養興趣,快樂誦讀
俗語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誦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們自然而然就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并會主動探索識字方法,總結識字規律不認識的字就會請教老師和同學或使用工具書。此時即使在難寫的漢字也會變得游刃有余。然而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起步初期,如同一株株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著知識的甘露,茁壯成長。而這種“甘露”的獲取除了教師上課的講解,更重要的是通過誦讀課外書籍來獲取更多的營養。因此在低年級誦讀教學中我不斷的總結識字方法,和誦讀技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從此讓農村留守兒童愛上了讀書。
(1)猜字謎識字誦讀。低年級學生往往對猜字謎有濃厚的興趣。我把有關有謎語的書籍買回來讓學生誦讀。學生一看是謎語書大家都想做第一個誦讀者。抓住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我把猜字謎和所學的生字聯系起來考大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開門紅:間(開去門以后為“日”,紅日)太陽的兒子:星(日生,太陽生的)男人的世界:嫵(無女)家中添一口:豪,臉盆里行船:盤:春秋各一半(香)學生的誦讀興趣一下子就熱情高漲起來。這樣既學會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從此學生愛上了誦讀。
(2)歌訣誦讀。兒歌瑯瑯上口,生動有趣。如果記住了就會終身難忘。在平時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漢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漢字兒歌,比如在教學“金”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裝著兩塊糖。“美”兩朵鮮花插頭上,王家大姐最漂亮。如在教學形近字時我把一些形近字編成如“青”為聲旁的字:有水方說清,有言去邀請;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濃濃;麗人留倩影,日出天氣晴;有蟲是蜻蜓,有米人精神。如此一來學生誦讀興趣濃厚,妙趣橫生。
2 共讀共寫共成長
偉大的戲劇家、作家: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培養兒童多讀課外書籍。
(1)開設閱讀課。讓學生在圖書柜找自己喜歡讀的課外書,通過大量閱讀,讀課外讀物。寫讀書筆記積累名人名言并把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并學會小習作。在班級開展展品活動,對書寫認真語言流暢者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2)通過演講,講童話故事,寓言故事,以及感興趣的人和事物讓兒童有自己的想法并能與人輕松愉悅的交談,積累名人名言等形式來提高誦讀技能。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
(3)通過共讀共寫來提高誦讀技能。朱永新教授在《中國新教育》一書中指出:“共讀一本書,就是創造并擁有共同的語言和密碼。共讀就是和讀同一本書的人真正的生活在一起。如果沒有共讀共寫。教師、家長和學生之間如同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只有通過師生共讀共寫來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誦讀興趣。這樣兒童的識字誦讀和習作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3 交給方法,有效閱讀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恰當的學習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像盲人摸象一樣盲目摸索。”同樣,如果只有閱讀興趣也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有恰當的課外閱讀方法和技巧。指導有效閱讀。人們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兒。”在讀書時我們要指導學生重點圈畫積累好的名言警句。做摘記。讓學生養成邊思考邊閱讀的習慣。記下新問題和新感受同師生交流。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同時還要讓兒童有選擇性的讀書。閱讀的書籍要根據兒童的興趣選擇,家長嚴禁越俎代庖。根據兒童的興趣和年齡特征選擇有益的書來讀。通過大量的閱讀賦予兒童的不僅是正確的語言表達還有創作才華。通過經典誦讀讓農村留守兒童從此愛上讀書。爭取早日立志成才,早日走出大山。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施展出一腳屬于自己的天空。
因此看來兒童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誦讀能力,誦讀的能力形成的越早,對兒童的發展越十分有利。我認為隨著兒童閱讀量的增加,年級越高誦讀越廣,從而學生識字誦讀的難度將大大減弱。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誦讀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要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反思、總結、提高,去尋找更適合兒童興趣的學習方法。使農村留守兒童漸漸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適的方法誦讀,逐步讓兒童的誦讀興趣濃厚起來,促進兒童誦讀效果的有效提高。為更好的掌握祖國語言文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孟蘭瑞.小學語文新課標[J].關愛明天,2016(2).
[2] 李玉翠.課外閱讀----打開一扇窗2017.6.
[3] 馬秋芬.盡情游戲快樂識字——小學低年級“游戲識字”教學的嘗試[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7(5):28-29.
[4] 周家鈐.小學低年級學生輕松識字教學談[J].新課程:教師,2008(2):39-40.
[5] 朱永新.新教育[J].甘肅教育,2014(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