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摘要】目的:探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動力髖螺釘應用于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手術的實際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方法:研究組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手術治療,對照組行動力髖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髖關節功能對比P>0.05,治療后研究組Harris量表評分較之前上升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55%)顯著高于對照組(27.27%),P<0.05。結論:利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可顯著提高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臨床療效及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保障患者生活質量、身心健康均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股骨粗隆間骨折;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動力髖螺釘;內固定效果;并發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effect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proximal femoral head,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 Results: the time of operatio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of hip joint function were compared with P BBB 0. 0.05, and the Harris scale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4.5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7.27%),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he spiral type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o ensur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ll have important value.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nti-rotation femoral proximal intramedullary nail; Dynamic hip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effect; complications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3-03-284-01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多發的骨科疾病,以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內固定手術是目前臨床用于治療此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有研究顯示,由于近年來醫學領域發展迅猛,可用于對股骨粗隆間骨折行內固定手術的固定物種類繁多,如何正確選取內固定物仍是廣大臨床醫務人員共同關注的熱點。本文將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選取88例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探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動力髖螺釘應用于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手術的實際效果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為保障患者療效及預后提供可靠依據,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8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中男49例、女39例,年齡55-89歲、平均(72.23±1.64)歲,骨折分型(AO分型):A1型24例、A2型45例、A3型19例。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88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均分為研究組(n=44)、對照組(n=44),各組上述相關數據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研究組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手術治療:指導患者于骨科牽引床上行仰臥位,患肢需略微內收旋位牽引復位,透視下確認復位結果理想后于大粗隆定點向近側給予手術切口(長約5cm),將外展肌纖維鈍性分離,導針于大轉子頂點閉合穿透,適當擴髓并置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主釘(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粗細規格),應注意主釘安放時插入深度應以拉力螺釘凹槽中點延長線位于股骨頸縱軸線下三分之一處為宜(借助C型臂X線機透視技術),之后將螺紋導針(螺旋刀片專用)置入(由側向瞄準桿輔助操作),將1枚粗導針于螺旋刀片位置上方打入至股骨頭頸預防旋轉(通過瞄準臂),之后對置入的螺旋刀片有效擊打使其鎖定,遠端鎖釘固定股骨后術畢。對照組行動力髖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指導患者于牽引床上平臥,透視下將骨折處閉合牽引復位并確認效果滿意,手術切口(約14cm長)位于大粗隆頂點向下,將股骨上端、大粗隆有效顯露后于透視下將導針置入大粗隆下約2cm處(需借助1350導向器),透視確認導針位置滿意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擴孔、攻絲,將合適規格的動力髖螺釘擰入后于股骨干上將鋼板固定(螺釘)。
1.2.2觀察指標①治療情況:記錄兩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治療前及治療1年后髖關節功能變化情況等相關數據,其中髖關節功能利用Harris量表評價,該量表包括疼痛(主訴)、功能(步態、日常生活等)、體征表現、查體結果、特征表現等評價內容,總得分100分,分數越高則提示該患者髖關節功能越優(正比);②并發癥:記錄兩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內固定物異常(松動、斷裂等)、股骨頭壞死、骨折移位等。
1. 3統計學方法研究所得兩組治療情況相關指標均屬于計量資料,經(x±s表示;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屬于計數資料,經n(%)表示,數據傳入SPSS.19軟件并實施相應檢驗(t、x2),若P<0.05則提示相關數據差異存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情況兩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均順利完成相應內固定手術,無術中死亡、中斷手術等異常情況。經分析可知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數據對比P<0.05;治療前兩組髖關節功能對比并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Harris量表評分較之前上升幅度優于對照組,數據對比P<0.05(如表1)。
2.2并發癥研究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經內固定手術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4.55%,對照組則高達27.27%,數據對比P<0.05(如表2)。注:本次研究中未出現同一名患者同時發生2項或以上并發癥情況。
3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以老年人群發病率較高,此類人群大多伴有不同程度骨質疏松,跌倒后一旦下肢急劇過度外展、內收或突然扭轉即可導致骨折。此外,突然外力直接對大粗隆造成沖擊也是導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保守治療需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長期臥床,機體缺乏運動從而顯著增加各類并發癥發生率,老年患者死亡率隨之上升,因此目前臨床大多主張采用外科內固定手術治療此類患者。
動力髖螺釘(dynamic hop screw,DHS)是針對股骨粗隆間骨折設計的一種用于外科內固定手術治療的內固定物,對股骨粗隆間骨折行內固定處理時將三翼釘利用粗螺紋釘替代,利用鋼板(有側方套筒)、髖內螺釘滑動作用共同促使股骨干、股骨頸段相互固定[1]。研究表明[2],動力髖螺釘具有抗彎曲大、結構堅固、不易折斷等特點,使用后有效對抗髖部剪切力并使骨折端嵌插穩定動力性壓應力有效保留,因此提示使用后將有利于維持局部穩定性,有效降低骨折不愈合、髖內翻畸形等不良情況發生率,目前各級醫療機構均已廣泛使用此物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但有研究顯示[1],動力髖螺釘使用后所致軸向滑動將顯著縮短股骨頸,機體局部外展激勵臂膀所致減少,從而具有一定的殘疾誘發幾率,此外動力髖螺釘屬于釘板結構因此具有較差抗旋轉性能,術后釘后方骨塊、釘入點處骨折端移位幾率較大,一旦大粗隆處碎骨快分離(向外側)則將顯著增加股骨張力側壓力,內固定物因抗壓剪切力向其轉移從而引發髖內翻及固定失敗。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屬于一種髓內固定系統,是以股骨近端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基礎上改進獲得的新型內固定物。研究表明[3],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使用后使骨折端防旋抗壓能力有效加強,因骨折近端固定部位改為直徑螺旋刀結構,而螺旋刀通過擠壓插入從而對股骨頭松質骨有效壓緊,
通過自動完成抗旋轉鎖定使髓內固定成角穩定性得以顯著增加,而具有牢固錨合力的螺旋刀片則可于股骨頸內實現順暢旋轉,提示此物使髓內固定抗旋轉、抗切應力均得到有效提高。由上述可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不僅具有動力髖螺釘的滑動加壓、力臂短等特點,同時還可有效增強骨折端防旋、抗拉及抗壓力效果,為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提供較為理想的復位固定作用[4]。
本文通過分組研究可知,研究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接受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手術治療后,該組手術治療情況、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均顯著優于行動力髖螺釘治療的對照組,此結論與劉俊利[5]等人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利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可顯著提高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臨床療效及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保障患者生活質量、身心健康均具有重要價值,值得今后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雄,孫慶海,王建民,等.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山東醫藥,2013,53(9):76-78.
[2]錢明權,朱國興,陳剛.動力髖螺釘聯合防旋阻擋釘與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對比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7):957-962.
[3]尚宏喜,張睿,黃曉陽,等.PFNA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2):143-144.
[4]蔡劍.微創 DHS 內固定與 PFNA 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5):1-2.
[5]劉俊利,王桂峰,杜偉,等.DHS 和 PFNA 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