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平 黃余 張潔
摘 要 目前,五年制高職是中高職銜接試驗的典型載體,高職院校在五年制高職教育管理方面進行了多種模式的改革探索。本文在分析總結高職院校五年制高職教育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從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養特殊節點質量管控、教育政策三個角度提出了推進中職和高職教育發展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 五年制 高職教育 改革
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以下簡稱五年制)是指全日制普通高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實行五年一貫制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高等職業教育,其前三年(屬中職教育)的教育任務由高職院?;蚺c高職院校聯辦的中職學校承擔,其后兩年(屬高職教育)的教育任務必須由高職院校承擔。
五年制是中職和高職相結合的典型載體,高職院校對其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養特殊節點質量管理進行了改革探索。在深化中職與高職銜接教育改革、推動中職與高職協調發展的背景下,總結五年制教育改革經驗,優化五年制教育改革舉措、強化人才培養特殊節點質量管控、修訂制約五年制教育發展的政策瓶頸很有必要。
1 五年制教育管理模式
1.1 五年制主要管理模式概要
(1)全程分散管理:將學生按錄取專業歸屬到專業所在院、系或部(以下統稱系部),各系部對五年制學生按專業單獨編班,學生五年均在同一個班接受教育。其特點是“五年制學生分散在各個系部,各系部既承擔中職教育又承擔高職教育,學生在同一班級學習生活五年”。
(2)全程集中管理:將五年制學生集中到某一個系部,該系部按專業對學生進行編班,學生五年在同一個班接受教育。其特點是“五年制學生集中在一個系部,僅這個系部既承擔中職教育又承擔高職教育,學生在同一班級學習生活五年”。
(3)“3+2分段”管理:前3年集中由中職學校或高職院校內設承擔中職教育任務的系部(以下簡稱中職教育主體)按錄取專業編班對學生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后2年按專業轉錄到高職院校相應系部對學生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其特點是“學生前3年在中職教育主體接受中職教育,后2年按轉錄專業在高職院校院系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五年分別在中職教育主體和高職院校的班級學習生活”。
(4)“2+3分段”管理:前2年集中由中職教育主體對學生編班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第3學年起按對應轉錄專業與同期入學的三年制高職新生一并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其特點是“學生前2年在中職教育主體學習,后3年按專業編班在高職院校系部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五年分別在中職教育主體和高職院校的班級學習生活”。
分段管理模式下,高職院校對轉段的五年制學生有兩種編班方式:五年制學生與三年制高職學生分別單獨編班、五年制學生與三年制高職學生混合編班(或插班)。
1.2 五年制管理模式探索所取得的經驗
(1)采用分段管理模式,將教育過程分解由中職教育主體、高職院校系部兩個教育主體實施,能有效分解教育任務、降低教育管理難度、提升教育成效。
(2)高職院校適宜將五年制學生集中由一個校內中職辦學主體或2~5個校外中職辦學主體實施,并適度設置各中職辦學主體的規模,以便中職教育主體根據該階段學生的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并實施統一教育管理。
(3)“2+3分段”與“3+2分段”相比較,“2+3分段”有利于高職院校把控五年制人才培養質量,“3+2分段”有利于中職學校提高中職教學能力。
(4)采用分段管理模式時,五年制學生在進入高職課程教學后適宜與三年制高職混合編班,有利于優化五年制學生的成長環境(擴展五年制學生的交際圈)?!?+2分段”的,可將轉段的學生按專業插入三年制高職的二年級相應班級;“2+3分段”的,可將轉段的學生與當年招收的同專業三年制高職學生混合編班。
1.3 優化五年制教育管理模式的策略
(1)五年制適宜采用“2+3分段”或“3+2分段”教育模式。從高職院校把控人才培養質量角度來來,采用“2+3分段”教育模式為宜。
(2)合理確定五年制學生編班方式。中職教育主體實施教育階段適宜運用平行編班(“2+3分段”使用)或按專業編班(“3+2分段”使用);高職院校系部實施高職教育課程時適用按專業與同階段的三年制高職混合編班。
(3)獨立舉辦五年制的高職院校適宜確定一個系部專門承擔五年制學生中職教育任務,并為其配齊、配足管理人員,獨立、足額預算劃撥工作經費,且對按中職教育管理規律對其教育教學活動的督促指導。
2 五年制人才培養特殊節點質量管控
2.1 五年制特殊節點質量管控措施概要
(1)以五年為一個整體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實施:將五年制教育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以初中畢業文化基礎為起點,制定五年制人才培養方案,并在五年制教育過程中貫徹實施。
(2)“3+2分段”制定五年制人才培養方案并實施。將五年制教育過程劃分為中職段(前3年)和高職段(后2年),并將完成中職課程且覆蓋三年制高職第一年主干課程為五年制中職段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指導中職教育主體制定五年制中職段人才培養方案并實施;第四學年起由高職院校系部按五年制高職段人才培養方案實施。
(3)“2+3分段”制定五年制人才培養方案并實施。將五年制教育過程劃分為基礎段(2年)和高職課程段(3年),并將三年制高職新生文化基礎和人文素養要求作為五年制基礎段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指導中職教育主體制定五年制基礎段人才培養方案并由中職教育主體實施;第三學年起由高職院校按自己制定的三年制高職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五年制高職課程段的人才培養。
(4)明確五年制轉錄標準并組織轉錄考試。高職院校制定五年制的轉錄標準(中職到高職的轉段),并在第3學年舉行五年制轉錄考試(即“3轉2”考試)。對符合轉錄標準的學生進行轉錄,不符合轉錄標準且中職學習成績合格的由中職教育主體頒發中職畢業證書。
(5)制定五年制文化基礎課程結業標準并組織結業考試。實行“2+3分段”的高職院校制定有五年制文化基礎課程結業標準,并在第2學年結束時組織結業考試,對未達到結業標準的學生,給予降級重修文化基礎課的機會。
2.2 五年制人才培養特殊節點質量管控經驗
(1)五年制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根據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課程的變化及時修訂完善。
(2)采用“3+2分段”的,高職院校要對中職教育主體承擔的“后續關聯度高、技能基礎性強”的專業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指導和提供師資支持。
(3)采用“2+3分段”的,高職院校應在第2學年結束時組織文化基礎結業考試。
(4)采用“2+3分段”的,高職院校就指導中職教育主體實施中職文化基礎課程、通用技術基礎、職業素養教育,且要與中職教育主體就“接受中職教育結束但未被轉錄學生的中職畢業證書發放事宜”達成一致。
(5)采用“3+2分段”的,其高職段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同于三年制高職人才培養方案,采用“2+3分段教育”的,其高職課程段的人才培養方案可直接采用三年制高職人才培養方案。
2.3 五年制人才培養特殊節點質量管控策略
(1)高職院校要明確五年制各時段教育責任主體,并指導教育責任主體要強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質量管控工作。
(2)高職院校要制定五年制學生文化基礎標準并組織結業考試。高職院校應制定語文、數學、英語、理工基礎、文史基礎等文化基礎學科的結業標準,并在第2學年末組織結業考試。達到結業標準的轉入高職院校系部接受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習。對未達到結業標準的給予留級(在中職教育主體重修)。
(3)制定五年制中職轉錄高職的實施辦法并開展轉錄工作。高職院校應根據五年制教育管理模式確定轉錄辦法,通過認定或考試確定轉錄成績。高職院校在第3學年末開展轉錄工作。
3 五年制高職教育面臨的困境及改革構想
3.1 五年制教育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
(1)五年制畢業生就業選擇面不及三年制高職畢業生廣泛。五年制學生總數在我國高職教育的占比不大,五年制人才培養質量還未獲得全部用人單位認可,部分用人單位愿意錄用三年制高職畢業生但不愿錄用五年制高職畢業生。
(2)五年制學生“繼續接受本科教育的資格”被全國多數省市杜絕,形成了高職??啤胺忭敗钡慕逃Y局。五年制作為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結合的特殊載體,其學生失去了作為中職應屆畢業生參加普通高考獲取本科教育的資格,在作為高職專科應屆畢業時又被多數省市排除在“選拔優秀專科應屆畢業生接受本科教育考試”(俗稱“專接本”、“專插本”、“專轉本”或“專升本”)的招生范圍之外。
(3)五年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轉專業的選擇機會。五年制學生的專業是初中畢業報考時選擇的,心智不斷成熟和社會認知水平不斷提高的五年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有調整專業的要求,但該要求被多數教育主管部門和高職院校忽視。
3.2 調整五年制管理政策,推動五年制教育發展
(1)修訂五年制學生轉專業的相關規定,給予五年制學生轉專業的機會。不影響后續課程學習的條件下,在中職教育主體結束課程時給予五年制學生重新選擇專業機會。在高職院校接受三年高職課程教育,可在當年招收學生的三年制高職專業中重新選擇專業;在高職院校接受兩年高職課程教育的,可在與錄取專業同類的專業范圍內重新選擇專業。
(2)修訂完善相關教育政策,打通五年制學生接受本科教育的通道。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修訂選拔應屆??飘厴I生接受本科教育及相關政策的規定,明確五年制與三年制高職學生有均等的機會接受本科教育。
(3)適度擴大五年制辦學規模,推進五年制教育發展。均衡高職院校五年制招生、面向中職招生、面向普通高中招生的生源數量比例,提高高職院校五年制高職學生占比,強化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聯合辦學,拉動中職教育發展,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 關于進一步規范普通高校舉辦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通知(川教〔2014〕37號)
[2] 四川省教育廳關于五年制高職學生前三年轉學管理辦法的通知(川教函[2008]500號)
[3]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辦好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幾點意見(川教職成〔2002〕7號)
[4] 教育部高教司《關于加強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0]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