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摘要:諧音作為一種語言現象,普遍存在于各種語言中。很多時候,吉利語是通過諧音手法來表達的。在中越邊境地區,諧音現象相當普遍。盡管在越南語中并沒有諧音詞的概念,但在一些日常表達里使用諧音手法來描述、指代一些事物的現象卻屢見不鮮。諧音是語言文化中的一種隱喻手法,通過實物的名稱或特征與吉祥語義進行聯系,從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透過諧音象征反映美好的、吉祥的民俗風情。
關鍵詞:諧音;語言;民俗
一、吉利語中的諧音象征
諧音作為一種語言現象,普遍存在于各種語言中。中越兩國人民艱苦綽絕、吃苦耐勞,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了說一些對生活有積極向上意義的、祈愿美好的話語來祝福自己的習慣,以滿足人們尋求慰藉或獲得鼓勵的心理需求。這樣積極向上和飽含祝福的話語,就是吉利語。如過新年的時候,人們喜歡互相道一些這樣的
很多時候,吉利語是通過諧音手法來表達的。例如,人們給初生嬰兒剃理胎頭,以祝愿寶寶從頭開始,一生圓滿。理發后用紅蛋在頭頂滾動,取意鴻運當頭。理發后為寶寶洗澡,在澡盆中放入兩塊石頭,祝愿寶寶身體健康,壯如硬石。同時擺放蔥二根,愿寶寶聰明過人,智慧不凡。再放置一些錢幣,愿寶寶吉祥如意,大富大貴。剃頭與“圓滿”、紅蛋滾頭與“鴻運當頭”、澡盆中放石頭與“身體壯如硬石”、澡盆放蔥與“聰明”、錢幣與“大富大貴”……一系列程序下來,就形成了以或明或暗的諧音關系來體現的美好祝愿。
二、中越邊境的語言諧音現象
在越南語中并沒有諧音詞的概念,但在一些日常表達里使用諧音手法來描述、指代一些事物的現象卻屢見不鮮。例如,有某戶人家的孩子要考大學了,在考試當天,媽媽做早餐就會做清一色的豆類早餐:綠豆羹、紅豆點心……孩子就問:“為什么考試前要吃豆?”媽媽回答說:“因為吃豆就會金榜題名。”這是因為“豆”在越南語中用dau這個詞,考上大學、金榜題名也是用dau這個詞,因而他們使用這個詞來進行諧音比喻,表達他們希望考上大學的一種心理寄托。相似的做法還有吃糯米飯,xoi與xuoi近音,早上吃xoi就會一天順利。
每逢除夕,人們吃完年夜飯后,除了與親朋好友團聚一起開心娛樂以外,還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給家里采摘嫩枝葉。嫩枝葉,正是春天里的一抹綠。在越南語中,“綠”字的發音是loc,而“祿”字的發音也是loc,人們根據兩字的發音相同,運用諧音的手法將采綠回家的做法寓意將福祿帶回家。在廣西崇左一些農村里,除夕當夜也會有著相似的做法。當新年的鐘聲響起,人們點燃鞭炮、大放煙花,同時家里須派一個男子拿著大刀到家門外找一棵樹,砍下一節樹枝,然后將砍下來的樹枝帶回家中。因為在當地語言中,“柴”與“財”發音相同,人們在新年來臨的時刻,將柴火帶回家,寓意將財送進家門。
可見,通過一些諧音的手法形成了當地民俗中的一些別開生面的做法。這其實就是當地語言文化中的一種隱喻手法,通過實物的名稱或特征與吉祥語義進行聯系,從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三、明諧
大部分諧音吉祥民俗都是使用明諧的方法構成的。所謂明諧,也就是事物的名稱與吉利語有著直接的諧音關系,用該事物以象征和隱喻的方式來表示求吉的意愿。在中越邊境的廣西崇左一帶,人們喜愛一種名為“粉利”的食物。粉利以大米為主要材料,經過石磨磨成漿后再蒸煮而得來。大年初一,人們吃粉利,以表達在新的一年里能夠大吉大利的愿望。在廣西龍州縣,準新郎要跟女方家提親時,通常要帶上面條,人們說,面條有“面子”的意思。在廣西東一帶,在舉行婚禮當天,女方家人要給新娘準備嫁妝,而嫁妝可以是被子、彩電、冰箱等,也可以是現金或者金銀首飾。但其中少不了兩樣東西:大蒜和芹菜。據當地人的說法,在嫁妝中加入大蒜,意思是新娘在婆家要會“計算”,加入芹菜,意思是新娘照顧家庭要懂得“勤快”。
四、暗諧
所謂暗諧,是指不能直接利用相諧的字音取義的諧音方法,在被諧音的事物中有某些特征、屬性與吉祥主存在著諧音關系,借助這種曲折的諧音關系婉轉地表示吉祥意義。如湯圓的形狀就是圓的,人們常以其圓形的特征來表示“團圓”之義;又如糖果的味道是甜的,人們以其給人帶來的美好的感受來寓意生活“幸福甜蜜”。在廣西東南部地區,人們喜愛一種名為“百枝”的樹。百枝樹的枝葉繁多,一小枝就長滿分叉,看起來密密麻麻。正因為有這樣的生長形狀,它的枝葉被人們使用在家庭的一些重要儀式里,如新婚或新房入住儀式,表示“開枝散葉”、“百子千孫”之意。甘蔗,作為邊境一帶最為常見的經濟作物,也被利用到喜慶的日子里。在人們即將入住的新房或者新婚洞房的每個角落,人們都要放上兩根甘蔗。一般都是挑選身子較長的、身形較直、節眼比較多的甘蔗,保留著根部和頭部的葉子不砍掉,放在新房里,表示主人“節節高升”之意。在廣西龍州縣,如果入住新房,需要在新房的四個角落灑上花生、綠豆、芝麻和米(或者是爆米花)等谷物,表示“五谷豐登”。其中,花生和米是必備品,花生因其顆粒多為成雙,因而被暗諧“好事成雙”。在廣西扶綏縣,人們入住新房又有不同的做法,他們在喬遷儀式上必需準備一個南瓜。南瓜在形象上圓而飽滿,像一個嚴實的小房子,內部藏著許多籽。以南瓜這樣的外形與特點,人們用來寓意一個結實的房子,能為家人摭風擋雨。
五、諧音與民俗關系
諧音與民俗之間就是語言與文化的一種關系,通過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形式反映地方一些特有的民俗,反映出民俗的積極向上、生動有趣。同時,諧音又反映了當地語言的社會性和文化性。
參考文獻:
[1]語言民俗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
[2]陳原.社會語言學.學林出版社,1985;
[3]Viet Nam Phong Tuc.NXB van hoa thong tin.2005.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科研經費資助項目2016QN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