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慧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對高中物理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也要與時俱進的進行相應的改革。高中物理是學生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需要教師要轉變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創新,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成為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全新型人才。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創新教學;有效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是學生高中時期的重要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相比初中物理難度更大,知識內容更多,使學生在學習時存在一定的難度。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積極、不斷創新,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中的不足,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物理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學習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現代物理教學就是要改變以往傳統填鴨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的實際操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積極創造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養成學以致用的習慣。
一、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1、教學觀念陳舊
高中學校為提高升學率,讓學生贏在高考大軍中,通常采取灌輸式的教育,在完成課本知識點的講解后,為提高學生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通常采用做題的方式去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正是在這一陳舊的教學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師各顯神通都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掌握應試技巧。他們關心的不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儲存和轉化能力,而是關心學生是否在教學理念下能夠運用相應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操作。基于此,在這一教學理念下,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在教師的壓力下,非但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沒有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2、教學設備落后
互聯網的普及下,高中接受信息量逐漸擴大,他們借助一些了的學習網站能夠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但是高中物理教學中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用“黑板”、“粉筆”就能夠完成教學。可以說這一陳舊的教學設備不利于開拓學生眼界,不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新知識。此外,不少學校引進多媒體,在教學中也利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教學效果甚微,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銜接好黑板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加上教學設備數量少,不能夠滿足學生日常學習需要。最后,學校缺乏專業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此外,教學內容重難點不夠突出,有些知識安排不盡合理。
3、考試模式單一
高中物理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查的唯一途徑就是考試,物理試卷的成績決定了學習能力的好壞。這一單一的考試模式不僅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也不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的來說這與素質教育相互沖突,難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環境下,試卷考試顯得過于片面,滿足不了學生全面發展。
二、高中物理創新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后,就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試題訓練,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更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失去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更多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創新。同時,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與學生成為學習上的朋友,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從而更好的開展教學。
例如:在教學《力》一課時,本節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力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教學要求不宜過高,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舉例、分析、討論,概括出以下三個有關力的實質性的內容:1、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所產生的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物體的形狀。教師可先與學生進行談話導入新課:我們在這一節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在生活中都什么時候用了力呢?學生進行舉例,如:背書包、提東西、蹬自行車等等,教師再請學生拍桌子、兩手互拍、掰手腕、拉橡皮筋……體會一下施力和受力的感覺。這樣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
培養學生獨立個性和人格最為典型的方法是“學貴質疑”。對于物理教師而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另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表意見的機會。在遇到學生提出與教師截然不同的相反意見時,不應該簡單地否定學生,是需要在引導學生的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理論。該方法能夠在保護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使得學生樹立創新能力,讓創新思維活躍。具體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依據所學知識,激發求異思維和思維想象能力及創造能力。
3、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可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進行自學時,對自己不懂的地方會有較深的印象,當教師進行講解時,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時,本節課成功的關鍵在于做好實驗。通過實驗先定性觀察再定量測量,引導學生對測量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再來領略前人所做的思考從而領會數據分析的幾種常用方法——比值法、乘積法、加減法、圖象法等,為學生今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打開思路。最后通過例題練習鞏固所學內容。經過這樣的實驗教學,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的更新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不斷的進行完善和創新,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為將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琳輝.探究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94-94
[2]陳光.試論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學策略[J].高考,2016(12):94-95
[3]張俊林.解析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學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36):64-65
[4]李江.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16(13):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