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華

怎么樣有效地開發和應用生成性課堂資源,需要教師在課前、課后做出許多準備工作,同時在課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的應用各項生成性資源為教學服務。
1 重視應用,把握教學資源
雖然,合理應用生成性課堂資源對教師來說有挑戰性,但它的有效應用能讓我們的課堂更出彩,學生和老師都能在此過程中獲得發展和成長。所以教師們應該戰勝困難,先“重視”,從思想上邁出第一步,思想支配行動,讓教學朝著“發展”的方向前進。
[案例1]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與小數的互換》
老師在講解分數化小數時,經學生自己討論,學生探討得出分母的質因數里只含有2和5的數就能夠化成有限小數的結論。馬上就有學生提出疑問。
生:老師,我覺得這個結論是不正確的,我能舉出反例來,像3/30里面,分母分解成質因數是2、3和5,但是它化成分數是0.1。
生:分母里面含有質因數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了,剛剛的結論已經說了。
(面對實際情況與結論的不同,學生似乎已停留于此處,不知該怎么辦。但老師并沒有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充分重視此問題型資源,并且予以應用,順勢提出問題)
師:那1/30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呢?
生:不能,分母里有質因數3。
師:為什么3/30能化成為有限小數,分母同樣是30的1/30就不可以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
生:老師,我們知道了,3/30還可以化簡成1/10。
師:怎么利用分母判斷一個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呀!
生:必須要把分數化成最簡分數才可以。
師總結:所以我們在利用分母質因數判斷一個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時候,首先一定要把這個分數化成最簡分數。
以這種形式得出的概念,學生更能理解,在運用的時候也會降低其出錯率。正是由于這位教師的重視,才使得精彩的生成性課堂資源沒有被錯過,教師的重視和及時捕捉使得這節數學課沒有走進預設的封閉胡同,在這節數學課中有學生自己思維火花的碰撞,這是一堂原汁原味的數學課,這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發展中的數學課。
2 深入了解,把握教學對象
2.1 課前關注學生
首先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師生是平等的關系。其次,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如果學生覺得老師了解自己,學生才會在教師面前敞開心扉,教師才能融入到課堂中去,被學生接納,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能為開發生成性課堂資源創造條件。
2.2 課中尊重學生
尊重、相信學生首先表現在教師能夠放手把課堂交給學生,給予學生恰當積極的評價,在學生碰到困難時能夠用善意的語言予以鼓勵。再者,教師應該主動增多與學生交流的次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有些學生自己知道該如何解答,但是在全班同學面前表達時,可能又表達不清楚,那此時,老師應該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時間,之后再適當的提醒學生,也許學生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如果失敗了,從此他對數學課堂很可能會產生懼怕心理。學生有一次成功的經驗,會增強他的學習自信心,這樣能為把生成性課堂資源應用到課堂中為學生、教學服務做好準備。
[案例2]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
師:學完了今天的知識,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嗎?這些笑臉是根據顏色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的,但是有個笑臉被一輛車子擋住了,你們能根據顏色的排列規律,判斷被車子擋住的笑臉的顏色嗎?
生1:老師,我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車子移走。
這個學生的話一說出口,班上的學生和后面聽課的老師都笑了,但是這個學生還是用堅定的眼神看著老師,等待著老師的肯定。這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這位老師的身上。
師:(滿臉的微笑和鼓勵)你的生活經驗很豐富,回答很可愛,是的,只要把這輛車子移走就知道這個笑臉是什么顏色了。但是,在車子沒開走的情況下,你能不能動動你的小腦袋瓜兒,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判斷這個被車子擋住的笑臉的顏色呢?
(這個學生遲疑了好一會兒,最后終于在老師的引導下判斷出來了。之后,這個學生一整節課一直都很認真積極)
這堂課最后獲得了所有聽課老師的肯定。學生這樣的回答無疑是出乎這位老師意料的,面對像這樣即時生成的問題型資源,如果沒有老師對學生的充分理解和尊重,不僅會因處理不當給課堂造成一定的阻礙,還會扼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會給這個學生留下心理陰影。
3 注重學習,把握教學全局
在現今教育背景下,誰能悄無聲息地靈活的把握課堂全局,誰就是新時代下備受歡迎的老師。
3.1 理論學習知真理
隨著“終身學習理論”的提出,教師的學習也越來越受重視,無論教齡已有多少年,每年都必須參加學習活動。這些都給了我們一個警示,知識更新如此之快的現代社會,為人師者,更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多學習,這是從事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其次,教師應該有讀書計劃,特別是對數學教育類專著的閱讀,可以通過訂閱小學數學教育雜志等隨時了解小學數學教育發展現狀,并且定期發表數學教育論文。再者,對于小學數學專業知識,教師必須要是一個“行家”,深層次探索數學本質內容,對于數學基礎知識、奧數等內容都有深入理解。才能為開發生成性課堂資源創造條件。
3.2 實踐學習出真知
模仿是學習的必經階段,教師應該多“模仿”優秀前輩的教學,踩在前輩的肩膀上會少走許多彎路。首先教師平時可以多去聽其他教師的公開課,“擇其優者而從者,其不善者而改之”,多觀察其他老師對于生成性課堂資源的處理辦法,并積極主動的與老師們交流探討,同時加以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