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丹
【摘要】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精華,對小學生的啟蒙教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極大地促進了國學經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通過國學經典教育的滲透,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和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的意義與策略展開深入的研究,旨在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國學經典教育 意義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43-02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記憶能力
在小學階段中,學生發展和提高記憶處于關鍵時期,要不斷開發學生大腦,激發學生記憶的潛能。通過朗讀和背誦經典的國學作品, 可以為小學生記憶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善于積累小學生知識閱歷和語言素養。然而如果錯失這一機會,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記憶能力的穩定性將會越來越穩定,記憶的提高將會逐漸脫變。基于此,在小學階段教學中,加強國學經典教育的滲透與學習,可以為學生今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
例如:對于《三字經》和《論語》等,成年人都很難將內容讀通、背熟,而小學生卻可以在短期進行記憶[1],背誦成文不成問題。因此,語言模塊一旦滲透進去,可以開發學生的記憶,提高背誦速度,進而感受國學教育的帶給學生的快樂。
(二)有利于確保小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
現階段,在現代信息科技的影響下,一些小學生熱衷于打游戲、視頻聊天等,缺少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影響著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對比,加強國學經典教育的滲透,對于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保證較高的文學素養。
同時,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具有極大的意義,養成自覺聽課的良好習慣,與網絡和游戲保持一定的距離。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在識字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
漢字作為一種母語,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代表之一。加強對小學生漢字的認識,是小學語文國學教育的重要構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認識和體會漢字正確的引導,感受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于漢字來說,在形、義、音的形成中可追溯到發展歷史。對此,教師要結合漢字的造字意義,將漢字的意義詮釋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名勝游歷,延伸國學教育
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利用節假日時間,與家長參觀歷史博物館和名勝古跡等,并定期組織學生參與以國學為主題的夏令營,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家庭教育對于學校教育來說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家長要讓學生了解祖國歷史,調動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強化其愛國情懷。對于國學內容來說,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與民族傳統文化的聯系比較大,在國學教育中,要利用好詩詞歌賦、四書五經以及書法剪紙等題材。
(三)在古詩詞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
在我國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中,古詩詞的作用不容忽視,在國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在我國流轉已久,比如王昌齡的《出塞》和李白的《靜夜思》等,都是古代文人的重要思想結晶,表達詩人愛國、積極向上等思想感情。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能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文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加強對文人道德情懷的學習,將國學經典教育的學習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和深度。
(四)利用故事,創建輕松的教學氛圍
在語文課堂中,要適度引用與國學經典故事,例如:在《小草與大樹》中,在學習到三姐妹怎樣刻苦學寫小說那一部分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相應的小故事, 比如:《聞雞起舞》、《鑿壁借光》,并布置學生在課后多多搜集其他小故事。基于此,學生可以正確理解三姐妹的刻苦精神,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五)利用音樂或美術形式來加強學習
小學生與其他年齡段學生之間的區別比較大,學生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能力。在這一階段中,要想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國學經典的課堂學習中,不能過于依賴文字來進行知識的傳遞,要加強音樂和美術等形式的應用,安排業余時間讓學生聽一些經典的音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通過音樂和美術等形式的應用,更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國學經典教育的滲透與學習勢在必行,可以將國學經典的傳承與發揚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和深度,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國學經典教育的學習環境中。
參考文獻:
[1]嚴運蓮.對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育的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7(06):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