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佳諾
【摘要】吟誦是一種古老的誦讀方式,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為人們所重視,甚至廣大學生不知道吟誦為何物。近些年來,隨著一些專家學者的大力呼吁與傳承,吟誦在新時期又煥發了新的生機,當前,吟誦走進了小學語文的課堂。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語文課堂吟誦的幾種教學模式進行了闡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吟誦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54-02
吟誦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與古詩詞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古代的人是用吟誦的方式來讀書、創作與學習的,吟誦介于唱與讀兩者之間,古代文學通過吟誦顯示了它獨有的文化內涵。在100多年前,由于私塾這種教學形式的消失,吟誦也幾乎被人們所遺忘。最近幾年,吟誦的形式被人們重新發掘出來,運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人們逐漸意識到了吟誦教學回歸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性。
吟誦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要在古代原有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學的特點進行創新。吟誦是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新加入的一個因素,要在繼承前提下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如何讓吟誦走進小學課堂,在小學課堂中得到很好的運用,在下文中,對吟誦的幾種模式作出了探討:
一、在吟誦中背誦
通過對經典篇章的背誦,小學生可以將這些知識內化,轉化成他們內在的知識素養,這種學習形式不是用查閱資料可以取代的。現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標準中對背誦日益重視,小學生要背的課文越來越多,成了他們一個學習的負擔。在傳統的誦讀中,有幾個方面是值得我們在現代語文教學中借鑒的:一是要大聲地朗誦;二是要準確地朗讀,一個字也不能錯;三是要多讀幾遍,達到熟練的程度,并且可以背誦出來。
我們傳統教學中的大聲誦讀其實就是吟誦,它集音樂、文學還有語言為一體,在我國傳統的高效率的語文學習方法中,吟誦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背誦方法。使用吟誦的方法來背誦,與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相符合,不但可以幫助他們強化記憶,并且可以加深理解,更加深入地體會到文章的內涵。由于吟誦的過程是一個理解的過程,也是記憶與審美的過程。用吟誦的這種方法來讀書,可以更好地做到準確無誤,如果將吟誦與音樂相結合,就是重復地讀上很多遍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
在現代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更好地運用吟誦的教學方式,就一定要對反復的作用重視起來。以前的讀書人,就是到了很大的年紀,但是對于很小的時候學過的詩書還是記憶猶新,這都是從吟誦中得到的好處,是從當年反復熟讀中得到長久的記憶。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節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安排好時間,不僅要在課堂內安排大量的時間供小學生進行吟誦,在課余時間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吟誦。
二、在吟誦中涵泳
吟誦中的涵泳本來的意義指的是潛游,之后引申到品味與浸潤等含義。在當今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老師對課文的解讀,容易出現兩個極端的現象:一是太籠統與模糊,沒有深入到涵泳的層次;二是講解得太透徹,每一個部分都深入講解,甚至講解到一些小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涵泳是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要與小學生的認識水平相適應的涵泳,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還有示范性的作用與方法的指導。涵泳的目是為了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更深的領悟,以及對學生語感的加強。進行涵泳教學的關鍵點不是在于講解,而是對于問題的設置。
三、在吟誦中想象
在當今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到的是多媒體教學工具,常常看起來課堂教學是五彩繽紛,十分熱鬧,但也會讓語文失去它本來的味道,小學生們不容易從文字中感受到文學的意境美,有違語文教學的最初的用意。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一定要運用音頻、視頻等形式來代替他們去想象,而是要將語文的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帶領小學生進入到詩文所營造出來的意境,缺乏想象力的閱讀是很貧乏的。將自己的想象加入到反復地吟誦中,在吟誦中使想象的空間得到拓展,兩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讓畫面、文字、聲音的藝術與情感的體驗融合在一起,讓詩歌的鑒賞有更多層面的認識。
總而言之,吟誦走入小學語文課堂,讓古老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全新的詮釋,小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體驗,使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娟.吟誦在中職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運用及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4(14):228-229+255.
[2]伍碧波.讓吟誦走進語文課堂[J].文學教育(下),2016(08):88-89.
[3]韓艷青.通過吟誦,做好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