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博
摘要:BOPPPS教學模式以有效教學著稱,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是一個強調學生參與式互動和反饋的閉環教學活動模型。通過BOPPPS教學模式的實施,多種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運用微課、微信、問卷星、互聯網視頻等多種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實現課堂翻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教學效果。堅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設計護理專業職業能力教學內容,踐行“公共基礎課為專業服務”的要求。
關鍵詞:BOPPPS;參與式教學;翻轉課堂。
BOPPPS教學模式以有效教學著稱,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是一個強調學生參與式互動和反饋的閉環教學活動模型,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因此,在本學期承擔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我采用BOPPPS教學模式,以《能力及其提高》這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對BOPPPS教學模式的應用加以闡釋。
一、學情分析
我的授課對象是2017級高護(3+2)一班,男生5人,女生27人。班級正在開設《護理禮儀》課程,學生有一定的專業實踐基礎,喜歡參與體驗活動,不喜歡被說教。采用學生參與度高的BOPPPS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評價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蔣乃平老師主編《職業生涯規劃》,第二單元第2課第三小節。
能力及其提高,是職業生涯規劃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本課從“能力和職業能力”角度,對自身進行深度的剖析,為未來就業做好準備。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這就要求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提高能力培養的針對性,我增加了“護理專業所具備的職業能力”這一內容。
三、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1、運用翻轉課堂,學生自主學習微課《能力與職業》。
片段一:講述能力與職業能力的實質。
讓學生加深對能力與職業能力概念的理解
片段二:學生觀看《小小發明家》和《消防員》。
通過觀看這兩段動畫片,學生在對比中領悟“不同職業對從業者的職業能力要求不同”的觀點。
片段三:選用與專業課程相關的配藥視頻,讓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職業能力有直觀的認知。
通過第一個環節,初步達成認知目標。
2、學生以小組(4人/組)為單位,設計職業能力小游戲,從中選取兩項小游戲在課上展示,設計意圖是讓學生主動對接專業,并鍛煉和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二)課堂實施
BOPPPS教學模式由以下六個環節構成:
導入、目標、前測、參與式教學、后測及總結。
導入:采用視頻導入法,學生觀看輸液視頻,對護理專業所需能力產生興趣,注意力迅速集中。
播放輸液視頻后結合微課提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
1)什么是職業能力?
2)關于輸液,需要哪些職業能力?
3)面向不同的人群,語氣是否應該一樣?
面對老人,我們說:“……。”
面對少年,我們說:“……。”
面對幼兒,我們說:“……。”
之后,學生運用在線互動,直觀感受職業所需能力,明確能力提升方向。
目標:觀看教學目標,學生對本課內容清晰明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1、認知目標:
1)說出能力概念、職業能力的內涵。
2)說出護理專業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2、情感態度觀念目標:
熱愛護理專業,樹立提升職業能力意識。
3、運用目標:
通過角色扮演,提升眼手協調能力、手的靈巧能力、手指靈活能力及語言能力等護理職業能力。
前測:用問卷星軟件,檢查認知目標的完成情況。
參與式教學:
用游戲形式鍛煉學生職業能力,學生寓學于樂,在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鍛煉職業能力,尋找到職業能力的提升途徑。活動圍繞運用目標來設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了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學生扮演護士和患者,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和認知自發的投入,體驗職業感受和行為;增強職業意識,建立職業認同。與學生所學的《護理禮儀》課程相結合,以《常見護理操作禮儀》為藍本,學生選擇了“藥物過敏試驗法”、“靜脈輸液法”以及“口腔護理”等情景進行表演,并自主選擇了兒童、青年、老人三類角色,真實、生動、實用、有效。
后測:小組展示。
在選擇的職業情景中,學生能夠做到眼手協調、手及手指靈活,并能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與患者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完成運用目標。
設計評分表格,分數由個人自評和組間互評組成。
男生對整個情景表演做以評論。
總結:通過學生寫板書,強化對本課的認識。
(三)課后提升
通過課后對自我的評價以及作業的完成,達到課后提升的目的。
四、教學反思
1、通過BOPPPS教學模式的實施,多種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運用微課、微信、問卷星、互聯網視頻等多種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實現課堂翻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教學效果。
3、堅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設計護理專業職業能力教學內容,踐行“公共基礎課為專業服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