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倩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93-01
1.前言
閱讀能夠促進學生的理解,并且更好的運用語文知識,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五環節閱讀法”包括解題、字詞教學、感知整體以及精細閱讀與延伸閱讀五個部分。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五環節閱讀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2.五環節閱讀教學法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2.1 解讀閱讀文章的題目
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對文章進行解題,也就是根據文章的標題先對文章進行概述。例如,在閱讀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通過題目對全文內容進行推測,通過猜想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語言重新給文章寫一個題目,例如改為《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涯》等,讓學生在重新命名的同時更好的理解文章。最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全文的閱讀,并且根據自己的理解,給文章增加一個副標題。通過副標題的擬題,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內涵,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與核心思想。另外,對文章作者的了解,以及作者的主要事跡,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要思想。
2.2 理解閱讀文章的字詞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熟練使用字典、詞典等形成獨立認識生字、檢索生字的方法,能夠認識并書寫3000以上的文字。閱讀教學是學生接觸和認識生字的重要途徑,在閱讀中存在大量生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檢字方法強化字詞教學的質量。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主動積累字詞的意識。教師在布置學生預習作業時,要重點布置讓學生認識生詞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工具書的查找,準確掃清課文中出現的生詞,搞懂這些生詞的含義、讀音等,通過預習中對生詞的掌握,掃清閱讀障礙。其次,閱讀中要營造良好的語境氛圍,培養學生對生詞的積累能力。多音字是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尤其在古文閱讀中,多音字不僅出現頻率高,意思多變,而且還是考察的重點內容,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要重點注意結合語境,加強對多音字的理解和掌握。除了多音字之外還要注意在閱讀教學中辨別形近字和特殊含義的字。第三,要通過強化生詞的聽寫,通過聽寫這一行為潛移默化的給學生傳遞邊閱讀邊累計生詞的習慣。
2.3 感知閱讀文章的整體
在中學語文閱讀中,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感知全文。教師教學中,要能夠從整體上解讀全文,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感知。首先,閱讀教學中要選擇整體感知的文章。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接觸的文章體裁較為廣泛,但并非所有的文章都適合運用整體感知的方法。例如古文、詩詞、抒情散文等這一類文章適用于整體感知,而類似于科技文或者議論文等更適合通過具體的段落、句子的感知去理解課文的內容。其次,在運用整體感知進行文章閱讀的時候要設置好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整體感知階段的問題主要包括有利于整體閱讀和深化理解的整體性問題以及有利于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提出問題、歸納問題能力的問題等。第三,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引起學生的感知,引發學生的共鳴。新課改提倡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經驗來感知文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將課文與自己的生活內容相結合,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再通過閱讀去提升自己的理解。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知文章,鼓勵學生深層次的了解文章,實現與文章、作者的精神交流,最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4 精細分析文章的內容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學生多次閱讀文章,并且通過精讀文中重要內容來深刻了解文章主要思想。教師要引導學生劃出重要的段落與內容,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逐字逐詞的閱讀。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對重要詞句和段落進行分析,了解其中的內涵和思想。精讀文章可以是文章的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或者是分析文章中的某一個點,可以是文章的某一種構思技巧或是對語言的欣賞,對人物的分析等。
2.5 拓展和延伸文章的內容
中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進行課程的挖掘以及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將閱讀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體會到生活的經驗,并且從生活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在拓展和延伸時,教師要基于書本的要求,豐富教學內容;其次,教師要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開展閱讀內容的拓展和延伸。
3.結束語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五環節閱讀教學法”,學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快速的完成閱讀,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與核心內容。與傳統的閱讀教學相比較,“五環節閱讀教學法”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并且豐富學生的知識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