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國文化軟實力快速增強,如何在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今天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已成為學者們最關注的問題。健全文化產業管理制度,優化文化產業組織架構不僅能在國際上塑造有較強文化影響力的產業品牌,還能構建良好的文化市場環境,推動我國文化產業良性發展。鑒于此,本文就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展開詳細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思路對策,望廣大讀者借鑒。
關鍵詞: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對策研究
一、什么是文化產業
“產業”是指在市場競爭環境中同類商品生產商、經銷商以及多種服務企業組成的有機體,它是社會分工的具體表現,是介于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中觀經濟產物。文化產業概念屬于文化和社會產業兩個社會科學范疇內的交叉領域。文化產業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法國,是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提出的哲學批判概念,他們在《啟蒙辯證法》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文化產業”概念。用來批判資本主義借助技術和生產工具大量進行產品復制所形成社會鏈條違反文化自由個性的商業現象。從此時開始“文化產業”概念受到了各國學者及政府的關注。伴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以及物質財富增長,“文化產業”與社會其他行業及領域學科融合,形成了社會生產鏈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出不同的作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隨著互聯網媒體的產生,“文化產業”被人們更加形象的稱為“媒體文化”、“創意產業”、“藝術鏈條”等,以其特有的價值屬性協助人們創造物質財富。
二、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機制不斷健全,我國文化產業迎來了發展春天,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經濟產值不斷提高,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在形式、機制、內容以及技術方面還存在著較多不足,產業在市場化運營過程中,還存在著較多問題。
(一)文化企業規模較小 產能不足
從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我國文化企業起步較晚,在技術、機制以及管理制度方面與發達國家企業存在著明顯差距,整體經營規模較小,企業產業貢獻率相對較低。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深化改革,原有的文化事業單位已全面轉變成為了文化企業,自負盈虧、自主經營,政府只負責市場監督及管理,不再為任何文化企業提供幫助。而事實上,由于我國文化企業形成了長期依賴政府的習慣,思維意識還未完全轉變過來,對政府有著較大的依賴性,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不足,導致企業規模無法快速擴大,整體競爭力較差。
(二)文化產業缺乏創新精神
從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文化產業整體創新力不足,文化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市場競爭力較弱。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文化產業是具備較高創新力的社會產業,文化產品應當創意十足,具有相應的審美元素特征,也應該具備實用價值,能以創意為亮點有效的吸引消費者。事實上我國文化產業由于形成長期依賴政府的習慣,導致其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社會文化、民俗文化無法與產品設計,產品制造有機結合,文化產品缺乏創意,企業很難在文化市場中站穩腳跟。
(三)文化市場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我國文化產業由于起步較晚,市場形成周期較長,導致我國文化市場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市場化時間較短。目前我國文化市場中普遍存在同質化經營、產品創新力不足、產業鏈整合能力弱的現象,很多與文化創意相關的企業缺乏具體的創新目標,忽視市場影響,導致創意產品設計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定位。同時,由于我國文化市場管理部門較多,政府干預范圍較大,行業的自主性及自律性相對較差,存在大量互相抄襲的現象,導致我國文化市場無法形成較大的消費規模。
二、針對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擴大產業規模 規范市場機制
為了擴大我國文化市場產業規模,就要大力促進公平競爭,當前我國文化產業逐漸傾向多元化發展,雖然政府對于文化市場的管控有所弱化,但是經常出現企業間惡性競爭的現象,尤其是國有文化企業過度的保護政策,導致民營企業無法快速盈利,限制了產業規模的擴大。一方面政府要加快文化管理機制改革,逐漸放松對文化市場的管理,減少政府對文化企業的干預。另外一方面,以政府為主體就要打造自由開放的商業環境,建立自由準入原則,讓文化市場中的文化創意型企業能夠自由競爭、自主發展。同時政府要對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文化企業一視同仁,制定完善的市場管理制度,規范行業秩序,推進企業發展。
(二)積極促進文化消費 尊重文化產品知識產權
文化消費是推進文化市場管理機制完善,加快產業發展的重要方法,是文化市場繁榮的必要手段。未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不斷擴大內需,真正的產業驅動力也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并未得到全面開發,為了不斷擴大文化市場規模,無論是政府,文化企業就要積極的引領新的文化潮流,打造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通過引導公眾進行適當的文化創意及產品消費擴大市場需求,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三)加快文化市場支持機制建設
文化市場消費規模的擴大,必然要求政府要健全市場監督管理機制,以構建市場支持機制為主體,強化市場監督與管理。這也就決定了今后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就要在加強文化市場支撐機制上苦下功夫,以促進文化市場繁榮為核心,加快市場信用體系構建,通過健全文化市場教育、監督、管理、服務機制創造穩定健康的市場運營環境,促進文化企業積極創新,打造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
綜上所述,隨著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在規范文化市場運營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文化企業發展,擴大文化市場需求,提高文化企業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經濟附加值的主要途徑。只有以政府為主體不斷出臺相關的引導政策以及優惠制度,才能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動力,促進文化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知名度,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樂祥海.我國文化產業投資模式研究[D].中南大學 2013
[2]袁海.文化產業集聚的形成及效應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 2012
作者簡介:張煜晨,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專業:文化產業與藝術管理,籍貫:內蒙古包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