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志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06-01
在人們的印象中,魯迅先生表情嚴肅、目光犀利、性格剛毅、不茍言笑。阿累在《一面》中這樣描寫魯迅先生:“頭發約莫一寸長,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樣的外貌特征讓人肅然起敬。加上“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斗士”、“民族魂”等光環,更讓人覺得魯迅先生是神一樣的存在,敬而遠之。
在《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蕭紅卻以獨特的視角,把魯迅先生從神壇上請了下來,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回歸到普通生活的場景中,還原了魯迅凡人的生命本真,讓魯迅先生的形象鮮活起來,真實起來,可愛起來。
蕭紅在抗戰時期隨蕭軍逃亡到上海,得到了魯迅生活上的傾力幫助與文學上的大力扶持,魯迅先生還親自為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寫了序言。對蕭紅來說,魯迅先生既是親長,又是導師,亦是知己。對魯迅先生的愛戴與仰慕不言而喻,但蕭紅卻沒有用仰視的目光刻畫魯迅先生,而是作為一個親近的朋友,進行私人化、生活化的敘寫,把與魯迅先生交往的瑣事娓娓道來,把濃濃的敬仰真情深埋于文字中。蕭紅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真實的情感體驗,捕捉大量的生活細節,讓我們讀出了一個偉人的凡人情懷。
一、性格的率真。
首先是“笑”的率真。笑是樂觀爽朗性格的最好詮釋,“沒有什么比一個人發現什么東西可笑更能表現他的性格”。文章多次描寫了魯迅先生的笑:“若有人說了什么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餃子包好了,一上樓就聽見樓上魯迅先生“明朗的笑聲沖下樓梯來”,一個“沖” 字極富表現力,寫出了笑聲的張力與笑的開心。這種開懷的笑絕非強裝,而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喜歡”;不是偶爾會心的一笑,而是成了生活的常態,凝結成了率真,甚至還略帶童真的性格。笑聲中既有對生活的信心,也有對未來的希望。其次是玩笑的率真。蕭紅是魯迅大陸新村9號居所的常客,甚至是不知進退的隨意進入先生的房間。面對朋友似的蕭紅,魯迅先生有時也要開點小玩笑。明明是“每天都來過”,明明是“上午才來過的”,魯迅先生卻與蕭紅開起了玩笑,“好久不見,好久不見。”然后轉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開心的笑起來,就像一個頑童。正如克林凱爾所說,真正的偉人往往是平凡的,他們的行為既不做作,也不虛飾。風趣幽默的語言,樂觀開朗的性格,完全改變了魯迅冷峻的形象。
二、為人的周到。
身為“斗士”的魯迅先生,在生活中待人卻是十分細心周到、體貼入微的。文章通過細節描寫很好地表現了這種人性之美,人情之美。聚會晚了,晚上一點以后,夫人許廣平送客人出家門,魯迅先生囑咐許先生“一定讓坐小汽車回去,一定要許先生付錢。”一個偉人,一個忙人,連客人離開時坐什么交通工具都要關心,連付車費的區區小事都掛在心上。兩個“一定”表明這種送行的話絕非客套之辭,而是出于真心,流露真情。可見,魯迅先生是何等的細心、何等的周到。夜里去看電影,施高塔路的汽車房只有一輛車時,魯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讓我們坐。”生活中的禮數,魯迅先生做到了極致,完全沒有偉人的架子,和藹得就像一個慈愛的鄰家老人。有客人來時,魯迅先生總是要陪伴客人,從下午兩三點,常陪到八點、十點,甚至十二點。沒有發自內心的真誠與熱情,是萬萬做不到的。難怪許廣平也這樣評價:“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們學不了的,哪怕一點點小事。”
三、做事的細致。
生活中的魯迅先生,做事一絲不茍,即使細微之處,也極為認真細致。有一次,兒子周海嬰說魚丸不新鮮,許先生不信,別人也不信,海嬰再吃,仍是嚷。別人都沒注意,魯迅先生把海嬰碟里的拿來嘗嘗,果然不新鮮。然后說道:“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做事的嚴謹、求實的態度。就連包書這類小事,魯迅先生也要自己親自動手,包得整整齊齊的。蕭紅對此用了一個特寫鏡頭:“把書包好了,用細繩捆上,包得方方正正的,連一個角也不準歪一點或偏一點,而后拿著剪刀,把捆書的那繩頭都剪得整整齊齊的。”魯迅先生對自己做事認真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做小事如此,做大事自不必說。最偉大的人不是輕視日常小事的人,而是對這些事情予以縝密的注意并加以改進的人(英格蘭·史邁爾斯)。就是這種凡人的情懷,成就了偉人的品格。
四、惜時的品性。
惜時如金在魯迅先生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文中有幾處進行了細致描繪。每天陪客人到夜里十二點,經常是下半夜才開始工作,常常是通宵達旦。對魯迅惜時的情景,蕭紅采用復沓的句式加以羅列,“雞鳴的時候,魯迅先生還是坐著;街上的汽車嘟嘟地叫起來了,魯迅先生還是坐著”。很多重要的作品,魯迅先生就是在這樣的夜晚加班加點完成的。魯迅先生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在生命的最后兩年,他感到自己的身體不好,工作的時間沒有幾年了,所以要多做,趕快做:校稿、翻譯。有時甚至一邊陪客人說話,一邊做手頭的工作。魯迅先生用惜時與勤奮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蕭紅就是這樣,用一些沒有太強的邏輯聯系,甚至略顯瑣碎的生活片段,成就了描寫魯迅先生的經典作品。文章沒有神化魯迅先生,字里行間活現出一個真實的、富有人情味的凡人魯迅;也沒有矮化魯迅先生,文中烘托出他對國家、對民族鞠躬盡瘁的品質,站立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偉人魯迅。偉大,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生長在凡人情懷里的花朵,經過時間的發酵,散發出人性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