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機械類基礎課程傳統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建立以就業為導向對機械類類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教師業務水平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就業為導向 機械類基礎課程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3年武漢市教育局重點課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高職機械類基礎課程開發研究”(編號為 2013046) 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255-01
目前我國機械裝備產業市場需求調整,科學技術升級,企業需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傳統機械類基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方式及考核方式,教師業務能力不能適應當前的產業升級步伐,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符合度,企業對學生的滿意度。
一、機械類專業基礎課教學存在的不足
高等職業機械類專業基礎課教學由最初的本科教育縮減版,到現在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一線人才為目的。在教育教學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仍存在著許多以下問題:
第一,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否一致。機械類基礎課程主要由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等課程構成,是一類介紹常用機構基礎知識和通用機械零件一般設計方法的機械技術核心基礎課,涉及諸如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材料與熱處理、公差與配合等課程知識。學校與企業的供求關系存在差異。學校定位過寬,機械類基礎課程內容學生掌握基本相同,對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面廣,而專勁不足。企業需要人才的目標定位要求過窄,急需人才是緊缺的崗位,缺乏對人才長遠發展考慮。
第二,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之間教學主線缺乏,各門課程是相互獨立的,內在的聯系不強,學時分配上也不合理,開設先后順序不科學。教學方法上仍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實踐課教學內容難以實施, 課程設置的實驗多為驗證性質,“重理論,輕實踐”,缺乏與企業崗位需求相關的實踐知識。
第三,教學考核內容與方式還停留在采用試卷考試的方式,學生的平時考試成績做為主要依據,缺少對其參與實際崗位工作過程的項目體現的能力評價,忽略了學生全面的職業素養評價,更不能評價教師真實的教學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對企業崗位要求的實際工作中的技能考核,導致專業基礎課教學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出現代溝。
第四,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授課教師缺乏企業及工作崗位的實踐經驗。學生能夠掌握課程知識點內容, 但不能運用理論知識解決企業崗位中的實際問題。 學生在知識和經歷上的先天不足,不能對市場現象深入的分析研究。
二、以就業為導向機械類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1.課程內容改革
按課程內在的聯系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把整個教學過程分成若干階段,每個階段為若干個相對完整的教學模塊,一個模塊又分為若干基本教學單元。每個模塊除了講授外,還配備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報告或學術講座,同時安排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項目。三者各有側重,互有交叉,各模塊或單元的知識層面結構合理,銜接緊密,構成綜合能力培養為主干,知識傳授為分支的科學的課程內容。
2.教學方法改革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革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在結合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對崗位的了解提出相關問題,查閱資料、利用互聯網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企業崗位所需崗位能力,融入到具體課程的教學中,將某些項目貫穿整合后的課程中。 通過師生課堂教學互動,學習環境貼合企業工作環境,將師生關系轉換為師徒關系,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性。教學班級分組,小組成員間的分享與討論,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3.教學評價手段改革
根據工作崗位對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要求,對校企合作的教學過程、教師水平、教學質量等多方面進行評價。根據崗位亟需人才的特點,與企業共同建立教學評價和綜合素質考評制度,將科研結果、技能大賽成績和職業資格考試成績等作為考核內容,將學校教學評價與企業技能培訓評價相結合,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對接。
1.4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提高教師對實際操作的能力,企業骨干與專業教師根據崗位需求,共同參與制定教學方案,教學評價等,使專業基礎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相結合。專業授課老師參與產品生產,熟悉企業崗位工作流程,與企業技術人員開發技術項目,從而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和整個師資團隊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為了實現企業人才的儲備,學生零距離上崗,以就業為導向的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必須將人才培養做到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與企業需求相協調、教學評價手段與用人要求相協調、教師的業務水平與崗位要求相協調。
參考文獻:
[1]徐向紅.基于行動導向的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建設[J]. 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 2010, 第4期: 42-45.
[2]陳琳.高職教育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優化整合改革實踐與探討[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 第32期: 185-186.
[3]羅群英.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 教育與職業, 2006, 第3期(總第499期): 68-69.
作者簡介:
宋晶(1981-),女,湖北武漢人,工程碩士,研究方向:機械工程與自動化、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