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豐盛 胡文鵬
【摘要】隨著改革的深入,產業結構的調整,涌現了一批以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科技新興產業。這些高科技的新興產業不僅能夠解決能源短缺、環境污染、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還能夠促進一個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作為主要服務地方經濟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應主動適應新興產業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和調整,優化建設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
【關鍵詞】專業建設 新興產業 對策
【基金項目】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3g560)“制約高職院校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254-02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的培養的特點
1.人才培養目標的不確定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興的高新技術與新興產業緊密結合的產業領域,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方向,體現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屬于新生事物,其發展可能不夠成熟,對人才的具體要求尚未完全定型,主要服務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標準同樣處于不夠成熟階段,專業培養計劃決定著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目標直接影響怎樣培養人。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界定,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課程開設的種類等方面都需要不斷創新和探索。
2.人才培養專業的學科交叉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這種高新技術決定了其交叉性較強,是多學科、多領域、各個學科技術的綜合集成,需要的人才具備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的特征。在知識經濟社會,新興產業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信息、知識、科技和創造力,新興產業的發展是知識體系中各學科共同發展的結果,需要大量創新人才、復合人才和高素質技術工人隊伍。
3.師資隊伍匱乏。戰略性新興產業因為產業的新興性、高技能性和學科交叉性,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必然有限,師資隊伍也會嚴重不足,實習實訓基地亟待建設。
二、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內涵
1.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高職院校一個專業的開設應該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從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出發,科學地預測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需求的趨勢。對專業的人才需求,發展前景,培養目標、規格及學校現有辦學條件進行細致的調研、分析和論證。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專業教學、實習實訓環節等方面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依據,與行業標準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進行對接,做到培養目標明確、專業定位準確、辦學條件可行。
2.課程體系的建設。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要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服務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在課程建設上以學生為中心,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及時更新課程內容,調整課程結構,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評價方式,對專業核心課程進行重點建設,體現崗位技能要求,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推進專業課程內容與行業職業標準相融通。
3.師資隊伍的培養。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內涵建設的核心內容,注重專業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素質。建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培養職業道德好、教學觀念新、專業能力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提供師資支撐。
三、專業建設適應新興產業的對策
1.專業設置符合當地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在發展原有專業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開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結合地區產業發展需要和產業發展的特點確立人才培養目標,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性決定了專業是高新技術專業,對勞動者專業素質有很高要求。注重專業建設,圍繞高新技術的需要設定人才培養目標,以合理的課程設置和授課內容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2.完善專業課程靈活調整機制。高職院校高度重視專業建設,要把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主體專業。通過對各企業人員進行調研、走訪、問卷調查、郵件來往進行個案分析,確定專業的課程設置,面向企業、面向崗位、面向就業,也就是課程的設置要緊密圍繞區域產業結構,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學生。課程以一屆學生學習為一個調整周期,緊貼市場動向,緊跟技術發展潮流。加強對專業建設的課程常態化、動態化評估。
3.師資隊伍培養與行業企業合作。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關鍵,應做好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建立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直接引進來自企業、行業、研究院所的專業人員,或者是讓自己的教師帶著項目和任務,專門給出時間到企業或者行業去學習鍛煉,學校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指導產業計劃人才培養的實習、實訓和實踐。
4.實習實訓基地與企業共同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實習實訓基地,才能為專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人才培養提供服務。新興產業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應該與行業、企業共同商議,聯合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校企緊密合作,為開展頂崗實習、項目教學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彬.專業內涵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2月.
[2]劉揚林,劉淑云.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內涵與策略探討, 當代職業教育,2016年第1期
[3]許祥鵬.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實踐研究, 現代商貿工業,2017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