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茹
【摘要】本文總結了《建筑制圖》課程課堂教學的現存問題,主要包括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單位課時內任務量大,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等,提出了聘請高年級同學輔助教學、增加立體動畫效果及建立互聯網互動平臺等改進措施。
【關鍵詞】建筑制圖 教改 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由青海大學分類課程建設項目(合同編號KCFL-16-3-4)和青海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課程建設項目(合同編號TK1602)共同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252-01
引言
《建筑制圖》是城鄉規劃、建筑學、風景園林、土木工程以及環境藝術等專業設立的專業基礎課程[1],主要培養學生的建筑繪圖與識圖能力,作者作為城鄉規劃專業的任課教師,長期從事基礎課程的教學,經歷了《建筑制圖》課程教學方式的不斷的變革,從早期的板書為主到后來的多媒體為主,再到現在各高校都在逐步建立網絡課堂,然而,目前多數高校都是以多媒體教學方式為主。我校《建筑制圖》課程經過多年建設,多媒體課件逐步完善,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仍有很多教學模式和方法需要不斷探索。
1.課程教學現存問題
1.1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板書不夠直觀的弊端,也使得單位課時內傳遞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但是為了保證多媒體課件的播放效果,教室光線偏暗,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氛圍較壓抑和沉悶,阻礙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影響教學效果。
1.2課時較少,單位課時內任務量大
如今,各高校的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課時量不斷減少,然而《建筑制圖》這類基礎課程的內容很難刪減,因為這些課是專業學習的入門磚,對于專業基礎相對匱乏且學習任務繁重的一年級新生很難要求他們自學部分章節,因此,每堂課為了能夠講完,基本都安排的比較滿,學生反映多媒體播放速度較快,影響知識點的吸收。
1.3 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雖然課程講授過程中運用了“講解法”、“啟發法”、“演示法”[2]和“觀察法”等教學方法,但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導,主要采用“講授法”傳遞知識,學生仍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很好的調動,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感覺課程內容單調,沒有學習興趣。
2.課程教學改進措施
2.1聘請高年級同學輔助教學
目前,作者所在高校的《建筑制圖》課程采用的是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由于教師平時還要承擔科研等其他任務,因此學生感覺課后輔導不夠,再加上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感”,有問題不能及時溝通,因此,建立高年級同學教學助理制度,聘請高年級成績較好的同學做“助教”,一方面可以讓高年級同學告訴低年級同學這門課在后續課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問題可以及時溝通解決,保證教學效果。
2.2增加立體動畫效果
隨著Sketchup軟件和Lumion軟件的廣泛應用,效果圖制作比以往更加容易,這對于建筑制圖課程的教學來說非常有益,因為動畫可以直觀地表現平面圖紙所畫的建筑,以彌補大一新生空間想象力方面的不足。另外,動畫效果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善課堂氣氛,同時可以鼓勵學生今后自己制作動畫,增強學習動力。
2.3建立互聯網互動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已經比較普遍,可以通過App終端增加“微課”供學生預習和復習使用。在“微課”中重點增加立體模型等動畫節點。學生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3],在公眾號中教師和學習較好的高年級同學可以共享課程資源,重點攻克課程難點,彌補課時量的不足。在此模式下,教學的物理界線被打破,跨年級、跨專業的學生、任課教師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企業、合作伙伴等都能參與教學,信息分享。
3.結語
《建筑制圖》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有客觀存在的教學難點,傳統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易被學生認可。因此,應針對培養目標及課程特點,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不斷深化改革,逐步完善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探索與時俱進的新策略、新方法,從被動的教到主動的學,讓學生從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體會到快樂。
參考文獻:
[1]黃開林.“互聯網+”背景下《建筑制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17(06).
[2]彭朋,王靜.《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的多樣化教學方法實踐[J].工程設計研究,2016(10).
[3]張祚,閆平平,周敏等.“雙一流“背景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互動教學研究項目設計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