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梅
【摘要】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幼兒園健康教育作為課程領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發育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機結合的。更滲透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活動中。
【關鍵詞】健康教育 日常活動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51-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可見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幼兒健康教育活動,在實踐中切實的貫徹《新綱要》所闡述的幼兒健康教育思想。傳統觀念下對幼兒健康教育的認識是有失偏頗的,往往將幼兒園健康教育簡單地等同于幼兒園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以發展幼兒的動作、增強幼兒體質為主要任務,使幼兒園健康教育成為體育教學和常識教學的代名詞。而實際上幼兒健康教育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提高幼兒健康認識、改善幼兒健康態度、培養幼兒健康行為,維護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系統的教育活動。因此,幼兒園健康教育必須滲透到幼兒的日常活動中。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正如《新綱要》中所說:幼兒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應當在盥洗、進餐、清潔、睡眠、鍛煉、游戲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理念,實施健康教育策略;要積極探尋日常生活中的幼兒健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而幼兒的健康認知有別與成人,譬如,我們班有許多幼兒認為只要一接近感冒的人就會被傳染,自己也會感冒;更多的幼兒無法理解、體會和想象現在堅持喝牛奶將會對今后骨骼、牙齒的發育產生怎樣的有利影響;甚至不知道多喝開水有什么好處。這時候作為教師應常常契機教育。感冒是通過怎樣的傳播途徑才會被傳染的;牛奶含有豐富的鈣物質等,能促進人的健康發育;多喝開水能補充一日所需水分等等。就是說教師在講的過程要盡量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這樣幼兒才能易懂。另外幼兒每天生活的環境也是促進身心發展的有利武器。比如說良好的藝術環境。悅耳的音樂、漂亮的圖畫、好聽的故事都能吸引幼兒的注意。但是幼兒注意的時間短,容易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干擾,自我表達的能力較弱更應該引起重視。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流露出內在的心理沖突以及用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緒情感;在游戲中,幼兒能自由而愉悅地感受和學習健康的態度、行為和習慣,體驗身心放松帶來的快樂。因此,在幼兒健康教育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音樂、美術、舞蹈、語言藝術的作用,把藝術和游戲緊密結合起來,為兒童創設游戲的情境。再譬如,園內設置警示標志、大型活動玩具活動時的保護提示、玩具架上的歸類標識、自來水龍頭旁的洗手圖示,都是從日常活動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此外教師一天的言行舉止都深深影響著幼兒。教師應“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為此,教師還應當積極構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環境,創設和諧的班級氛圍、平等鼓勵的師幼關系。使幼兒情緒安定、心情愉快,要充分認識到心理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有時比物質環境的影響更為深刻,要根據幼兒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反思、調整和改進心理環境。做到幼兒每天都能開開心心上幼兒園,喜歡與老師接近。
日常生活中健康教學活動是幼兒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形式。《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健康教學即傳統意義的“上健康課”,有別于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對于某些健康教育內容,譬如,幼兒不太容易理解的健康常識、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統訓練的健康行為技能等,只有通過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精心地教學設計,才能更好地引導、啟發幼兒探索、理解和掌握。因此,幼兒健康教育的形式離不開健康教學。健康教學的內容可以是預先設定的,也可以是臨時生成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幼兒健康的價值和幼兒成長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園在進行任何領域的教育時都必須將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位,故健康領域與其他領域的融合是最必要的:如果幼兒教師真正持有健康第一的教育觀念,那么健康領域與其他領域的融合也是最本質的,比如,在畫畫、看圖書時提醒孩子坐姿端正、握筆正確、手眼保持一定距離等;由于“幼兒園的教育是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的”,那么各領域的目標實質上是協調統一的,差異儀僅是側重點的不同,因此健康領域與其他領域的融合是最可行的。一方面,各領域教育可以幫助實現幼兒健康教育的某些目標。比如,通過語言活動,發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通過社會學習活動,培養融洽的人際關系,使其樂意與人交往、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通過藝術活動,抒發內心的情感,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通過科學活動,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通過數學活動,了解身體形態的變化,等等;另一方面,幼兒健康知識的學習過程、健康態度的轉變過程以及健康行為的形成過程都離不開各領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如,以瑯瑯上口的兒歌、形象有趣的謎語、聲情并茂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畫面、引人人勝的探究等,喚起幼兒對自己身體的了解欲望、對健康食品的興趣、對健康行為的向往。
由此可見幼兒園健康教育不容忽視,幼兒身心健康教育作為幼兒素質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可以操作的方式還很多。而要根本解決這個教育的問題,一方面有賴于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諸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更要把健康教育放在重重之重,將健康教育滲透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