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芬
【摘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些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參與率高,可課堂效果卻并不明顯,這就是課堂實效性的問題。要提高課堂實效性,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課堂教學要與時俱進;二、設計的教學活動要為課堂服務;三、課堂教學需要動靜結合; 四、從課文掛圖找突破;五、當堂檢測課堂效果。
【關鍵詞】原因 提高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25-02
在現實的英語教學中,總會發現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英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濃厚,參與率高,可課堂效果卻并不明顯。面對這種令人費解的現象,我們不得不進行反思。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課堂設計的活動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所做的活動只是為“活動”而活動,課堂氣氛的活躍也只是表面現象,學生并沒有從活動中鞏固知識,這樣的課堂只是“華而不實”的課堂。
二、課堂多數是進行機械式訓練,學生雖然參與了,但獲益并不大,甚至對于后進生來說根本沒有收獲。
針對以上種種原因,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我們必須要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真正達到課堂的實效性。以下結合自己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談談提高課堂實效性的一些做法:
一、課堂教學要與時俱進
1.巧改教具
隨著社會的發展, 學生知識面也隨之得到增長。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改變思想,改變陳舊的課堂模式,甚至連教具也要改“潮”一些,才能跟上學生的思想,才能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稍微把我們的教學卡片加以改變,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Unit 1 What does he/she do?的教學中,如果我們只是拿著現有的人物教學卡片進行教學訓練,學生就會有厭煩感,但我們如果把圖片換成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如明星的圖片,卡通形象的圖片,然后問what does Zhao Wei do? What does Li Xiaolong do?學生的參與率能不高嗎?課堂教學需要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巧用多媒體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長時間的空洞說教不感興趣,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把圖像、文字、聲音等多種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注意力可以長時間停留在學習中。多媒體教學還能更生動地顯示并突破課堂看重難點,可以有更多時間讓學生進行教學語言的操練,更能達到運用英語的最終目的。但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明白:多媒體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一切形式都是為課堂服務。有些課堂課件精美,多媒體教學貫穿整節課,學生興趣濃厚,可是收到的效果卻并不盡人意。原因是學生看得眼花繚亂,學生只顧著看那生動的畫面去了,根本沒法去顧及真正的課堂目的。一節課下來,學生記住了那生動的圖像或聲音,卻沒有真正把握住課堂的內容。因此,我們在利用多媒體時,一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定要避免“嘩然取眾”,避免成為“多媒體秀”。
二、設計的教學活動要為課堂服務
課標強調: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和學習都應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為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服務。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英語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如果在教學中總是機械模仿,被動重復,是不能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各種方法,加強有效的訓練,在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英語“做事”,讓學生在“做”中得到鞏固。如教學教學顏色的單詞,可讓學生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后用I like…來表達。這樣學生就會在動手中掌握了單詞,比起在枯燥的反復機械訓練中會更記得牢。當然,教師不能為了讓學生有“事”做而做“事”,所做的內容必須要與內容相符合,否則課堂只會是表面的活躍、熱鬧,而學生的實際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
三、課堂教學需要動靜結合
熙熙攘攘的課堂固然氣氛活躍,課堂熱鬧,但如果整堂都是這樣,學生也會感到疲憊。如果能做到動靜結合,將會是課堂的調味劑。有目的地讓課堂靜一靜,讓學生動動腦或動動筆,更能提高課堂效果。如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不要急著讓學生回答,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時間,這樣做就能保證每位學生都參與思考,避免只是優生參與,后進生沒事可做(反正已經有人給出答案了)。否則,久而久之,差生只會更差,又怎么會達到課堂的實效性呢?
四、從課文掛圖找突破
英語教科書在編排時就考慮到為了突出核心教學內容,情景語言通過圖畫顯示。這樣的編排已經清楚地展示了課文的重點句子,也清楚地展示了重點句子在什么樣的情境下運用。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分辨該句子或對話是在哪種情況下運用的。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從而讓學生在充分地看、說的基礎上培養語感。當然,課文的主情景圖所畫的內容畢竟是有限的,教師還要創設合適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訓練,才能讓學生懂得在貼切的場合運用英語。
五、 當堂檢測課堂效果
一堂課是否有效,可在當堂進行檢測。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連連、填填或說說,就能馬上檢測到學生的課堂掌握程度,也能根據學生的做題反饋的情況進行重點突破,對教學有著重大的幫助。利用課堂上的幾分鐘進行檢測,這個環節更能檢測和突顯課堂的實效性。
要想突顯課堂的實效性,需要教師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課堂需要動靜結合,一切教學手段必須要為課堂服務,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