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術作為初中的必修科目,校園武術運動的推廣及發展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非常重要,但在農村初中開展武術教學就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筆者以所在學校武術作為特色發展項目,為推動武術進校園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農村初中 校園武術 特色發展
【中圖分類號】G852;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76-01
武術進校園早已成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加強學生體質的最好項目之一,一直以來都受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但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武術在學校開展并不理想,特別是教材上規定的內容已經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了,不過在問卷調查中不難發現,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很感興趣,這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可以結合地方特色創編出學生喜聞樂見的項目。
一、合理評估學校的情況,找出推廣校園武術的問題
1.社會各界對武術缺乏認識,重視程度不足
江蘇省在對武術進校園中特別的重視,大力推廣武術操,但目前應試教育下,學校只重視考試科目,對武術認識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校和社會各界的不重視。
2.武術專業教師不足,基本配套設施不足
在本市通過問卷調查武術專業的老師不到總數的10%,特別是在農村學校,相關專業的老師基本上沒有,相關部門也很少開展相關的培訓,就算開展也面臨著場地器械不足,經費不足等問題,很多學校甚至從來都沒有開過武術課,這是困擾校園武術的又一難題。
3.教材內容陳舊單一,無法適應時代潮流
通過調查不難發現武術教學內容形式化,變成單純的教授武術套路,老師教學生練,而忽視了武術技擊和健身心的教育,現在到處可見是全民學習跆拳道,而對中華傳統項目武術學習少之又少,必須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改變一些練習的方式,想出一些對策改變這一現狀,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二、以本校武術特色發展為例
以連云港市連云中學校園武術的開展情況,結合多年武術教學經驗和相關的理論學習提出以下幾點內容,希望能為校園武術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轉變武術教學觀念,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學校成立“校園武術特色發展領導小組”,規劃出適合本校實際的發展方向,組織校內外人員對校園武術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組織學校的體育教師多次參加武術培訓,提升了教師的專業能力,對武術場地器材進行改良,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習武先習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校園中進行民族傳統文化熏陶,通過給學生觀看相關的武術宣傳片,武術運動員在賽場上為國爭光的視頻,以及課間給學生播放激情澎湃的音樂,從視覺、聽覺等感知上營造一種通過武術可增強學生體質,塑造學生良好的體型,以及通過防身術學習,起到保護自我的意識。
2.結合地方特色制定教學內容
以西游記文化作為教材創編的主要依據,初中生有著很強的模仿意識,但教材上的內容無法激起學生練習的興趣,如介紹孫悟空的金箍棒,學生的練習興趣一下子就激發出來了,創編出了棍術的72個招式。結合攻防結合,并加上了音樂等現代化教學工具,通過情景化教學讓學生體驗到練習武術棍的意義,也能提高武術的練習水平。在練習形式上主要突出攻防,突出進攻與防守,這在武術課堂中不可或缺。除了教材的創編之外也引進了國內外優秀的武術專家創編的武術套路,比如連云港張金樹老師創編的柔樂球操,作為學生學習武術的必學項目,全校學生共同學習,一起操練每人必須掌握的柔樂球操也為豐富大課間的活動提供了保障,大課間先進行統一的柔樂球操練習,每個班在班主任的帶領在進行各班的特色項目(太極扇,柔力球,刀術、棍術、對練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武術水平,組建了武術社團,選拔一批基礎性好的同學,吸納為武術隊成員,進一步教授一些競技性和高難度動作,編排武術節目,提高了校園武術的整體水平為全面推廣武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搭建校外平臺,給學生更的展示機會
首先是體育教師加入連云港武術協會,掌握必要的武術裁判規則,為校園武術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學校附近駐扎部隊很多,請多名教官給學生傳授了基本的防身擒拿技術,也增加了學生的國防意識,聯系社區進行民族傳統文化節目表演,贏得了當地居民的一致贊賞,也讓很多家長看到武術帶給學生的樂趣,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武術競賽和大型武術表演節目,通過以賽代練的方式開拓了學生的眼界,也為學校武術特色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和口碑,特別是讓學生參加全國性的比賽讓學生了解武術競技的魅力,為喜愛武術的同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武術在當前的中國教育大環境下推廣雖然沒有像校園足球那么大的力度,特別是在農村初中,學生的基礎本來就是參差不齊,武術專業的教師又嚴重缺乏,教材內容繁難陳舊,導致了很多學生選擇跆拳道而不是我們的民族傳統項目武術,相關的領導在應試教育之下沒有采取足夠的重視,學校的場地器材更是無法滿足學生學習武術,導致了校園武術停滯不前,民族優秀文化得不到傳承。
2.建議
農村初中應加大對校園武術的重視,規劃一條適合本校實行的發展方向,多吸取一些開展效果好的學校的經驗,吸取百家之長,也要多聽聽家長和孩子的意見,讓更多的孩子了解武術,喜歡上武術。加大對相關體育教師的業務培訓與學習,提高武術專項技術水平,從理論和實踐上提高業務水平。
此外結合地方特色創辦符合學校發展的方式。武術進校園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為了實現中華偉大復興中國夢切實可行的發展浪潮,校園武術特色學校的創建,更能推動農村初中體育的發展,為學生終身鍛煉體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崗,李世宏.學校武術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與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
[2]肖雅康.中小學武術教學開展情況的調查研究[J].2013,(5):23-25.
[3]周立.廣州市小學體育特色學校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院,2012.
作者簡介:
張堯雷,男,1991-,漢族,籍貫江蘇連云港市,本科,中學教師,主要從事體育教學工作。